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0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2012 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线路统计与分析
    鲁 放,韩宝明,王芳玲
    2013(1):1-3.
    [摘要](1321) [HTML](0) [PDF 926.08 K](173)
    摘要:
    截至 2012 年底,中国内地的 17 个城市拥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 64 条,总长 2 008 km。统计 这些运营线路的名称、里程、最新运营时间等情况,并 对统计口径和特别情况给予说明。给出 2012 年中国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增长情况、各城市的运营线 路数量和里程排序。通过与以往年度的对比,结合在 建线路情况,分析未来中国内地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线路的发展趋势。
    2  基于功能分类的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需求
    魏 运,许双牛,任 静,杨 珂
    2013(1):4-7.
    [摘要](1244) [HTML](0) [PDF 1.06 M](155)
    摘要:
    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及其类别, 结合城市对轨道交通的需求,提出运量和速度两个维 度的城市轨道交通需求矩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特 征及适应性,从满足城市交通功能角度出发,提出我国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及建议,期望能为我国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3  大型空港枢纽构建中 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关键技术
    张国华,欧心泉,周 乐
    2013(1):8-11.
    [摘要](1326) [HTML](0) [PDF 1.77 M](166)
    摘要:
    论述大型空港枢纽作为重大乃至特大的多模式 交通综合体的重要性,指出在构建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方面 的权衡和考虑。结合轨道交通的发展及其对城市的重要 性,说明做好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已成为大型空港枢纽发挥 功效和拓展功能的关键。在总结国内外大型空港枢纽规 划、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剖析相关城市和地区的典型案 例,分析空港枢纽构建过程中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的关键技术, 提出衔接规划的总体思路以及面向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与城 市轨道交通的设计要点,促进枢纽一体化开发的创新与实践。
    4  苏州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 一体化模式
    周明保,陈丽君,施毅,陈学武
    2013(1):12-15.
    [摘要](1320) [HTML](0) [PDF 1.40 M](166)
    摘要:
    立足于苏州市的现状,提出“轨道交通枢纽整 体功能定位—站点换乘设施布局—公交网络衔接优 化—一体化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系统发展思路,为提 高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提供指 导,对国内其他大城市树立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一体 化衔接提供借鉴。
    5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规划 方案风险评估方法
    梁青槐,李朴,徐田坤
    2013(1):16-18+28.
    [摘要](1286) [HTML](0) [PDF 1.11 M](3115)
    摘要: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方案存在的风险因素 及其对建设阶段、运营阶段可能产生的风险,构建城市 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建立基于模糊 层次分析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规划方案风险 评估模型。对北京市新规划 R1 线进行实证分析,得出 该线路风险等级较高的结论,为下一步如何做好 R1 线 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工作提供借鉴。
    6  基于常规城市交通的 现代有轨电车线站设计
    李 凯,毛励良,张 会,王子雷
    2013(1):19-23.
    [摘要](1707) [HTML](0) [PDF 2.01 M](213)
    摘要:
    在国内外积极复兴有轨电车的背景下,论述 现代有轨电车在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常规城市交 通环境中进行线站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为 新型交通方式之一,需要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其设计标 准,实现有轨电车与其他城市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 从多种交通方式和谐共存的视角,分析有轨电车车道 布设方式、站台布设方式的适用性和优缺点,并对区间 限界和站台限界关系、交叉口道岔选型进行分析比较, 从而得出适用于常规交通方式发展的有轨电车车道和 站台布设方案、交叉口道岔布设方案,为后续的类似工 程提供重要的示范和指导。
    7  基于GEM算法的地铁车站乘客疏散能力研究
    许文超,周磊山
    2013(1):24-28.
    [摘要](1431) [HTML](0) [PDF 1.48 M](217)
    摘要:
    为分析和提高地铁车站通过设施的疏散能 力,保证乘客的运行安全,在分析地铁车站行人流运动 特性的基础上,利用 GEM( generalized expansion method) 算法,求解地铁车站乘客疏散模型,通过计算得到车站 疏散设施的拥堵概率、吞吐量等指标,给出地铁车站疏 散能 力 的 瓶 颈 点。以西直门地铁站为案例,证 明 将 GEM 算法应用于解决地铁车站人员疏散问题的可行 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进站线路疏散优化方案。
    8  地铁运营多层级应急指挥 系统的研发与实现
    李军
    2013(1):29-32.
    [摘要](1291) [HTML](0) [PDF 2.05 M](150)
    摘要:
    介绍地铁运营的应急指挥业务,分析影响应 急指挥及时性的各类因素,阐述应急指挥系统克服这 些因素的关键技术及基本构成、各模块的功能、采用的 通用性中间件或引擎、数据库存放数据的范围、应急指 挥业务重组及实现方法。这些技术与方法的应用,能 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响应速度。
    9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评价体系研究
    胡 江,张中安,吴林科,周格仟
    2013(1):33-36+45.
    [摘要](1283) [HTML](0) [PDF 960.67 K](164)
    摘要:
    论述接触网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作用,以及 接触网的不同形式对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影响。在确 定接触网选用的原则基础上,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接触 网评价指标体系。从技术经济性的角度,对接触网的 实用性、可靠性、使用寿命、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对车 辆影响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技术性以及经济性进行综 合评价,以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
    10  南京地铁 Y 字形交路 2 ∶ 1 模式运营实践
    王军
    2013(1):37-40.
    [摘要](1308) [HTML](0) [PDF 2.88 M](164)
    摘要:
    根据南京地铁 1 号线在南延线开通后的运营 情况,对近期客流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在各种条件限制 下如何有效地增加支线运能。结果表明: 在不改变现 有运行模式、最大限度保持西延线间隔的前提下,在 Y 字形交路中采取南延线与西延线局部 2 ∶ 1 发车的模 式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缓解客流的办法。通过 FALKO ( 运行图设计及验证的软件) 的实现,极大地缓解了南 京地铁 1 号线的运能压力。
    11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延误 及其调整方法
    乔 珂,赵 鹏
    2013(1):41-45.
    [摘要](1355) [HTML](0) [PDF 1.10 M](235)
    摘要:
    阐述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延误的概念、分 类及其特点,总结单线情况下、共线运营条件下以及网 络化条件下列车运行延误传播的规律,分析客流对于 网络化列车运行延误的重要影响。从运营角度和乘客 角度两方面,对列车运行延误调整的优化模型和方法 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提出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地铁 列车运行延误及其调整方法的研究展望。
    12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企业战略变革机制探讨
    任红波
    2013(1):46-48.
    [摘要](1265) [HTML](0) [PDF 902.23 K](148)
    摘要:
    从惯例变异的视角,简要分析企业战略变革 转型的动态过程与机理,进而分析上海城市轨道交通 服务企业由大规模网络建设向大规模网络运营为主战 略变革的事件序贯、动力机制和情景机制,说明城市轨 道交通服务企业战略变革过程中代理人、权力结构、组 织文化这三个因素对变革结果影响最大,使之对城市 轨道交通服务企业成功实施战略变革提供理论和现实 指导。
    13  中国快速城镇化趋势下的 市域轨道交通发展探讨
    江 永,刘 迁
    2013(1):49-53+63.
    [摘要](1314) [HTML](0) [PDF 1.93 M](181)
    摘要:
    从服务对象、功能定位、技术要求等角度,明 确区域轨道交通的概念,将其分为市域轨道交通和区 域铁路,并结合城市发展模式,提出两种市域轨道交通 发展类型。从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出发,进一步阐 述发展市域轨道交通的要求,从城乡路网构建、车辆系 统开发、多层次网络衔接、审批管理体制、建设时机选 择方面,探讨发展市域轨道交通的关键问题。
    14  城市轨道交通非票务资产 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李 涛,黄 垚,孙 琦
    2013(1):54-58.
    [摘要](1369) [HTML](0) [PDF 1.58 M](158)
    摘要:
    论述城市轨道交通非票务资产收益的作用: 可弥补运营亏损,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实现城市轨道交 通投资、建设、运营的良性循环。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城 市轨道交通非票务资产管理和经营概况的基础上,对 城市轨道交通非票务资产的业务类别和经营管理模式 进行分析,并提出城市轨道交通非票务资产经营管理 方面的建议。
    15  合肥弱膨胀土地层 明挖车站结构设计方法
    贾永刚
    2013(1):59-63.
    [摘要](1266) [HTML](0) [PDF 1.36 M](147)
    摘要:
    分析合肥弱膨胀土地层的特点,其中合肥市 轨道交通 1 号线一、二期工程有 82% 处于膨胀土地层。 以合肥市轨道交通 1 号线葛大店站为设计实例,对合 肥弱膨胀土地层明挖车站结构设计方法进行阐述,可 为相关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16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系统相关问题探讨
    路春莲,李 锋
    2013(1):64-67.
    [摘要](1324) [HTML](0) [PDF 1.35 M](202)
    摘要:
    论述地铁牵引供电系统中的杂散电流腐蚀防 护系统,讨论地铁杂散电流腐蚀产生的机理及其危害, 阐述治理杂散电流所采用的方法和防治原则,简要介 绍目前应用的杂散电流监测系统和排流柜之间的关 系,对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提出合理建议。
    17  刚性悬挂拉出值布置 对受流质量的影响
    曾纯昌
    2013(1):68-70.
    [摘要](1236) [HTML](0) [PDF 1.51 M](140)
    摘要:
    讨论深圳地铁蛇口线及环中线刚性接触网拉 出值布置存在的差异,通过分析其在运营中对电客车 取流质量的影响,提出对刚性接触网拉出值进行优化 的方案。
    18  北京地铁 6 号线换乘车站设计特色
    曹宗豪
    2013(1):71-74.
    [摘要](1331) [HTML](0) [PDF 3.72 M](152)
    摘要:
    北京地铁 6 号线是北京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东 西干线,通过对该线换乘车站方案的思路和实践的论 述,介绍不同换乘车站方案的研究情况,重点分析如何 兼顾以人为本和适应现场条件进行地铁车站设计,从 而提出平衡的设计方案,为今后换乘车站的设计提供 借鉴。
    19  增量法与总量法在地铁结构计算中的应用
    胡显鹏
    2013(1):75-80+86.
    [摘要](1327) [HTML](0) [PDF 2.01 M](153)
    摘要:
    介绍地铁结构计算常用的计算假定,结合地铁 常见工法论述总量法与增量法各自的适用范围、计算简 图以及适用的计算软件。逆作施工的车站必须选用增 量法计算,顺作施工的车站基坑开挖的过程可采用总量 法计算,内衬回筑阶段则应选择增量法计算。最后以合 肥轨道交通 1 号线大东门站为例,详述增量法的计算过 程,并将计算结果与总量法计算结果对比,说明选择正 确的计算方法事关结构的安全与经济,非常重要。
    20  轨道交通曲线连续 钢—混组合梁抗剪分析
    阙 孜
    2013(1):81-86.
    [摘要](1283) [HTML](0) [PDF 1.93 M](152)
    摘要:
    论述在钢混组合梁计算中,规范中按实体梁 横向弯曲剪应力计算,没有扭转剪应力计算的规定。 曲线组合梁的扭矩较大,讨论是否需要考虑扭转剪应 力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计算分析自由扭转剪应力, 按闭口薄壁构件和实体梁分别计算弯曲剪应力,并对 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合理的计算方法。
    21  岩石地区地铁矿山法区间 隧道衬砌设计模式
    雷 刚,周婷婷,郑广亮
    2013(1):87-92.
    [摘要](1319) [HTML](0) [PDF 2.73 M](160)
    摘要:
    岩石地区地铁矿山法区间隧道衬砌的设计模 式长期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亟须合理化、规范化。从 结构可靠度的角度出发,分 3 种模式( 铁规破损阶段 法、铁规概率极限状态法、建规概率极限状态法) 对铁 路系统和建工系统的设计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合 理的可靠度设计方法进行 P - Δ 分析,并提出区间隧道 设计中各个关键参数的合理取值。
    22  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始发与 到达端头加固研究
    江玉生,江 华
    2013(1):93-96.
    [摘要](1309) [HTML](0) [PDF 1.80 M](140)
    摘要:
    基于既有模型和改进模型,对粉质黏土、粉土、 砂土及与砂卵石共4 种地层进行端头加固统计计算,讨论 纵向加固范围与盾构直径之间的关系,验证端头加固的尺 寸效应,给出大小盾构分界的建议: 在盾构始发与到达端 头加固研究中,直径小于 10 m 和大于10 m的盾构隧道端 头土体纵向加固范围与直径的关系曲线表现出明显不同 的变化特征,10 m 直径可以作为大小盾构的有效分界线。 对于直径大于10 m 的盾构隧道,使用改进模型进行端头 加固计算,更科学、更符合实际,结论更可靠。以北京地铁 14 号线大盾构始发与到达工程为背景,从强度、稳定性及 渗透性 3 个方面分析大盾构端头加固方案的可行性。
    23  超前小导管参数对 超前支护的影响分析
    刘运生,董 敏
    2013(1):97-99.
    [摘要](1286) [HTML](0) [PDF 2.03 M](148)
    摘要:
    为充分研究超前小导管参数对其超前支护的 影响程度,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计算,重点研究超前小导 管管径和小导管长度对其超前支护“棚架”效应的影响 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超前小导管管径的改变对超前 支护的影响较小,增大管径不能明显控制围岩变形,超 前小导管长度的增加对超前支护的影响趋势由强而趋 于平缓,从而得出小导管的最优长度。
    24  全高清车载乘客信息系统平台研制
    林 锥,王立德,周洁琼,王保华
    2013(1):100-103.
    [摘要](1346) [HTML](0) [PDF 2.63 M](145)
    摘要:
    针对全高清车载乘客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中 的编解码、总线接口和带宽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着重 对比分析在司机室服务器采用 VDPAU 进行编解码的优 势,以及在客室采用 DM368 嵌入式编解码带来的性能 提高。讨论总线传输接口中传统 VGA 传输方式在全高 清车载 PIS 系统环境下带来的相应问题,并提出采用以 太网和 DVI 的接口而不再使用分屏器的有效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编码格式下的视频带宽,给出实验测试结果。
    25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谭 志,刘 云,黎学超
    2013(1):104-106+120.
    [摘要](1268) [HTML](0) [PDF 1.95 M](140)
    摘要:
    使用 JSP 技术设计开发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通 信系统,在应急救援中及时了解现场灾害的综合信息, 为应急救援提供可靠依据。主 要 采 用 JSP、Apache、 JavaBean 和 Oracle 等作为网站开发工具。首先进行系 统功能分析,给出各模块的主要构成,然后提出系统设 计所需的关键技术,最后给出系统的部分实现代码。 测试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可扩展性。
    26  西安地铁 AFC 系统线网化建设
    吕 毅
    2013(1):107-110.
    [摘要](1346) [HTML](0) [PDF 1.22 M](144)
    摘要:
    针对西安地铁的建设概况,在明确 AFC 系统 线网化建设目标及应遵循原则的基础上,分析在 AFC 系统线网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探讨系统建设 实施细则的制定、清分管理层系统功能与定位、线网化 AFC 系统架构以及新线接入调试等与 AFC 系统线网 化建设相关的问题,以期推动西安地铁 AFC 系统的线 网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发展。
    27  隔离开关状态联控显示装置应用
    潘卫波
    2013(1):111-112.
    [摘要](1278) [HTML](0) [PDF 969.79 K](145)
    摘要:
    分析近几年地铁列车频繁误入接触网无电区 的事故原因,以及对设备和人身安全造成的危害。讨 论现有设备不能对列车运行前方的接触网带电状态进 行可靠判断的问题,研制出隔离开关状态联控显示装 置,帮助驾驶人员在地铁列车通过分段绝缘器时能够 准确判断运行前方接触网是否带电,从而避免地铁列 车误入接触网无电区事故的发生。
    28  城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短路试验
    韩志杰
    2013(1):113-115.
    [摘要](1349) [HTML](0) [PDF 1.09 M](157)
    摘要:
    阐述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短路试验的目的和意 义。结合实际工程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短路试验,介绍 短路点的选取、对地短路短接方式等重要的试验程序 和试验方法。对实际短路情况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为直流 牵 引 供 电 系 统 短 路 试 验 的 进 一 步 研 究 提 供 参考。
    29  美国旧金山湾区捷运系统
    程万慧,魏庆朝,白 雁,代正兵
    2013(1):116-120.
    [摘要](2802) [HTML](0) [PDF 4.01 M](264)
    摘要:
    介绍美国旧金山湾区捷运系统 ( Bay Area Rapid Transit System,BART) 。论述在旧金山湾区使用 BART 的重要意义,然后从现有线路、拟建线路规划等 方面介绍该线路的总体情况,并对 BART 的车辆性能 以及列车控制系统进行说明,最后分析 BART 在车票、 换乘、环保和安全方面的优势。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编辑部提醒作者谨防诈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