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SPA方法在地铁运营基础安全现状评价中的应用
    王娟,李丽琴,赵国敏,何发龙
    2014(3):1--4.
    [摘要](632) [HTML](0) [PDF 1.09 M](39)
    摘要:
    以评级分数确定地铁运营基础安全现状的传统评价方法,未能考虑到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指标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问题。因此,通过引进集对分析理论的“三划分”思想,把区间评定值转化成同异反联系数的形式,构建了具有元素权重的地铁运营基础安全现状评价结果的三元联系度函数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某地铁集团下属5条地铁线路运营基础安全现状评价结果的权重联系度、集对势、悲观势、同一度、差异度以及对立度,结果表明:这些指标形象而客观地揭示了5条地铁线路运营的基础安全现状及变化趋势。
    2  轨道交通市域线避让站配线设计研究
    梁创佳
    2014(3):5--8.
    [摘要](787) [HTML](0) [PDF 990.48 K](46)
    摘要:
    轨道交通市域线快慢车运营模式在国内尚无运营实例,避让站配线设计也无设计标准。通过对轨道交通市域线避让站的行车功能、越行速度、配线道岔等分析,确定避让站的配线形式;结合越行线安全防护距离和安全线有效长度的计算分析,研究地下单岛、地下双岛、高架侧式、高架双岛4种常见避让站形式的越行线配线设计,为快慢车运营模式的市域线避让站配线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3  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二期工程建筑设计思考
    沈佳,宋毅
    2014(3):9--12.
    [摘要](545) [HTML](0) [PDF 3.24 M](38)
    摘要:
    结合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二期工程设计,从功能分区、分期接入、建筑布局等不同需求出发,从整体规划、内部布局、管线综合、建筑外观等方面分析指挥中心相对于单一办公建筑的特殊要求,在调度大厅、机房设施、线缆敷设、综合管线、参观流程规划等设计方面提出了指挥中心与办公建筑相结合的探索与思考。
    4  地铁运行诱发振动对车辆段上盖开发结构的影响
    李晓霖,陶连金,张丁盛
    2014(3):13--17.
    [摘要](466) [HTML](0) [PDF 1.77 M](41)
    摘要:
    以北京地铁四惠车辆段上盖大平台及其上的住宅楼为研究对象,根据地质勘察及设计等资料,以地铁列车动荷载时程作为模型输入,建立FLAC二维动力数值分析模型,并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地铁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对车辆段上盖及开发建筑的影响规律:在地铁列车通过时,车辆段上盖开发大平台两层板的水平振动强度第一层比第二层大,而两层板竖直方向振动强度几乎一致;随着与地铁线路距离的增加,各幢楼房的水平振动强度在不同楼层的分布规律并不一致,其中位于地铁线路上方楼房的水平振动强度在底层和顶层都较大、中间层较小;每幢楼各层的竖直方向振动加速度几乎一致;对于各幢楼房而言,振动强度竖直方向较水平方向更为显著。
    5  超级电容储能装置容量配置影响因素分析
    王彬,杨中平,林飞,史京金,赵炜
    2014(3):18--22.
    [摘要](618) [HTML](0) [PDF 1.94 M](31)
    摘要:
    在城轨交通系统中加入超级电容储能装置,可有效抑制列车的再生制动失效问题。为模拟加入储能装置后城轨供电网络的能量流动情况,从全局、动态的角度搭建地面式超级电容储能系统仿真平台,针对国内某地铁线路进行仿真分析,探讨发车间隔、上下行发车时间差以及超级电容控制特性对容量配置结果的影响,并最终确定一套较为合理的容量配置方案。
    6  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场强覆盖分析
    岳晓东
    2014(3):23--26.
    [摘要](634) [HTML](0) [PDF 1.07 M](37)
    摘要:
    专用无线通信是城市轨道交通内部运营管理和业务的重要保证。如何在保证无线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的计算无线通信系统场强覆盖,是研究无线通信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采取了合理的无线覆盖方式,才能够避免无线通信系统的无序、重复建设和无线资源的浪费。通过对宁波1号线隧道、站台、站厅的建筑形式分析,确立典型隧道区间、站台、站厅的电波传播路径、覆盖模型以及路径损耗。在此基础之上,得出满足无线覆盖条件下的关键点电平,为今后地下车站和区间无线覆盖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7  北京市域快线主要技术指标研究
    李忍相,冯爱军,万学红
    2014(3):27--30.
    [摘要](746) [HTML](0) [PDF 1.28 M](38)
    摘要:
    分析现阶段北京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提出研究市域轨道交通主要技术指标的必要性。北京市域快线具有服务半径大、旅行时间长、运行速度快、服务水平高等特点,把市域快线特点需求归纳为需求层、服务层、系统层3个层次,提出北京市域快线最高速度、旅行速度、行车间隔、车辆定员、车辆参数等指标。
    8  南京地铁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开发研究
    曹永,朱慧
    2014(3):31--34.
    [摘要](620) [HTML](0) [PDF 3.91 M](43)
    摘要:
    在阐述地铁资源与地铁可持续发展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南京地铁资源开发的现状,并对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努力做到在科学发展中提高驾驭地铁“建设、运营、资源开发”三位一体工作的能力,合理统筹规划资源开发管理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南京特色的资源开发策略,塑造南京地铁产业链,使南京地铁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9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地铁客流量预测
    赵钰棠,杨信丰,杨珂
    2014(3):35--38.
    [摘要](718) [HTML](0) [PDF 1.02 M](38)
    摘要:
    地铁客流量是城市地铁交通运营组织的重要依据,客流随机性较大及其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加大了客流预测的难度。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城市地铁交通中的客流量,及时对客流组织方案进行调整,设计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地铁客流量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已采集数据的影响因素,确定对客流量影响较大的支持向量,然后构建预测模型进行预测。该模型可以通过调整影响因素的强度来提高预测精度。最后,通过算例验证: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预测误差,适用于短期和不确定环境的地铁客流预测。
    10  折返能力对提高轨道交通线路运能的影响
    王冠军
    2014(3):39--42.
    [摘要](707) [HTML](0) [PDF 1.25 M](48)
    摘要:
    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能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我国各大城市最近新建的轨道交通线路纷纷选择运能更大的A型车。经过分析认为,目前制约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的瓶颈为车站的折返能力,进而提出站前双折返站型,并计算理论折返能力,分析该站型的技术经济性。最后,提出新线可按站前双折返站建设,以便为将来全线线路运输能力的提升提供保证。
    11  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观音桥站拥堵成因及改造方案
    李棠迪,刘海洲
    2014(3):43--46.
    [摘要](951) [HTML](0) [PDF 4.24 M](41)
    摘要:
    分析重庆主城区轨道交通3号线观音桥站拥堵的成因,认为轨道交通3号线跨座单轨制式的运能有限是3号线观音桥站拥堵的根本原因。在预测分析观音桥站轨道客流需求与供给能力的基础上,探讨观音桥车站的改造方案。提出要想真正解决观音桥站拥堵的问题,最理想的办法是尽快提高3号线全线的运营能力,并建议:尽快建设轨道交通10号线来分流3号线的压力。
    12  地铁列车及路面交通引起古建筑微振动预测研究
    李宇东,马蒙,钱春宇,邓国华,刘维宁
    2014(3):47--52.
    [摘要](620) [HTML](0) [PDF 2.92 M](31)
    摘要:
    以西安地铁2、6号线交叉通过钟楼案例为背景,提出通过数值计算与现场测试相结合进行复杂交通环境下古建筑微振动响应的预测方法,并给出应用实例。通过现场测试获得路面交通振动响应及结构动力放大系数,充分利用地铁2号线已开通运行、地铁6号线尚未开工建设这一有利条件,对现况交通振动进行详细测试;同时建立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并采用“振源输入-地表响应输出”两位校准法,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随后利用上述模型及预测方法,研究比较3种不同线路方案、5种列车运行工况下列车振动对钟楼振动的响应。研究结果从控制钟楼振动角度为地铁6号线建设的线路优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可用于其他同类复杂交通环境下木结构振动响应的预测。
    13  自动售检票系统设备模块软件接口标准建设
    罗煌
    2014(3):53--55.
    [摘要](620) [HTML](0) [PDF 985.54 K](39)
    摘要:
    以广州地铁为例,对自动售检票系统的软件接口标准体系进行分析,探讨建设设备模块软件接口标准的意义,阐述该标准的设计和实现。该标准是使用一套通用的设备上层应用软件,实现对各个设备供货商所提供设备的控制。为了实现设备端上层应用软件的通用性,各相应模块的功能接口应只与设备业务相关,而与硬件无关。为此,该标准根据各种设备的硬件和业务需求,提出各种相应的功能接口。这对未来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4  自动售检票线网化维修管理系统的构建
    黎江,杨军
    2014(3):56--59.
    [摘要](566) [HTML](0) [PDF 1.33 M](34)
    摘要:
    对我国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系统维修管理基本现状进行描述,详细分析AFC系统各层级、设备及部件的维修需求。结合AFC系统线网化维修运营的特点,将AFC系统线网化维修管理模式分为3级,即现场维修、车间维修和线网维修;系统阐述其体系结构及基本功能,提出线网化维修体系架构及系统构建方案。
    15  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集成方案探讨
    郭君霞,宋晓鹏
    2014(3):60--64.
    [摘要](611) [HTML](0) [PDF 1.64 M](35)
    摘要:
    分析轨道交通信息化现状,认为信息化起步早的运营企业逐渐开始面临信息系统分散、异构、应用孤岛的问题。不同技术平台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整合问题,在信息化规划期就必须尽早充分考虑。通过比选信息化的3种集成方案,即大而全的“航空母舰式”、整齐划一的“电报式”、基于标准接口的“拼接积木式”,认为广泛应用于电力、航空、船舶等行业、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最为灵活。但是,SOA体系结构本身也有缺陷,轨道交通行业如果采用这种先进体系结构,需要在集成方案设计中设法弥补不足。
    1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变形统计分析与控制指标
    金淮,张建全,吴峰波,刘永勤,马骉,马长
    2014(3):65--69.
    [摘要](702) [HTML](0) [PDF 1.43 M](36)
    摘要:
    通过对国内14个轨道交通建设城市第三方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工程变形的规律,明确不同监测项目的变形值分布形态,分析工程支护结构、周边地表和环境对象的变形特点,认为工程变形受设计因素、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和施工管理与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给出变形控制指标确定的基本原则。研究成果可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变形控制指标的确定提供借鉴。
    17  地铁施工对既有桥梁桩基的影响研究
    杨广武,赵江涛,苏洁
    2014(3):70--74.
    [摘要](684) [HTML](0) [PDF 1.69 M](45)
    摘要:
    基于桩基与土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可知,土体变形传递到既有桩基必然会引起桩基内力和位移的改变。以北京地铁7号线双线隧道近距离穿越双井桥工程为例,采用FLAC3D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地铁双线隧道在开挖和支护过程中,邻近桩基内力与变形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分析表明桩基竖向沉降沿桩身变化不大,水平变形在隧道轴线位置达到最大;桩基轴力有明显的负摩阻增大区段,横向和纵向弯矩呈现S形变化规律;在隧道穿越桩基的过程中,桩基负摩阻力急剧增长会造成桩基承载力降低,施工中应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
    18  黄土地区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地层变形规律
    康 佐,张少兵,谢永利
    2014(3):75--80.
    [摘要](588) [HTML](0) [PDF 2.16 M](40)
    摘要:
    为了解黄土地区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地层变形规律,利用自主研发的多点位移计对西安地铁2号线实体工程进行地层变形量测,该多点位移计具有精度高、量程大易于生产、便于运输、锚头结构简单等特点,适用于隧道浅埋段围岩内部位移的量测。测量结果表明:地层变形从大到小顺序为拱顶附近、8~10 m之间地层、地表、2~6 m之间地层;各测点的沉降呈二阶台阶状,施工降水为第一个下降台阶,掌子面开挖为第二个下降台阶;地层横断面变形呈漏斗形,隧道中心轴附近地层沉降值最大,越向两边地层沉降值越小;地层各点沉降经历4个阶段:降水沉降阶段,占总沉降值的45% 左右;微小沉降阶段,占总沉降值的不足10%;沉降剧增阶段,占总沉降值40%~50%;沉降基本稳定阶段。
    19  盾构长距离下穿老旧平房的施工技术
    陈 浩
    2014(3):81--83.
    [摘要](576) [HTML](0) [PDF 1.73 M](37)
    摘要:
    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盾构长距离下穿老旧平房群施工,在不具备平房拆迁和地面加固的条件下,通过严格落实盾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了施工对地层的扰动,基本满足了房屋变形控制指标,对类似下穿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  注浆工艺在地铁车站工程中的应用与选择
    聂晓东
    2014(3):84--87.
    [摘要](842) [HTML](0) [PDF 1.21 M](42)
    摘要:
    注浆工艺在地铁工程中应用较多,但不同的注浆工艺在实际使用中效果差别较大。首次通过对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工程中若干注浆应用实例进行分析,细致区分不同工程类别如深基坑围护、基底补强、隧道开挖、楼房纠偏,区分地基加固、帷幕止水、补偿抬升技术,区分不同地质状况各自特点,总结在不同状况下适用的注浆工艺,强化工艺选择和控制理念,以期对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21  南京地铁钢轨使用状况及换轨方式分析
    乔小雷
    2014(3):88--93.
    [摘要](1091) [HTML](0) [PDF 2.73 M](42)
    摘要:
    对南京地铁1号线钢轨的使用状况和轨道设备病害进行概略性的阐述,并以此对地铁轨道设备的大修内容、分类及大修周期的确定进行初步的探讨,提出全面或成段更换钢轨是地铁轨道大修的主要内容。针对换轨大修可采取的基地焊接和现场焊接两种方式,着重从适用范围、人员组织、设备配置、造价等方面对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最后提出南京地铁今后适宜采取的换轨大修方式,主要包括全面或成段更换钢轨(包括弹条)、成组更换新道岔及新岔枕、道口大修、全面更换橡胶件等项目。
    22  准移动闭塞系统针对市域快线的适用性分析
    武少峰
    2014(3):94--96.
    [摘要](924) [HTML](0) [PDF 852.18 K](52)
    摘要:
    针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中被广泛采用的准移动闭塞系统,对市域快线的运营速度、站间距、牵引供电方式等进行分析,从理论上说明基于数字轨道电路的准移动闭塞信号系统可以满足市域快线的要求。
    23  地铁车站设备管理用房多功能空调系统方案
    孟 鑫
    2014(3):97--99.
    [摘要](939) [HTML](0) [PDF 864.64 K](38)
    摘要:
    对目前地铁地下车站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设计中存在的没有备用系统、夜晚运行系统效率低、冬季没有采暖系统、通车前设备调试阶段没有临时空调系统等问题,提出在重要的设备用房和长期有工作人员值班的管理用房增加设置一套多功能空调系统的解决方案。 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得出:新增系统除解决目前设备管理用房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外,在节约土建占地面积、节省系统运行费用等方面也有较大优势,更好地提升系统服务品质,实现系统运行的环保节能。
    24  接触网和轨道同步检测技术研究
    郭泽阔,付朝立,闫雪燕,宋毅
    2014(3):100--103.
    [摘要](772) [HTML](0) [PDF 1.31 M](37)
    摘要:
    将车体振动姿态检测数据引入到接触网检测系统,以消除由车体振动造成的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误差。采用接触网检测系统,通过对锚段、支柱、吊弦等关键零部件的识别,实现检测数据定位;,将定位数据与数据库中公里标称信息相关联,可消除轮径定位造成的累计误差,提高轨道检测数据定位精度。基于传统接触网和轨道检测技术,构建同步检测系统,实现接触网和轨道检测数据的共享,对于指导现场维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5  地铁中压环网数字通信过电流保护方案研究
    李景坤
    2014(3):104--107.
    [摘要](976) [HTML](0) [PDF 1013.90 K](50)
    摘要:
    过电流保护作为地铁中压环网的后备保护,存在级差难以配合的问题,导致保护无选择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方案,即数字通信过电流保护。该方案对中压环网各进出线开关均配置数字通信过电流保护装置,该装置具备通信功能和可编程的逻辑处理功能,相邻装置间通过数据通道对相应信息进行传输和比较,从而对故障信息进行判断。通过对环网不同位置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对方案原理及实现方法进行详细介绍,证明该方案能够准确判断故障范围,并动态调整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限,能够解决过电流保护的级差配合问题,保证过电流保护的选择性和速动性。
    26  北京地铁9号线综合监控系统南北段贯通调试方案
    尹晓宏,陈志新,李永红,王 佳
    2014(3):108--111.
    [摘要](972) [HTML](0) [PDF 1.36 M](29)
    摘要:
    结合北京地铁9号线综合监控系统南北段分期开通的实际情况,论述贯通调试的实施准备、贯通方案、调试过程和最终的数据验证。在各方人员和组织的配合下,按照中心、车站的不同实施需求,按不同的系统专业,分步骤地合理实施调试方案,为以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27  信号新技术在武汉地铁2号线的工程应用
    梁九彪,朱东飞
    2014(3):112--115.
    [摘要](1162) [HTML](0) [PDF 1.41 M](46)
    摘要:
    介绍武汉地铁2号线信号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多项信号新技术,包括采用自动化停车场、光线路自动切换保护系统、站间联锁条件复示、应答器设置疏散平台、信号系统与防淹门接口、设置应急调度指挥中心等,其中一些技术在地铁信号系统首次应用。通过分析其技术应用特点,希望能对其他地铁信号系统的工程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28  加拿大蒙特利尔地铁系统
    田 琪,魏庆朝,赵泽鹏
    2014(3):116--117.
    [摘要](1924) [HTML](0) [PDF 2.51 M](64)
    摘要:
    首先介绍蒙特利尔地铁系统的建设背景,然后从现有线路和线路延伸规划两个方面描述线网的总体情况,并对蒙特利尔地铁的车站设计、车辆及运营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蒙特利尔地铁车站设计和运营组织的独特之处,最后总结归纳出蒙特利尔地铁所具有的地铁车站艺术设计、多种票制和多种交通衔接等优点及其对国内地铁的启示。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