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钢铝复合接触轨授流装置(推广项目31)
    张巍
    2008(6):0--0.
    [摘要](570)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2  跨座式单轨工程技术(推广项目32)
    吴焕君
    2008(6):0--0.
    [摘要](571)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3  《地铁设计规范》问与答(28)
    于伟松 韩连祥
    2008(6):0--0.
    [摘要](564)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4  暗挖地铁车站通风空调新型空气-水系统(推广项目29)
    王怀良
    2008(6):0--0.
    [摘要](602)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5  站台屏蔽门技术(推广项目30)
    袁敏正
    2008(6):0--0.
    [摘要](567)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6  新型智能化环控通风空调系统(推广项目27)
    简炼
    2008(6):0--0.
    [摘要](607)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7  城市轨道交通闭式通风空调系统(推广项目28)
    王奕然
    2008(6):0--0.
    [摘要](624)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8  奥运地铁启示及奥运后地铁发展
    施仲衡
    2008(6):1--2.
    [摘要](584)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从奥运期间的北京轨道交通得到两点启示:现有技术水平可以在保证运营安全的前提下缩短行车间隔,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修建轨道交通应首先考虑其社会、经济效益。提出奥运后北京轨道交通的发展重点:缩短行车间隔,提高拥挤线路的运输能力,改善服务水平;针对城市中心线网密度过低的现状,研究制定不同区域内合理的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间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的研究,最终实现轨道交通又好又快发展。
    9  基于奥运交通经验的奥运后绞痛发展
    刘佳 张晓永
    2008(6):3--4.
    [摘要](594)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10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研究
    陈光 张宁 陈晖 黄卫
    2008(6):5--10.
    [摘要](600)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针对国内尚无相关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的现状,为了对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价,找出服务现状和出行需求之间的差异,以明确提升服务水平的方向,从出行者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他们选择轨道交通出行决策过程的基础上,确定可能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各种因素;依据相关指标选取原则,选取了与影响因素相对应的评价指标,并将评价指标量化分级;在总结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规划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评价体系。
    11  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崔艳萍 刘莲花
    2008(6):11--13,22.
    [摘要](604)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依照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提出评价指标体系由技术性、经济性、社会性评价指标构成,并对各指标的含义做出解释,最后以北京地铁13号线部分车站作为实例,对技术性评价指标加以应用。论述一套合理的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如何有效解决公共交通换乘效率低的问题。
    12  北京地铁5号线运营对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启示
    安栓庄 王波 李晓霞
    2008(6):14--18.
    [摘要](618)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对北京地铁5号线运营实际客流与预测客流的差异进行对比,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从宏观把握城市用地规划、依据实际调查修正预测参数、构造高峰小时矩阵、通过网络进行客流预测时需做好敏感性分析等建议。
    13  轨道交通建设对北京市商业空间布局的影响
    李文倩
    2008(6):19--22.
    [摘要](758)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在分析北京市轨道交通和商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析轨道交通建设对北京商业空间布局的影响机理和演化过程,轨道交通的建设会带来新商业区的兴起、传统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的功能强化、枢纽站点附近的商业区地位提升、轨道交通辐射范围外的区域商业功能弱化等变化。提出轨道交通引导商业空间布局有序发展的策略体系,为北京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商业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14  地铁车辆段出入线接轨方案探讨
    齐杰 梁广深
    2008(6):23--26.
    [摘要](633)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介绍地铁车辆段出入段线的一般配线形式,针对近年来强调在车辆段出入线与正线接轨处应设置安全线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对照《地铁设计规范》中安全线的设置条件,认为在车辆段出入线与正线接轨点处不需要设置安全线。分析近年来新推出的车辆段出入线接轨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2个优化设计方案,并以上海地铁1号线梅陇车辆段出入线方案进行类比,证明没有安全线列车运行的安全是可以保证的。结果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案具有车站长度短,、可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行车安全、调度灵活等优点。
    15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监测方案
    黄述芳 晏晓林 朱胜利 梁霞
    2008(6):27--30.
    [摘要](677)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结合北京地区具体环境状况和北京地铁5号线环保验收调查工作,根据噪声传播的理论经验,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监测方案的布设原则,包括敏感点监测、降噪设施监测、传播规律监测、厂界监测等,给相关项目工作和交通噪声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16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前景
    黄勇超
    2008(6):31--33.
    [摘要](619)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论述城市轨道交通不断扩展,形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对勘测设计、综合协调指挥和快速应急处理能力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输入、存贮、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等功能,为城市轨道交通信息提供快速、准确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此外,地理信息系统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可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基础数据管理的可视化,使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信息从简单的文字、表格形式向图形、报表、三维模拟,甚至是信息的时空四维动态表达发展。
    17  北京城轨交通郊区线与市区线衔接方式的探讨
    王燕凯
    2008(6):34--37.
    [摘要](630)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结合北京市近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对目前郊区线与市区线的衔接方式进行讨论,指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市域居民出行分布特征、郊区线功能定位以及对市区线路运营影响、北京轨道交通快线网络和郊区线网络建设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18  乘客集散仿真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
    李得伟 鲁放
    2008(6):38--41.
    [摘要](589)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提出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和运营中运用乘客集散微观仿真的理念。将传统方法和乘客集散仿真方法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中的应用条件和实施效果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乘客集散仿真的重要意义。研究既有的典型乘客集散仿真系统的基本特征,比较系统在我国应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最后通过案例,对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乘客集散仿真系统MTR-PedSIM在西直门车站中的仿真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验证发现,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和运营方面,MTR-PedSIM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9  过江隧道内地铁列车运行的可视化仿真
    付义龙 邹渊
    2008(6):42--45.
    [摘要](591)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为了明确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过江隧道区间坡段对列车运行特性的影响,为运行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建立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过江隧道两列车在长大坡道上的动力学模型,展开两列车同轨道运行工况下正常运行和不同动力故障时相对运动的动态仿真,基于Simulink/Virtual Reality Toolbox,对两列车的相对运动实现可视化。结果表明,该分析揭示了隧道内复杂坡段对列车最大运行速度和发车间隔的影响,有效指导过江隧道复杂坡段列车运行的方案设计。
    20  浅埋大跨隧道下穿建筑物时的变形控制标准
    易小明 张顶立
    2008(6):46--50.
    [摘要](645)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厦门市机场路一期梧村山隧道,设计为浅埋大跨结构,并要求下穿密集浦南建筑物片区。为控制该区严峻的环境风险,特别是建筑物的变形风险,建立相应的建筑物变形控制标准,通过工程前期的详勘、调研,对建筑物进行安全风险预评估,获取定性、定量评估结果;结合工程现场室内外试验研究,对理论、数值等方法进行预研究,建立每栋建筑物的变形控制标准,并按照变形分配规律,分解到各个关键隧道开挖施工部序中;通过施工现场试验段、先期施工、开挖、辅助工法的实施,以及全方位的变形监控量测结果,对该控制标准进行工程验证与反馈分析,从而形成可靠、可操作的变形过程控制综合指标,作为下穿建筑物项目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研究成果已得到专家组的认可,并在现场开始付诸实施,其控制效果良好。
    21  地铁盾构管片制作的质量控制
    曹长柱 李松 啜志强 李大为 荣振山
    2008(6):51--54.
    [摘要](606)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结合城市地铁的迅速发展、盾构法施工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说明衬砌管片的使用数量越来越多,指出管片制作质量必须以满足产品的使用功能为基础、以保证其特殊性能为原则。通过对各种材料进行优选、试验,充分考虑各种影响混凝土的不利因素并加以控制。结果表明,管片用混凝土达到高效的性能,管片的制作质量也得到有效保证。
    22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开挖系统的设计
    靳世鹤
    2008(6):55--57.
    [摘要](572)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南京长江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超大型盾构开挖直径大,隧道不仅穿越长距离的粉细砂层,同时还穿越鹅卵石层。说明盾构开挖系统(尤其是刀盘)设计是盾构对工程适应性的充分体现,针对工程难点,从刀盘设计形式、刀具配置、开挖仓设计等几个方面,阐述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开挖系统的设计特点。
    23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综合施工技术控制
    陈健
    2008(6):58--63.
    [摘要](590)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分析南京长江隧道的情况,它在当前同类型盾构隧道中属于世界第二大直径隧道,同时又是同类型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针对南京长江隧道复杂的地质条件,结合已施工地段的特点,对超大直径泥水盾构的掘进参数设定、掘进姿态控制、泥水管理、同步注浆、管片拼装、同步施工等综合施工技术进行较系统的阐述。
    24  盾构隧道近距离小角度上穿已建暗挖隧道方案
    李兆平 汪挺 郑昊 莫崇杰 聂楠
    2008(6):64--68.
    [摘要](625)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白石桥左线区间盾构隧道从9号线暗挖隧道上方穿过时,两线隧道最小垂直净距离小、交叉穿越的角度较小、彼此间相互影响显著的范围较大,针对这些情况,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暗挖隧道二次衬砌不同修筑时机下(盾构通过前、后)的施工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综合工期等方面因素,确定现场采用的施工方案及相应的加固措施。进一步研究的结果以及现场监测数据表明:在盾构施工前及时修筑暗挖隧道的二次衬砌,有利于近距离隧道交叠穿越期间的整体安全;如果不能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可在已建暗挖隧道内部架设临时的型钢支撑体系进行加固,能够有效地限制盾构施工对已建暗挖隧道结构变形和主应力变化的影响。
    25  首都机场线地面线无碴轨道选型及路基设计
    曾向荣 李文英 赵晓华
    2008(6):69--72.
    [摘要](631)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根据首都机场线采用直线电机牵引系统的特点及要求,对地面线地段的轨道类型进行分析比选,确定采用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对无碴轨道路基基础工后沉降进行分析,论述水泥粉煤灰混凝土(CFG)桩复合地基处理。
    26  地铁车站土建施工图与限界相关的几个问题
    宋丛丽
    2008(6):73--75.
    [摘要](589)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根据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采用的B1型车三轨下部受电的特点,提出在土建设计时,不管转辙机安装在道岔内侧还是外侧,只需根据信号专业的要求,考虑转辙机安装空间的预留、限界专业的要求以及道岔内外侧的加宽量。对曲线进站、设有停车线及人防隔断门等的车站限界要点进行分析,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前提下节省土建投资。
    27  广州地铁6号线初期隧道通风换气量分析
    胡自林 贺利工
    2008(6):76--78.
    [摘要](644)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广州地铁3号线在初期运行时,因二氧化碳超标曾经出现乘客不良反应的情况。结合该问题进行思考,对6号线的初期运行条件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其最不利区间的换气量和新风量,结果满足要求。经与3号线比较,认为6号线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结果表明,“活塞”风量小、区间空气品质差、列车密闭性能太好、车厢内送回风方式设置不合理等,是导致3号线乘客“晕车”的主要原因。
    28  地铁新型人防区间隔断门的研制
    胡玉镜 张伟刚 刘斌生
    2008(6):79--82.
    [摘要](590)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针对刚性接触网的地铁授电方式,研制出新型“刚性接触网授电地铁整体升降平移式区间隔断门”。结果显示,在不断开接触网的前提下,区间隔断门开关灵活;与以往的设备相比,大大提高了平战转换的效率。通过采用整体升降平移式铰页、上升降密封装置以及上活动盖板装置,解决了刚性接触网的密闭难题,以及复杂线路条件带来的设防难题和密闭难题。实践证明,这种隔断门为刚性接触网授电地铁形式的人防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29  框架泄漏保护设置分析
    王明飞 江安
    2008(6):83--85.
    [摘要](618)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介绍城市轨道交通框架泄漏保护设置的原因及动作原理,阐述框架泄漏保护与钢轨电位限制装置的配合关系,对比分析设置1套与3套框架泄漏保护时的运用情况。提出优化方案:通过对设置1套框架泄漏保护的优化,实现设置3套框架泄漏保护的功能。结果表明,优化方案既满足系统的功能要求,又节约了工程投资。
    30  信号系统在直线电机运载系统中的应用
    付文刚
    2008(6):86--88.
    [摘要](591)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阐明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的产生背景、构成和工作原理,重点分析在直线电机运载系统开放的电磁环境下,信号系统车载设备和轨旁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问题。论述为了充分发挥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的优越性,应在坡道的启动控制、车辆的制动控制、小半径曲线控制、牵引力波动控制、感应板电流过载防护等方面注意信号系统与相关专业的接口,并应根据道岔类型为信号系统配置合适的转辙设备。
    31  S7OOK型道岔灰显故障及改进措施
    李文雄 刘文提 王文志
    2008(6):89--90.
    [摘要](585)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通过分析S700K型道岔发生灰显故障的各种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采用冗余技术,解决道岔速动开关和安全开关接点接触不良的问题,消除道岔灰显故障,减少对运营的影响。
    32  轨道交通联网AFC系统设备认证管理研究
    毛建 高朝辉 张宁 何铁军
    2008(6):91--94.
    [摘要](615)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设备认证是保证轨道交通AFC系统中信息资源正确、安全及可靠使用的前提条件。设计了三级设备认证体系的总体方案,分析设备认证系统中数字证书和黑名单服务的功能等,阐述AFC系统设备管理的总体流程,分析设备启用、设备停用、设备移动、设备丢失等设备认证管理业务。最后,详细设计了设备双向认证流程。
    33  新型有轨电车和其创新的供电制式
    周庆瑞 施翃
    2008(6):95--97.
    [摘要](608)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介绍当今西方国家积极推广采用的一种技术性能先进、设施更具人性化的新型有轨电车,重点阐述其具有突破性改进的供电制式和工作机理,以及安全、环保的特性等。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