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城市轨道交通钢轨异常波磨专题研究序言
    2011, 24(3):1-1.
    [摘要](951) [HTML](0) [PDF 299.33 K](735)
    摘要:
    2  从钢轨异常波磨研究反思地铁设计
    任静
    2011, 24(3):2--5.
    [摘要](1065) [HTML](0) [PDF 1.35 M](739)
    摘要:
    对近期北京地铁钢轨异常波磨治理研究过程从设计角度进行反思,包括振动控制技术的单一性、轮轨动力匹配等。提出今后轨道系统设计改进的思路与方向,包括设计应以实现其基本功能为核心、轨道减振设计应充分考虑其不利性、还“轨道减振”为“地铁减振”等,以及其他一些探讨性建议.
    3  北京地铁钢轨波磨测试分析
    刘维宁
    2011, 24(3):6--9.
    [摘要](1112) [HTML](0) [PDF 2.65 M](741)
    摘要:
    针对北京地铁钢轨异常波磨问题,对地铁5号线各种轨道结构形式进行钢轨振动加速度测试,对地铁4、5号线全线进行车厢内噪声测试,在地铁5号线选择4种扣件形式进行钢轨模态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剪切型减振器扣件,在300 Hz左右轮轨的共振效应,是该扣件区段产生钢轨波磨的主要原因;钢轨波磨引起的轮轨接触面不平顺,是产生车内异常噪声的主要原因。剪切型减振器扣件在200~350Hz频段过低的轨道阻尼,无法限制住钢轨的振动,使得波磨极易形成和发展。
    4  北京地铁4号线钢轨异常波磨调查及整治措施
    郭建平
    2011, 24(3):10--13.
    [摘要](1211) [HTML](0) [PDF 1.61 M](739)
    摘要:
    通过对北京地铁4号线钢轨异常波磨情况的全线调查,得到全线钢轨异常波磨出现的主要特征;针对波磨情况最为严重的轨道减振器扣件区段,进行钢轨原始不平顺评估、钢轨硬度测试以及减振器扣件轨距保持能力的测试分析,初步明确轨道减振器扣件产生钢轨波磨的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给出整治措施。
    5  东京首尔等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启示
    陈强
    2011, 24(3):111-115.
    [摘要](993) [HTML](0) [PDF 5.53 M](739)
    摘要:
    通过考察东京、大阪、首尔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枢纽换乘及物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阐述对这些城市在网络布局、直通运营、枢纽换乘、地下空间开发方面的心得体会;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发展实践,提出轨道交通线网及站点发展的建议。
    6  城市轨道交通钢轨波磨成因的探讨
    曾向荣
    2011, 24(3):14--16.
    [摘要](1062) [HTML](0) [PDF 1.44 M](741)
    摘要:
    在对北京地铁部分线路钢轨波纹磨耗问题进行系统调研及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车轨动力仿真模型,对扣件刚度、阻尼及车速与钢轨波纹磨耗的关系进行动力仿真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既有线整治及新线预防提供参考。
    7  地铁扣件刚度和阻尼对钢轨异常波磨的影响
    谷爱军
    2011, 24(3):17--21.
    [摘要](1051) [HTML](0) [PDF 2.44 M](737)
    摘要:
    根据目前北京地铁隧道内和桥梁上减振器扣件轨道结构面临的钢轨波异常磨问题,分别建立地铁隧道内和桥梁上整体道床轨道结构的垂向振动分析模型,分析对比两种基础上钢轨的垂向动力传递特性,讨论扣件刚度和阻尼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最后给出此类波磨的控制建议。
    8  轮对振动对产生钢轨异常波磨的影响
    闫子权
    2011, 24(3):22--25.
    [摘要](1017) [HTML](0) [PDF 3.70 M](737)
    摘要:
    针对北京地铁钢轨异常波磨问题,从轮对角度出发,探讨轮对振动与钢轨异常波磨之间的关系;根据北京地铁钢轨异常波磨现场调查及测试发现的轮轨共振现象,建立轮对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对动车和拖车轮对进行垂向及扭转振动分析,提出轮对振动与钢轨异常波磨之间的联系。
    9  轨道扣件及减震综合试验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朱胜利
    2011, 24(3):26--29.
    [摘要](1033) [HTML](0) [PDF 2.40 M](736)
    摘要: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钢轨扣件及道床减振模拟的在线测试研究设计,讨论其综合试验平台的设计思路、测试项目及主要结构方案。通过计算分析,确定该试验平台总长度、分块长度等关键参数选取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平台建成后可为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应用的各类型轨道减振措施提供试验场所,并提出合理的参数优化建议,为今后减振轨道结构的设计选型提供基础试验数据和理论支持。
    10  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高密度开发利用关系研究
    温克兵
    2011, 24(3):30--32.
    [摘要](910) [HTML](0) [PDF 1001.13 K](736)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土地的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用地特征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轨道交通影响下的城市用地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城市土地使用控制要求,探讨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先导的联合开发策略,为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11  城市轨道交通BT项目所有权配置管理研究
    谢友松
    2011, 24(3):33--39.
    [摘要](1088) [HTML](0) [PDF 1.89 M](738)
    摘要:
    在BT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BT项目承办方拥有建设期项目控制权,但是却不负责运营,这种项目控制权配置难以保障项目运营功能的实现。通过对深圳地铁5号线BT工程运行模式的梳理,从项目所有权配置视角予以分析,将其界定为一种弱BT模式,并对其所有权配置进行了创新。在此所有权配置模式下,对BT主办方的监管机制、设计管理机制和投资控制机制等进行分析,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BT模式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实践提供借鉴。
    12  地铁车辆段集约节能设计
    史明红
    2011, 24(3):40--42.
    [摘要](949) [HTML](0) [PDF 1.54 M](739)
    摘要: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车辆基地是地铁车辆的维修保养基地,其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在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设计要在充分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控制车辆基地的占地及规模,节约用地和投资。从广佛线夏南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图布置、站场线路设计、房屋建筑设计、空调系统设计、给排水设计、电力设计等不同角度,探讨压缩车辆段建设规模、减少工程占地和投资、降低能源消耗等的可行性。
    13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一体化启示
    陈扶崑
    2011, 24(3):43--45.
    [摘要](963) [HTML](0) [PDF 884.21 K](736)
    摘要: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一体化衔接策略,从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网络一体化、换乘设施一体化与运营管理一体化方面,总结归纳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一体化的经验。结合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情况,从线网规划、土地利用、换乘设施、运营管理、人性化的服务方面提出几点启示,为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一体化衔接提供思路与方法。
    14  地铁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控制器配置方案
    黄永波
    2011, 24(3):46--49.
    [摘要](971) [HTML](0) [PDF 1.78 M](739)
    摘要:
    主要介绍地铁工程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配置方案:一种是国内大部分城市地铁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在车站两端各配置一组BAS冗余控制器的主流配置方案,另一种是在部分线路中已实施的仅在车站一端配置一组BAS冗余控制器的简化配置方案,从系统运行可靠性、系统投资经济性方面对这两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同时,提出对今后地铁车站级BAS控制器配置进一步优化的推荐方案,即互为冗余的两台控制器分开布置在车站两端,以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并节省投资。
    15  广州地铁车站站台与车辆地板边缘关系调查
    简狄权
    2011, 24(3):50--52.
    [摘要](1045) [HTML](0) [PDF 1.08 M](737)
    摘要:
    车站站台与车辆地板面之间的间隙与高差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乘客的安全。调查广州1~4号线已开通的64座车站站台与车辆地板边缘的间隙和高差,以及所涉及车辆地板面距轨面的高度,得到现场最基础的资料;探讨间隙、高差、地板面高度、线路中心与站台关系等实测或推算值与设计值的区别,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对轨道交通的设计、建设及运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6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探讨
    李阳
    2011, 24(3):53--56.
    [摘要](976) [HTML](0) [PDF 1.42 M](739)
    摘要:
    在参考我国其他行业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特点,提出一套以功能后评价为核心,包含过程后评价、经济后评价、影响后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综合后评价在内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体系。该方法体系在北京地铁5号线建设项目后评价课题的研究工作中得以应用,最终的评价成果获得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17  基于本体的轨道交通应急信息共享与辅助决策
    杨珂
    2011, 24(3):57--60.
    [摘要](954) [HTML](0) [PDF 1.22 M](737)
    摘要: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业务的信息特征及信息共享需求,将本体论引入应急信息标准化;根据应急处置流程划分阶段及其业务对象,建立本体知识表达模型,构建共享所需的规范化框架,设立规则对信息本体、业务逻辑进行辨识和映射。应用语义匹配、关联扩展策略,制订和修正处置方案来用于现场布局,以实现信息集成对应急决策的支撑。
    18  复合土钉支护在软土区基坑围护中的应用
    罗会平
    2011, 24(3):61--64.
    [摘要](969) [HTML](0) [PDF 1.14 M](736)
    摘要:
    论述南京地铁1号线奥体中心站情况,基坑深度9~11m,基坑地质条件为软弱淤泥质土层、砂性土层,地下水极其丰富,采用复合型土钉进行支护。工程的成功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很好的经济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19  地铁盾构隧道管片结构性试验标准探讨
    李斐
    2011, 24(3):65--69.
    [摘要](967) [HTML](0) [PDF 1.65 M](736)
    摘要:
    通过阐述杭州地铁盾构管片试验,探讨地铁盾构管片结构性试验判定合格的标准。给出抗弯性能试验过程、管片的抗弯荷载及相对应的内力如何取值,通过试验中管片承载标准与设计中管片的承载标准的比较结果,探讨管片结构性试验判定的两套标准。阐述地铁隧道耐久性设计的重点、抗弯试验的重要性、管片抗拔试验标准及抗拔试验的重要性,提出明确的试验判定标准。
    20  中低速磁浮桥梁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
    颜志华
    2011, 24(3):70--73.
    [摘要](990) [HTML](0) [PDF 1.05 M](739)
    摘要:
    对中低速磁悬浮轨道梁设计和试验进行系统阐述。研究表明:中低速磁悬浮轨道梁适宜采用单箱单室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强度计算不是轨道梁的控制因素,但是截面扭矩很大;刚度和动力性能成为中低速磁悬浮轨道梁的设计控制因素,通过试验,给出刚度和自振频率限值。专门研制的拉力调高钢支座能保证轨道梁横向稳定,预制架设方法是最适宜的施工方法。
    21  软土地区围护结构嵌固深度研究
    农兴中
    2011, 24(3):74--78.
    [摘要](1043) [HTML](0) [PDF 2.93 M](740)
    摘要:
    在不同的地层条件下,深基坑围护结构嵌固深度的确定原则以及计算方法不尽相同。针对软土地区围护结构嵌固深度的控制因素(抗隆起安全系数),进行各种方法的详细对比计算;结合实测资料分析,提出经济、安全、合理的建议公式,以期指导设计。
    22  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浅埋暗挖立体交叉隧道施工
    谭文
    2011, 24(3):79--83.
    [摘要](993) [HTML](0) [PDF 2.71 M](742)
    摘要:
    介绍广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区庄站多层立体交叉隧道工程概况,系统总结重叠段隧道施工工况及关键控制技术;对交叉重叠段地面沉降、5、6号线隧道拱顶沉降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主要关键施工技术;最后,提出近接群洞隧道施工安全距离、下层隧道初支完成后即可进行上层隧道施工等关键结论。
    23  小间距平行盾构隧道临近楼房的设计与施工
    李晓霖
    2011, 24(3):84--88.
    [摘要](975) [HTML](0) [PDF 2.03 M](739)
    摘要:
    结合北京地铁10号线三元桥站--亮马河站区间盾构隧道旁穿南小街8号楼工程,分析两条盾构隧道小间距、长距离并行临近楼房的工程难点,介绍设计与施工采取的措施以及监测数据分析等工程实践。通过总结分析,得出工程实践中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小间距、长距离并行施工的相互影响规律和对楼房沉降的影响规律。
    24  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的关键技术
    周明亮
    2011, 24(3):89--94.
    [摘要](967) [HTML](0) [PDF 2.47 M](741)
    摘要:
    深圳地铁2号线福田至市民中心盾构区间下穿运营的地铁4号线,结合矿山法区间隧道工程实例,对车站端头井和既有隧道两侧土体加固技术、车站洞门密封技术、近距离隧道掘进模式和参数的选择进行分析和说明。
    25  南京地铁1号线能源监管系统
    黄明才
    2011, 24(3):95--98.
    [摘要](1012) [HTML](0) [PDF 3.02 M](742)
    摘要:
    介绍南京地铁1号线能源监管系统的系统功能、技术指标,对能源管理中心、现场子网、多功能电力监测终端及系统监管对象进行剖析,阐述系统软件的采集、监测、统计、分析、查询等应用功能。利用Lonworks和TCP/IP技术,构建一个稳定、可靠、开放的自动监管平台,实现对南京地铁1号线车站及沿线建筑的能耗计量、实时监管,有利于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26  箱式牵引变电所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
    王彦利
    2011, 24(3):99--101.
    [摘要](979) [HTML](0) [PDF 880.44 K](738)
    摘要:
    针对国内城 市轨道交通工程中车站建筑体量过大的问题,提出采用箱式牵引变电所的解决方案。根据牵引变电所的功能需求,综合比较站内房屋式牵引变电所与箱式牵引变电所在车站建筑规模、工期控制、可靠性、工程投资和运营维护等方面的差异,提出箱式牵引变电所的工程应用建议。
    27  地铁屏蔽门独立组网监视系统
    黄育良
    2011, 24(3):102--104.
    [摘要](969) [HTML](0) [PDF 3.27 M](737)
    摘要:
    讨论目前地铁采用的几种屏蔽门监控方案。以广州地铁1号线为例,介绍屏蔽门监控独立组网系统。这种屏蔽门系统不需要综合监控系统,独立完成车站间联网,然后在OCC中心设置屏蔽门独立组网服务器来进行中央监控。该系统是屏蔽门独立组网系统在国内的第一次尝试,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套在运营调度中心(OCC)具备中央监控能力的屏蔽门系统。
    28  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移动实时视频监控系统
    何希和
    2011, 24(3):105--107.
    [摘要](992) [HTML](0) [PDF 1.02 M](739)
    摘要:
    主要针对跨座式轨道交通车辆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的需求,采用新型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方案,解决越区切换时视频数据包易丢失、误码率高等问题,使监控中心所看到的图像清晰、流畅、无缓冲,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实时”。
    29  单轨刚性接触网不均匀磨耗分析及其对策
    谢风华
    2011, 24(3):108--110.
    [摘要](975) [HTML](0) [PDF 1.31 M](739)
    摘要:
    从接触网的角度,对单轨接触网在运行过程中受电弓滑板及接触线出现不均匀磨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包括刚性接触网布置方法对磨耗的影响及改进、接触网安装精度对受电弓的影响。在车辆受电弓性能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对接触网的改进,减少不均匀磨耗的出现,改善弓网关系,延长受电弓滑板和接触线的使用寿命。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