2020年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自主创新,实现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施仲衡
    2020(1):1-3.
    [摘要](52) [HTML](0) [PDF 408.79 K](180)
    摘要:
    在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依据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以及《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文件精神,通过技术自主创新,提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策略:做好顶层规划,控制建设规模,依托技术创新,推进高质量建设和运营,推动装备高质量发展,推进运营安全保障,生态建设以及人才培训,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  2019年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统计与分析综述
    韩宝明,陈佳豪,杨运节,钱 蕾,杨智轩,代 位
    2020(1):4-8.
    [摘要](290) [HTML](0) [PDF 697.11 K](570)
    摘要:
    参考国际上较为通行的统计标准,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三大类,对世界城轨交通运营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截至2019年底,全球有75个国家和地区的520座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里程超过28?198 km,其中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各占55%、5%和40%;2018年,全球地铁和轻轨累计运送乘客超681.29亿人次,平均负荷强度1.15万人次/(d·km)。2019年我国40个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6?730.27 km,其中城轨交通客流超过210.7亿人次。我国线网规模和客流规模居全球第一,不过有轨电车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对国外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有轨电车的发展经验与规律进行重点介绍,以期对中国发展有轨电车有所裨益。
    3  自主化全自动运行系统工程建设实践
    张艳兵,徐 鼎,杜 薇
    2020(1):9-14.
    [摘要](97) [HTML](0) [PDF 1001.74 K](259)
    摘要:
    基于自主化FAO(全自动运行)成套技术和装备在北京燕房线示范工程成功应用的背景,结合自主化FAO系统工程建设实践,针对FAO系统高安全可靠的基本需求,提出FAO系统建设3大技术实施路线,即以FAO场景和运营规则为主线并进行顶层设计保障系统需求的安全覆盖,以全生命周期RAMS管理及安全评估为保障,以多系统关键阶段综合测试为安全可靠支撑。通过可行的技术实施路线,保障北京燕房线自主化FAO系统的实施,为打造安全可靠的城市轨道交通FAO系统提供技术保障,为后续FAO线路的建设提供指导方法,为提高我国轨道交通安全可靠运行起到推动作用。
    4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TOD研究主题综述
    向晓琴,杨春燕,陈 蛟
    2020(1):15-15.
    [摘要](80) [HTML](0) [PDF 4.22 M](180)
    摘要:
    结合国内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研究与实践,说明热点领域研究进展与动向。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基于热点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研究领域,利用时区和时间线梳理热点领域演进历程;构建“传承延续-研究基础”矩阵,分析预测TOD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发现,TOD在我国已初步形成研究体系,演化传承连续性强,具有理论方法、城市化、规划与实践、城市空间结构、开发模式、公共交通体系、土地利用、交通管理与控制、人性化等9大研究领域,各领域联系紧密,共现网络结构清晰。其中:公共交通体系和开发模式领域亟待加强知识理论研究;规划与实践、人性化、交通管理与控制存在发展瓶颈,未来研究应重点突破。
    5  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
    李明阳,李 欣,张玉玲
    2020(1):22-30.
    [摘要](88) [HTML](0) [PDF 631.38 K](109)
    摘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发改基础[2015]49号)相比,经济部分一个显著变化是将全寿命周期资金保障方案研究前置,并将其作为申报建设规划的必备材料。为更好地协助各城市开展资金保障方案研究工作,从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可持续发展内外主体——政府和企业角度进行论述,以城市可用财力和城市房价为基础,分别计算各城市可用财力系数和城市房价系数,按政府外部支持与企业内部造血机能各占50%为权重,计算国家批复的43座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发展的综合潜力并予以排序。最后以各城市可用财力为基础,分别选用政府可用财力的5%和8%,初步匡定各城市可用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出资额,对各城市轨道交通批复规模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潜力的匹配性进行分析,从而为各城市构建合理可行的全寿命周期资金保障方案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6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地铁火灾疏散仿真平台研发与应用
    王子甲,高永鑫,陈 峰,李润法
    2020(1):31-35.
    [摘要](119) [HTML](0) [PDF 1008.60 K](258)
    摘要:
    目前地铁站火灾疏散演练与实验多采用人与火分离的方式进行,所得结果能否反映乘客在真实火灾中的行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此,研究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集成走步设备、视觉设备、火灾仿真、地铁环境系统建模等技术,构建适用于地铁大空间的沉浸式火灾疏散仿真软硬件技术框架。其中地铁列车、车站、隧道等环境采用UNITY建模,而火灾动态发展则加载SMARTFIRE仿真结果导入。以北京地铁6号线某车站及隧道为案例,应用系统框架开发具有丰富交互功能的火灾疏散演练综合平台,设计并开展实验。初步结果表明:乘客行为及体征参数在虚拟火灾中均有明显变化,体现虚拟环境较高的还原度;大部分乘客在逃生过程中较少观察疏散标志;双洞隧道疏散中乘客通常会错过横通道,VR技术在地铁疏散领域非常有应用潜力。
    7  轨道交通列车节能运行组织措施探讨
    付义龙,荆 敏,沈景炎
    2020(1):36-39.
    [摘要](64) [HTML](0) [PDF 449.28 K](198)
    摘要:
    轨道交通已成为各城市的能耗大户,降低能耗是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工程和运营实践,围绕列车运行,从行车组织、进出站运行控制、停站时间调整、列车运行控制等多方面、多角度对可能的列车运行节能措施进行总结提炼。结合当前轨道交通运营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出将不对称运行图编制、单向加车、精细化行车组织、利用配线接发车、合理的运营裕量取值等纳入到措施中,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提供参考。
    8  智慧地铁需求分析及功能规划研究
    魏 运,白文飞,李宇杰
    2020(1):40-48.
    [摘要](186) [HTML](0) [PDF 865.05 K](205)
    摘要:
    智慧地铁是新理念和技术在地铁中的综合应用,是地铁发展的新趋势。目前业界对智慧地铁的基本认识尚未统一,更缺乏对发展需求和建设功能规划的深入研究。针对智慧地铁概念、内涵等基本理论问题,构建智慧地铁SCF概念模型,揭示智慧地铁的本质内涵和典型特征,并根据地铁功能主体和协同方式的演化规律,划分智慧地铁的5个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面向乘客出行、运营管理、设备运维三个界面,分析智慧地铁的应用场景,并从场景中分析智慧化的功能需求,从而提出以智能服务、智能运行、智能运维和智能管理为核心业务的功能规划,以期为推进我国智慧地铁建设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9  广州地铁预制节段拼装高架桥直线最小线间距设计研究
    刘延晨,任 祥,梁创佳
    2020(1):49-53.
    [摘要](72) [HTML](0) [PDF 3.01 M](132)
    摘要:
    节段预制拼装技术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已有较多应用,但尚未有成熟、系统的线路设计经验可供借鉴,针对该工法下的直线段最小线间距设计问题,结合广州地铁14号线工程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节段拼装高架直线段最小线间距设计时除了考虑车辆设备限界、疏散平台宽度、安全间隙等控制因素外,还要与节段预制拼装工法相匹配,从压缩节段预制模板种类角度,合理选取直线段最小线间距,为以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铁高架;节段预制;线间距;同心圆设计;预制模板
    10  南京地铁3号线江北段交通一体化换乘设施实施评估及改善建议
    甘 骞,孟丹青
    2020(1):54-59.
    [摘要](65) [HTML](0) [PDF 1.15 M](79)
    摘要:
    按照公交都市的创建要求,南京市逐步开展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一体化换乘设施规划与建设工作,力求打造高效、安全、舒适的一体化换乘体系,使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协调发展,但缺少对方案实施后的评估研究。以南京地铁3号线江北段为例,通过对一体化设施实施后需求和使用情况的调研分析,并结合方案规划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方案规划及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改善建议。
    11  对地铁线路曲线限速的几点思考
    樊 勇
    2020(1):60-65.
    [摘要](132) [HTML](0) [PDF 1.36 M](126)
    摘要:
    线路、行车、结构、轨道、信号等专业对曲线限速值的理解和计算方法存在差异,线路专业以达到速度目标值为不限速标准,曲线地段参照规范缓和曲线长度表作为曲线限速值开展平面设计,行车专业也以此进行牵引计算,结构专业以速度目标值作为荷载计算的依据,轨道专业以实设超高及最大欠超高为控制因素计算限速,信号专业以轨道提供的限速值作为不可逾越的速度上限计算ATO目标速度等相关参数。关于限速值,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各自留有安全余量、车辆性能难以充分发挥的问题。结合已推出的相关技术标准及控制导则,梳理各专业的思路与算法,以期最大限度地释放线路、车辆及信号能力。
    12  点式感温光纤火灾探测器在重庆轨道交通电阻室中的应用
    张程禹
    2020(1):66-69.
    [摘要](55) [HTML](0) [PDF 1.77 M](84)
    摘要:
    在城市轨道交通一个供电区间内,当车辆制动产生大量剩余能量不被其他车辆消耗时,其能量将被制动能量地面吸收装置中的电阻消耗,电阻散热导致电阻室温度变化极大,在极短时间内,室内温度会从常温升高至200℃以上,极可能引发火灾,且不易被探测。从重庆轨道交通实际工程建设项目出发,分析点式感温光纤火灾探测系统的测温原理、测温范围及成本,结果表明,点式感温光纤火灾探测系统给重庆轨道交通实际工程建设及后期运营维护带来极大的便利,解决了电阻室温差大、温度高、传统探测装置误报率高、火灾探测困难等问题。
    13  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穿越断裂带的设计与施工
    李晓博,张 亮
    2020(1):70-76.
    [摘要](72) [HTML](0) [PDF 9.43 M](150)
    摘要:
    乌鲁木齐是全国断裂带发育最典型的城市,其活动对地铁建设造成严重威胁,乌鲁木齐地铁建设的关键是如何妥善解决地铁隧道穿越断裂带的问题。以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区间穿越八钢—石化断裂带为研究对象,结合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的防治经验,分析地裂缝与断裂带的成因,介绍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穿越断裂带的结构、防水、限界、轨排、抗震等防治措施。依据乌鲁木齐地铁特殊变形缝施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取消特殊变形缝外环“Ω”橡胶止水带的优化建议。
    14  “建桥合一”式高架车站多遇地震水平抗震性能研究
    刘继兵,陈壮壮,聂利英
    2020(1):77-83.
    [摘要](53) [HTML](0) [PDF 802.59 K](107)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对于高架车站承受列车荷载的结构按《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非承受列车荷载结构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建桥合一”的高架车站存在各规范对年超越概率、反应谱定义方式和参数取值以及强度验算指标规定不统一的问题,给设计工作带来困扰。结合工程实例,对多遇地震水平各规范应用中的设计水准以及强度指标相对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多遇地震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设计水准以及反应谱峰值远高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在强度验算方面,以《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容许应力为验算标准更为安全,并在工程实例分析中得到验证;地铁高架车站多遇地震水平的强度验算过程可简化为采用《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地震动输入、直接采用《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强度验算。
    15  盾构区间下穿异形板桥梁桩基托换研究
    牛 斌
    2020(1):84-90.
    [摘要](61) [HTML](0) [PDF 3.32 M](93)
    摘要:
    石家庄建和桥环形高架桥共分为4个异形板块,盾构区间下穿建和桥桩基托换工程需托换南侧和北侧异形板块,工程周边及地下环境复杂,托换过程中既有交通不得中断,对变形要求非常严格,设计采用主动托换方案。通过分析周边条件,以南异形板块桩基托换为例介绍相关设计和关键控制措施,包括托换设计、预支顶措施、施工步序、主要监测项目及控制值等。实践表明,托换施工满足设计和工前评估要求,桩基托换设计合理,结构安全可靠。
    16  扣件刚度对钢轨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杭 锦,王金朝,王志强
    2020(1):91-97.
    [摘要](92) [HTML](0) [PDF 3.18 M](206)
    摘要:
    准确合理的扣件刚度参数对轨道结构设计至关重要,目前的研究尚未明确扣件刚度和钢轨振动特性之间的关系。依据单自由度隔振系统的计算公式,结合国内某地铁线路实测数据,重点研究现场钢轨垂向和横向的固有频率、振型和振动传递特性,有限元仿真和现场锤击测试充分验证了理论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钢轨整体的共振频率反演得到现场扣件的动刚度。该研究可为轨道减振器的仿真计算和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17  软土地区地铁基坑浅层承压水控制及降压影响预测研究
    王世君,姚燕明,汪 健,杜云龙
    2020(1):98-103.
    [摘要](44) [HTML](0) [PDF 5.48 M](97)
    摘要:
    针对地铁基坑,提出一种浅层承压水抽灌一体化设计理念,用以控制因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被保护建(构)筑物的环境变形。结合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实例,分析地铁基坑浅层承压水抽灌一体化设计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优势,通过现场试验,证明抽灌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可有效减小基坑降压引起的周边地面沉降。同时对该地铁站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抽灌一体化设计下的环境水位变化。通过理论推导,结合工程实测数据和数值计算结果,提出适用于宁波地区的减压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预测公式。
    18  地质雷达和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在地铁勘察中的应用
    刘国文,杨修猛,崔 鑫,魏绍军,魏 超
    2020(1):104-108.
    [摘要](48) [HTML](0) [PDF 3.67 M](144)
    摘要:
    在地铁建设过程中,断层对线路设计及施工工法的选择具有重大的影响,为保证地铁建设的安全、高效,需在勘察阶段查明线路范围内的断层特征。利用地质雷达与视电阻率联合剖面两种物探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青岛地铁R3线井嘉区间遇到的构造破碎带进行探测。通过两种方法的相互推断,相互验证,查明江山南路与漓江西路交叉口处存在走向近北南向,倾向近东向,倾角约70°,宽度约100 m的断层F1,为设计方提供详细的构造参数,为地铁线路的安全施工提供必要的保障。
    19  LTE-M系统隧道场景性能仿真评估
    唐 霈
    2020(1):109-113.
    [摘要](37) [HTML](0) [PDF 869.78 K](95)
    摘要:
    LTE-M(LTE-Machine to Machine)系统性能与电波传播和无线信道密切相关。分析LTE-M系统在隧道漏缆场景信道特性,介绍3GPP 单径莱斯和多径信道模型;开发LTE-M系统链路仿真系统,对不同信道模型、信噪比、移动速度、莱斯K因子下的系统性能,包括吞吐量、丢包率和误比特率,进行仿真评估。根据仿真结果,给出LTE-M网络规划与优化建议,包括信噪比优化目标设定为15 dB左右,在列车高速移动时采用多普勒频偏校正技术,并应该尽可能使漏缆与接收天线之间存在视距路径(LoS)。
    20  中压环网双光差及专用母差新型保护技术应用探讨
    郭志奇,于松伟
    2020(1):114-118.
    [摘要](54) [HTML](0) [PDF 751.52 K](91)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中压环网采用大分区接线形式,针对线路区间故障的后备保护以及中压母线保护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大分区接线下的双光差及专用母差的新型保护技术方案,详细论述继电保护配置、原理和逻辑,分析方案在各种运行方式下的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基于微机保护装置先进技术和逻辑方案的可靠性,很好地解决线路区间故障后备保护及母线保护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21  新型中压逆变回馈装置在天津地铁中的应用研究
    乔 峰,赫明璐
    2020(1):119-122.
    [摘要](42) [HTML](0) [PDF 467.84 K](103)
    摘要:
    基于天津地铁在中压逆变回馈装置应用方面的实践经验,从系统安全性、保护配置、阈值设定、控制系统等方面分析技术可行性评价需考虑的关键问题。结合天津地铁7号线的线路条件,阐述用系统仿真软件进行节能效果分析时需考虑的因素,并进行数据计算及对比分析,给出系统容量选择时参考值的确定及校核方法。
    22  二维码技术在AFC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陶 克
    2020(1):123-126.
    [摘要](39) [HTML](0) [PDF 491.93 K](69)
    摘要:
    分析现阶段二维码技术在地铁AFC系统中应用的优点,以及二维码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各种不同技术类型,构建二维码技术应用于AFC系统和传统AFC系统结构结合的体系整体架构,并详细阐述产生的二维码各技术类型的不同特点,根据各自的技术特点分析其优缺点,以及对地铁运营的影响因素和风险点,针对各影响因素和风险点提出一系列建议及解决方法,使二维码技术能更好地在地铁场景中应用。
    23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管理指挥中心建设与管理方案研究
    梁强升
    2020(1):127-133.
    [摘要](52) [HTML](0) [PDF 919.38 K](310)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指挥中心是轨道交通系统的核心,涉及功能定位、指挥平台建设、内外部协同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在全面研究指挥中心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设计与建设科学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管理指挥中心体系。通过系统分析网络化运营管理调度指挥需求,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管理指挥中心5大核心功能、指挥平台构架、信息交互、深化数据分析应用、强化监控管理、应急联动与协同指挥等系统设计与建设,以及优化调度管理建议。运用科学技术不断优化指挥平台功能,增强对外协同能力,匹配运输服务管理要求,有效提升运营管理指挥中心的核心能力,为城市发展提速。
    24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实时监测与分析系统研究
    华路捷,谢 谦,刘 宠,刘 畅,刘 帆
    2020(1):134-138.
    [摘要](102) [HTML](0) [PDF 1.93 M](383)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在线监测与分析系统是基于轨道交通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实时车辆状态数据,在地面轨交监控处理中心对车辆状态实时跟踪、状态分析与应急处置指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在正线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车辆数据,通过车地无线系统实时传输到地面数据处理中心,监测与分析系统对车辆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与分析,将车辆运行状态的相关信息通过网页呈现给运营维护人员,从而为列车运行提供远程诊断与专家技术支持,提高在线列车利用率和安全性,优化车辆检修模式。
    25  巴黎市郊铁路与地区快线的起源
    张 弛,郑晓薇
    2020(1):139-146.
    [摘要](87) [HTML](0) [PDF 6.07 M](154)
    摘要:
    大巴黎地区的交通组织以成功著称于世,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公共交通供给充分,这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地区快线和市郊铁路的协同,对于解决单中心特大城市或网络化城市都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介绍早期的法国铁路(市郊铁路)基础条件,以及快线的构思与形成的发展途径,过程曲折辗转,观念、意识、利益在冲突中逐渐磨合走向协同,自然天成。在我国城市化大潮涌动的新形势下和对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饥渴中,期望对国内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避免多走弯路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