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0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策略
    施仲衡,丁树奎
    2022, 35(1):1-4.
    [摘要](375) [HTML](0) [PDF 460.58 K](1055)
    摘要:
    城轨交通是大容量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引导承载低碳出行的骨干交通方式,当前,我国城轨交通 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其能源消耗和碳减排压力仍将与日俱增。在对我国城轨交通发展机遇、 发展现状、工作基础和面临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轨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策略,为城轨交通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挖掘节能减排潜力、提高能效水平、推进城轨行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借鉴。
    2  2021 年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统计与分析综述
    韩宝明,李亚为,鲁 放,杨智轩,杨瑞霞,陈胤先,孙亚洁,习 喆,汪丽玉,戴依浇
    2022, 35(1):5-11.
    [摘要](1011) [HTML](0) [PDF 1.05 M](1050)
    摘要:
    参考国际上较为通行的统计标准,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三大类,对世界城轨交通 运营现状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截至 2021 年底,全球有 79 个国家和地区的 541 座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系 统,总里程为 36 854.20 km,其中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分别占 51.4%、8.9%和 39.7%。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 中国内地累计有 50 座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 9 192.62 km。2020 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城 市轨道交通客流量大幅下降,全球 46 个国家的 137 座城市的地铁累计运送乘客 396.67 亿人次,平均负荷强度 0.54 万人次/(d·km),其中中国(含港澳台)地铁年客流量为 195.02 亿人次。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持续稳步发展,线网 规模和客流规模继续居全球第一。对城轨全自动运行线路进行统计,全球达到 GoA4 运行等级的线路,运营里程 达 2 384.70 km,我国的运营里程达 587.57 km。探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全自动运营模式,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轨 道交通多制式发展,为交通强国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3  2021 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
    侯秀芳,梅建萍,左 超
    2022, 35(1):12-16.
    [摘要](373) [HTML](0) [PDF 918.59 K](624)
    摘要:
    截至 2021 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有 50 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 9 192.62 km,其中,地铁线 路长度 7 253.73 km,占比 78.9%。2021 年当年共新增城轨交通运营城市 5 个,新增线路长度 1 222.92 km,其中, 新增地铁线路长度 971.93 km。新增运营线路涉及 8 种系统制式,分布在 35 座城市,共 62 条(段)线路,新投运线 路条(段)数及所涉及城市数均为历史新高。
    4  城市地铁建设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王志恒,李晓昭,潘进礼,路明浩,周书明,张昌伟
    2022, 35(1):17-27.
    [摘要](168) [HTML](0) [PDF 1.45 M](885)
    摘要:
    以部分已开通地铁的 38 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分析影响地铁申报的 GDP、市区常住人口、一般公共财政 预算收入和全年日均客运强度等指标的现状,并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角度分析地铁建设指标与 7 个社会经济指标的 相关性。结果表明:部分城市自身的财力和地铁运营能力尚显不足,在地铁建设规模和节奏上应合理把控;不同 城市的地铁建设指标与其 GDP、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有较强线性相关;以北京为例的研究发现,同一城市不同 时期的地铁建设指标与其 GDP、人均 GDP、市区常住人口、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人均预算收入等指标高度 线性正相关,而与通勤高峰拥堵指数线性负相关。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反映出经济和人口是北京近 10 年地 铁建设的主要驱动力。该研究可为以后各城市根据自身社会经济水平合理控制地铁建设的申报进度以及促进城市 轨道交通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5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功能差异及组织模式——以长春市轻轨 3 号线为例
    张 杰,浩飞龙,王士君
    2022, 35(1):28-35.
    [摘要](115) [HTML](0) [PDF 5.16 M](896)
    摘要:
    以长春市轻轨 3 号线为例,采用区位熵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基于站点周围 1 000 m 范围内不同用地功能要素 POI 数据、土地利用数据,进行轨道交通站点类型划分与空间特征挖掘,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用地功能组织模式。结果表明:长春市轻轨 3 号线站点可分为单一功能型和混合功能型两大类,不同混合类型站点影响范围内功能要素的数量规模特征、要素专业化程度表现以及混合开发程度不同;商业综合型、交通换乘型站点周围用地功能组织模式为“单核单极轴”,商住混合型站点为“双核单极轴”模式,公共服务型以及公共混合型站点多为“双核多极轴”模式。
    6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开发装配式住宅设计研究
    王宇彤,郑 昕,徐 宁
    2022, 35(1):36-40.
    [摘要](131) [HTML](0) [PDF 2.19 M](1050)
    摘要:
    北京市以居住功能为主的车辆基地上盖开发项目,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实施要求,采用装配式住宅技术, 这成为北京市车辆基地上盖开发新的研究方向。以北京市轨道车辆基地上盖开发项目为依托,对装配式住宅与上 盖开发的契合度进行论述,从规划层面、建筑单体、结构荷载、地铁运营 4 个维度,对车辆基地上盖开发装配式 住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合北京东小营车辆段上盖开发项目,分析上盖开发装配式住宅的可实施性,提 出该类型项目的预留工程设计要点,为后续北京市上盖开发装配式住宅项目提供参考。
    7  轨道交通工程勘察全过程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朱 霞,马全明,唐 超,胡晓飞,邢立军,李芳凝
    2022, 35(1):41-47.
    [摘要](89) [HTML](0) [PDF 5.02 M](783)
    摘要:
    在传统的轨道交通工程勘察内、外业作业中,存在着外业描述数据纸质记录工作量大、内业人工录入数 据错误率高、勘察生产各环节之间有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等问题,对此研发一种以 GIS、CAD 计算机图形学、数 据同步、word 在线编辑等为主要技术的工程勘察内外业一体化系统。该系统可实现从勘察纲要、外业采集、土工 试验、内业整理、成果审核、资料存档全过程的一体化管理,提高勘察专业生产的作业效率和业主对勘察成果的 信息化应用管理水平。该系统在国内多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项目中得到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勘察企业 的内外业一体化管理和质量监管部门的信息化监管提供新的思路。
    8  城市轨道交通自主可控云平台业务系统迁移探析
    吕广杰,刘庆良,吴 超,范义波
    2022, 35(1):48-53.
    [摘要](133) [HTML](0) [PDF 663.57 K](778)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对国外产品依存度高,关键环节存在“卡脖子”风险。通过分析该领域的现状,提出 相应的解决方案,阐述城轨自主可控云平台的模型,讨论城市轨道交通业务系统向自主可控云平台迁移的可行性 及评估方法,详细介绍迁移原则、迁移流程、资源规划以及中间件、数据库、应用等具体的迁移实施路径及典型 案例,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面临的“卡脖子”问题,探索一套自主可控云平台的建设及实施方案。
    9  新时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新模式探讨
    谢正光,魏 运
    2022, 35(1):54-59.
    [摘要](165) [HTML](0) [PDF 661.50 K](925)
    摘要:
    随着我国城轨交通线网规模的持续扩大和人民出行品质要求的逐步提升,城轨交通运营的质量和效益成 为新时代工作的重心。然而,传统“重建设轻运营”思维下的单线建设模式制约网络化运营效益的发挥;同时以 人工为主的既有管理模式,也难以满足未来大规模城轨网络高效运营的需求。因此,面对新时代城轨交通高质量 发展要求,亟需对城轨交通运营模式进行探索创新。在分析总结我国城轨交通新时代运营需求和发展趋势的基础 上,提出网络化运营新模式建设的主要内容,并给出 8 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 营管理转型升级提供思路。
    10  与地下综合体合建的大跨无柱地铁车站结构设计
    牛 斌
    2022, 35(1):60-64.
    [摘要](136) [HTML](0) [PDF 2.43 M](898)
    摘要:
    石家庄 CBD 地下公共空间工程是集配套商业、汽车库、能源中心、智慧中心、市政管廊、人防工程、地 铁车站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地下综合体。为提高车站服务水平,地铁车站采用大跨无柱、顶板设置采光天窗的方 案;在介绍地下空间方案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大跨无柱车站的受力和构造措施。主要措施如下:利用围护桩兼作 抗浮桩;采用斜撑解决大跨无柱车站竖向受力,斜撑下部支撑在地下综合体结构梁板上,斜撑处“拱效应”通过 斜撑上部通长设置横梁解决;底部变厚度起拱,减少底板及底板与侧墙交接处的受力;增加附加钢筋和后浇带, 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问题。工程实施已完成,结构变形与受力控制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可为大跨无柱地铁 车站设计提供借鉴。
    11  广州地铁车辆段与二级开发一体化设计研究
    张攀锋,付鹏宇
    2022, 35(1):65-69.
    [摘要](120) [HTML](0) [PDF 13.25 M](865)
    摘要:
    结合广州地铁 10 号线广钢新城车辆段的设计实例,讨论盖下车辆段和上盖二级开发统筹设计的特点和注 意事项,提出地铁车辆段与二级开发一体化设计,应结合地形、用地条件、城市道路、河流水系、地块功能及用 地完整性等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重点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二级开发与盖下功能紧密结合的方案,应落 实车辆段与城市既有和规划边界条件,以保证和提升城市地块规划功能的完整性;应符合规划、合理布局,结合 边界条件,为车辆段创造附加价值;应根据车辆段运用库、检修库、镟轮线、试车线等建(构)筑物的特点,合理 设计柱网和线间距,做到盖上盖下统筹一体化设计,力求土地集约利用。
    12  基于EM算法与Gauss混合模型的地铁站点类型分析
    韩 荔,李 想,曾险峰
    2022, 35(1):70-78.
    [摘要](114) [HTML](0) [PDF 1.89 M](827)
    摘要:
    结合成都地铁 2019 年 5 月工作日的 AFC 数据,利用 EM 算法(expectation-maximum algorithm)与 Gauss 混合模型,分析成都市 156 个轨道站点客流曲线的特征差异,并结合平方和误差将其聚类为居住导向型、就业导 向型、职住错位型、错位偏居住型、错位偏就业型、交通枢纽型、综合型 7 种不同类型的地铁站,最后分析不同 类型地铁站的区域分布及土地性质。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站点分布具有区域性,站点类型随着到城市中心距离的 增加而减少,中心区站点类型更多样,可体现城市功能区域时空差异的表现形式,提供城市空间进行研究的新视 角,有助于了解城市功能的空间分布,为未来城市及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13  基于 VMD-GRU 的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
    吴 娟,何跃齐,张 宁,吴海峰
    2022, 35(1):79-86.
    [摘要](191) [HTML](0) [PDF 2.41 M](953)
    摘要:
    精准的客流预测是轨道交通运输计划编制的基础和依据,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的预测精准度,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的动态性、非线性、不确定性、周期性、非平稳性及时序性等特点,提出一种组合 模型预测方法,即 VMD-GRU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由变分模态分解和门控循环单元组合而成。变分模态分解的 作用是分解短时客流,降低数据中的噪声,减少数据波动;门控循环单元的作用是基于分解的短时客流,进行 客流预测。经南京地铁的数据验证,该模型在地铁短时客流预测方面效果良好。与 GRU 相比,VMD-GRU 在 15、30 和 60 min 的时间粒度下,预测准确度分别提升 7.57%,16.93%,18.47%。该模型可为地铁运营管理部 门对车站客流管理、日常行车计划制定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从而提升线网总体运营效率以及轨道交通系统 的服务水平。
    14  水平地震作用下 T 型换乘地铁车站结构变形分析
    李 霞,鲁卫东
    2022, 35(1):87-95.
    [摘要](82) [HTML](0) [PDF 8.30 M](815)
    摘要:
    地下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换乘地铁车站建设规模大、客流量大、结 构复杂,有关抗震问题值得关注。基于南京某 T 型换乘车站结构,建立地层-结构三维动力时程分析模型,模拟 土-结相互作用系统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不同类型和不同幅值的地震动作用下 T 型换乘车站 结构的位移响应规律。计算结果表明:T 型换乘车站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及截面最大顶底位移差均出现在垂直于 地震动输入方向的 3 层线路车站的顶板部位,沿 3 层车站的纵向位移,远离 T 型交叉部位;T 型换乘车站结构水 平位移及顶底水平位移差的最小值均发生在两线车站 T 型交叉部位。
    15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地铁工程总体风险等级评定方法
    张 浩
    2022, 35(1):96-100.
    [摘要](67) [HTML](0) [PDF 760.84 K](750)
    摘要:
    结合目前国内多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依据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估, 对工点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的安全风险等级进行评定。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 评判法,提出一种将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结合来综合判定工点总体风险等级的方法,为后续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 设的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提出一种新思路。
    16  单自由度钢轨谐振器在钢轨波磨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吴赛甲,倪 昊,薛佳鑫,俞泉瑜
    2022, 35(1):101-106.
    [摘要](116) [HTML](0) [PDF 3.49 M](726)
    摘要:
    地铁运营线路钢轨波磨病害越来越常见,其中以单一波长范围 20~80 mm 的啸叫型短波波磨最为典型。 以天津地铁既有线某段波长约 25 mm、啸叫噪声主频约 735 Hz 的典型啸叫型波磨整治方案为例,全面介绍试验 研究及应用效果。在研究提出的单自由度钢轨谐振器整治方案的基础上,建立钢轨衰减率分析模型,对谐振器的 质量、刚度与阻尼等关键技术参数进行研究分析,并对谐振器安装前后的钢轨振动加速度及车内噪声进行实测对 比,测得的波磨主频 735 Hz 处的钢轨振动加速度级最大降低 19.0 dB,车内啸叫声级最大降低 11.9 dB。研究表明, 单自由度钢轨谐振器可改善轮轨动力关系及振动特性,从而有效治理啸叫型钢轨波磨,为地铁类似病害的处理提 供参考和借鉴。
    17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专用通信系统 5G 技术应用探讨
    蒲豫园
    2022, 35(1):107-113.
    [摘要](333) [HTML](0) [PDF 4.13 M](965)
    摘要:
    总结专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的 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和 LTE-M(long term evolution for metro,城市轨道交通长期演进)主要承载的业务,给出 LTE-M 综合承载列车运行控制、视频监控、 集群调度等多业务网络结构。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业务需求和发展,探讨专网 5G 技术的构建及设计网络方案,论 述 5G 专网应用对城轨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分析该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和手段。
    18  昆明轨道交通车站轨行区排烟系统试验研究与优化
    李福增,陈永江
    2022, 35(1):114-118.
    [摘要](99) [HTML](0) [PDF 2.84 M](782)
    摘要:
    通过对昆明地区典型车站站台公共区及轨行区排烟系统方案的现场试验研究,得到关于昆明地区采用不 封闭式站台门制式的站台层排烟及车站轨行区排烟的数据。结果表明,采用区间隧道通风系统纵向通风形式替代 传统的车站轨行区半横向通风形式,同时配合车站站台公共区排烟系统的联动运行,同样可满足地下车站站台公 共区及轨行区的排烟需求,通过设计方案及系统模式优化在工程实际中运用是合理可行的。
    19  轨排风机排热效果实测研究
    王春旺,李晓锋
    2022, 35(1):119-125.
    [摘要](113) [HTML](0) [PDF 4.55 M](794)
    摘要:
    对华南地区一运营远期地铁线路的排热风机的排热效果进行实测研究,通过测试开、关轨排风机对车站 隧道、区间隧道、列车冷凝器进风温度的影响,得出轨排风机的排热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关闭轨排风机后,车 站隧道测点的平均温度与日最高温度均升高 0.7℃,区间隧道测点的平均温度升高 0.8℃,日最高温度升高 0.9℃; 晚高峰列车停靠站后,冷凝器的进风温度频繁超过 45℃,平均温度升高了 2.4℃,虽然隧道温度仍满足规范要求(不 超过 40℃),但已无法保证列车空调在晚高峰期间的正常运转。轨排风机的开启对抑制隧道温升效果明显,说明 在华南地区设置轨排风机很有必要,同时为轨排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20  城市轨道交通虚拟编组列车快慢车组织方案研究
    白佳薇,张 琦,鲁 放
    2022, 35(1):126-133.
    [摘要](249) [HTML](0) [PDF 939.69 K](1089)
    摘要:
    虚拟编组技术的发展为改进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组织提供可能,有望缓解传统模式中慢车旅行时间增加、 线路通过能力损失等问题。分析虚拟编组技术下列车运行的典型作业过程,给出虚拟编组条件下车站间隔时间的 计算公式。提出虚拟编组技术下无越行和有越行两种快慢车的运行组织策略,对比不同组织模式下列车的开行效 果,并进行案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虚拟编组有越行条件下的快慢车运行,可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在一定 客流条件下缩短乘客旅行时间;虚拟编组无越行条件下的快慢车运行相比有越行条件下,可进一步缩短慢车的停 站时间与快车的旅行时间,但列车服务频率有所降低。
    21  满载率控制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优化研究
    张含笑,刘宇然,刘 旭
    2022, 35(1):134-139.
    [摘要](168) [HTML](0) [PDF 933.18 K](1353)
    摘要:
    2020 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快速增长的复工复产客流,如何有效降低列车满 载率,确保乘客出行安全和运输生产有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着眼均衡列车满载率的 运营目标要求,以乘客出行需求为导向,通过分析线路客流时空分布特征,打破既有资源配置约束,利用不平衡 运输、多交路套跑等方式精准配置运力,探讨网络化运营的行车组织方案优化思路。创新的网络化行车组织方案 可有效解决大城市的轨道交通运力运量矛盾,在缓解列车拥挤、提高出行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营企业成本,提供 实践推广经验。
    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收支特点研究
    刘丽琴,邢燕婷,李明阳,李 欣
    2022, 35(1):140-146.
    [摘要](187) [HTML](0) [PDF 702.36 K](936)
    摘要: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运营规模保持高速增长。轨道交通不仅初始建设投资大,进入运 营期后支出压力同样较大。“十四五”期间,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是各城市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从运营成本、运营收入两方面入手,详细论述国内 13 座 典型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票务收入和非票务收入,总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收支特点,并结合东京地下铁和 香港地铁的运营收支情况进行对标分析。借鉴先进经验,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开源 节流,通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吸引客流,大力发展关联业务,实现外部效益内部化,以期为城市 轨道交通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陈明昊,徐 凌,朱胜利,黄齐武,李元凯
    2022, 35(1):147-154.
    [摘要](129) [HTML](0) [PDF 775.93 K](822)
    摘要:
    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保障安全、质量,规范并提升工艺、技术的重要依据。首 先基于霍尔三维模型,通过维度分析,确立标准体系的层次与基本结构;其次通过工程建设价值链,分析工程建 设中的主要工作与辅助工作,将专用标准进行分类与整合;最后运用分类法,对设计、施工与验收等专业标准进 一步细分,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结构与明细,由此形成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 的标准体系。
    24  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标准探讨
    郭 锴
    2022, 35(1):155-158.
    [摘要](127) [HTML](0) [PDF 623.52 K](817)
    摘要:
    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先后出台多个鼓励发展市域(郊)铁路的政策文件。通过解读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梳 理总结多个市域(郊)铁路规范标准的异同及特点,结合自身规划设计实践,提出市域(郊)铁路在定义内涵、线路规 划、技术标准、客流效益、运营模式和运输组织等方面的一些技术观点。力求采用经济、适用、高效的技术标准 和建设方案,提供公交化服务,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线路的经济效益,促进市域(郊)铁路在我国的长期可 持续发展。
    25  法国现代有轨电车特点分析
    杨志成,彭 浩
    2022, 35(1):159-164.
    [摘要](117) [HTML](0) [PDF 5.12 M](861)
    摘要:
    法国现代有轨电车建设规模大、运营模式成熟,且不同城市的有轨电车系统各具特色,形成多种多样的 城市样本。结合法国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历程,采用统计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国各城市现代有轨电车的分布情况、 系统制式、运营规模及建设计划。总结法国现代有轨电车设计与运营中配线特征、车辆场段方案、网络化运营等 特点,为后续现代有轨电车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最后,借鉴法国经验,针对中国现代有轨电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参考意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