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客流预测成果控制地铁设计规模
    李勇伶
    2015(3):3--6.
    [摘要](690) [HTML](0) [PDF 900.82 K](43)
    摘要:
    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如何运用好客流预测的结果对线路、车站、各系统等规模影响很大。通过西安地铁3号线规模设计实践,从全线路列车编组、线路两端车站、一般车站和换乘车站的规模设计几个方面分析研究如何用好客流预测的成果,提出:设计时应注重敏感性分析结果在列车编组规模设计中的应用,对线路末端车站周边土地发展潜力要作充分估计,车站的规模设计要注重车站自身高峰小时客流,换乘车站的规模设计需综合考虑换乘客流的方向不均衡性及与进站客流的关系等因素。
    2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密集度指数研究
    魏运,李得伟,高国飞,郑宣传
    2015(3):7--11.
    [摘要](776) [HTML](0) [PDF 1.64 M](30)
    摘要:
    基于轨道交通物联网监测数据,从点、线、面三个层级,构建不同时间粒度车站、线路、网络的客流密集度指数计算模型和算法。车站客流密集度指数模型综合考虑影响车站密集度指数的关键区域(出入口、站台、楼扶梯、换乘通道)的拥挤程度和拥挤范围因素;线路的客流密集度指数模型综合考虑车站和区间的影响;网络的客流密集度指数模型由各线路的客流密集度指数加权得到。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地铁客流出行规律一致,可较好地反映地铁拥挤程度,为地铁客流运营拥挤状态评价和辅助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3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不确定性研究
    徐世鹏,张宁,邵星杰
    2015(3):12--15.
    [摘要](662) [HTML](0) [PDF 1.25 M](32)
    摘要: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预测的可靠性,在分析客流不确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ARIMA-GARCH模型,针对南京地铁珠江路站点客流数据对客流不确定性进行建模和预测,并从预测置信区间和无效覆盖率两方面与传统的时间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RIMA-GARCH能够较好地拟合客流波动情况,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4  基于客票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控制决策研究
    叶丽文,杨奎
    2015(3):16--19.
    [摘要](610) [HTML](0) [PDF 1.54 M](37)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控制是保证其运行秩序和乘客安全的客运组织管控手段,目前由运营人员根据经验进行大客流辨识和客流控制决策的模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滞后性。本文基于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历史客票数据分析车站大客流的发展规律,基于实时客票数据和列车运行实绩获取进站客流的实时聚集数量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并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控制等级和客流控制时机的辅助决策,具备良好的精确性和前瞻性。
    5  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措施研究
    陈波
    2015(3):20--23.
    [摘要](684) [HTML](0) [PDF 1.47 M](41)
    摘要:
    针对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问题,以天津地铁营口道站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实际运营经验,对大客流组织原则、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进行较全面的探讨。首先,结合营口道站实际运营情况和一线工作经验,总结地铁车站的大客流组织原则;其次,从乘客乘坐地铁的流程入手,详细分析影响车站大客流组织的主要影响因素,定量化计算AFC系统服务能力、出入口及通道的通过能力、楼扶梯的通过能力、站台乘候车秩序?、列车运能和客流疏导能力等;最后,遵循大客流组织原则,针对影响大客流组织的主要因素,从客流预测、客流组织、行车调度和票务组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大客流组织应对措施。
    6  城市轨道交通AFC实时进站客流有效数据筛选
    汪波,郑清杰,黄建玲
    2015(3):24--28.
    [摘要](707) [HTML](0) [PDF 2.30 M](35)
    摘要: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AFC实时进站客流数据不准确,分析数据传输流程及其不准确的原因,探索解决办法。在挖掘轨道交通历史同期进站客流量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设定阈值来对AFC实时进站客流有效数据进行筛选,初步建立阈值设定的方法,通过大量数据对阈值设定方法进行检验,找到方法的不足之处;之后对阈值设定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得到一套能够满足地铁各类车站AFC实时进站客流数据阈值设定的流程,并进行实例验证。
    7  大客流扰动下的北京地铁脆弱性研究
    程悦,宋守信
    2015(3):29--33.
    [摘要](649) [HTML](0) [PDF 1.38 M](31)
    摘要:
    近年来大客流对北京地铁的冲击使车站负荷强度不断增大,车站日常运营存在安全隐患,地铁系统逐渐呈现出脆弱性。地铁脆弱性表现为暴露度、易感度和适应度。鉴于地铁脆弱性体系具有层级性、定性定量结合性、多专家决策性、指标灰性等特点,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灰色理论、模糊综合评价以及多专家决策理论,构建群体灰色层次模糊评价法(GGAHP)。基于指标体系评价法,根据现场考察、专家座谈等方式完成大客流扰动对北京地铁安全运营的影响因素识别,通过模糊德尔菲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地铁客流压力较大的典型车站进行脆弱性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8  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行人设施客流适应度博弈分析
    王力,王立根,张海波,李正熙
    2015(3):34--38.
    [摘要](612) [HTML](0) [PDF 1.14 M](34)
    摘要:
    为了有效改善交通枢纽内部行人设施的运行状况,提出交通枢纽行人设施客流适应度的概念,以此对交通枢纽的服务水平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将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并应用于行人设施客流适应度的博弈分析。各行人设施对应粒子的每一维参与博弈,通过粒子位置的更新实现参与博弈的行人设施控制参数的更新,经过博弈迭代搜索到交通枢纽行人设施客流适应度的最优值及对应的各行人设施的控制参数。仿真实例表明:该方法对实际交通枢纽中行人设施的组织优化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9  上海轨道交通运能规划实践与分析
    周明,李瑜芬,卢 弋,金之端,王华声,吴 强,赵 源
    2015(3):39--41.
    [摘要](629) [HTML](0) [PDF 758.22 K](40)
    摘要:
    轨道交通网络化规模与客流不断增加,在高峰时段线路或区段的运能无法适应如此大的客流。分析当前客流预测存在的问题,以及设施设备、车辆配属、服务水平等限制因素,提出解决措施:提高客流预测的准确性,提早做好运能规划,建立长期动态规划机制。
    10  从系统特征看有轨电车网络规划
    朱卫国
    2015(3):42--45.
    [摘要](344) [HTML](0) [PDF 1.00 M](33)
    摘要:
    深入分析有轨电车的系统特征。有轨电车系统基本特征是地面敷设,它决定了平面交叉、运能限制、速度限制等主要技术特征。低地板的车辆特征都是为了适应地面敷设,系统运能和速度限制等技术特征决定了有轨电车系统的适用范围和运用模式。提出:编制有轨电车网络规划要把握“网运分离”、资源共享、交通协调、景观协调等关键点,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建设。
    11  北京轨道交通接驳设计方法研究及实例分析
    韩峰
    2015(3):46--48.
    [摘要](370) [HTML](0) [PDF 2.31 M](30)
    摘要:
    归纳总结交通接驳工作从规划到实际设计的基本思路,第一次提出了二次设计的理念,让接驳工程的实际设计工作不再是简单的规划阶段成果的深化。之后,结合北京轨道交通西二旗站交通接驳工程,分析一个完整的交通接驳工程是如何从规划设计按照二次设计的思路变为实际施工设计的,与原规划设计相比,增加了接驳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最后,对接驳工作进行总结,并力求为今后的工作探索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方法。
    12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控
    孙长军,任雪峰,张顶立
    2015(3):49--53.
    [摘要](344) [HTML](0) [PDF 1.29 M](30)
    摘要:
    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情况及安全风险特点,简要介绍国内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详细论述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及模式,包括涵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风险管控责任体系、设计阶段风险分级标准和专项设计及审查论证体系、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监测管理模式及预警响应体系,风险管控咨询保障体系、政企互通多层协调的安全风险协调机制。介绍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和近年来取得的风险管控成效。
    13  台北大众捷运系统万大线车辆段的功能与创意
    许书铭,钱志遥,陈俊宏
    2015(3):54--59.
    [摘要](355) [HTML](0) [PDF 5.10 M](29)
    摘要:
    台北大众捷运系统线网已接近完整,其中,万大线为台北大众捷运系统的第三期线网,万大车辆段所在位置相当特殊,为板桥、中和与土城之交界;在寸土寸金的都会区及有限的土地资源下,捷运规划应赋予土地开发的附加价值。因此,本项目在设计过程中,除了不影响车辆段的既有功能外,营运模式、防洪设施、预留联合开发大楼需求,以及噪声振动等因素均需要逐一考虑,此外充分利用邻近保护区与土地开发之结合,以提高本项目的功能与效益。
    14  缓和曲线过渡区段的地铁限界加宽
    汪伟恺,罗湘萍
    2015(3):60--64.
    [摘要](368) [HTML](0) [PDF 982.58 K](33)
    摘要:
    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的三次抛物线方程线形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几何分析方法,针对线路缓和曲线段的过渡区段,提出一种基于线路中心线的精确加宽量计算方法;结合缓和曲线段区间的加宽计算方法,形成系统的缓和曲线段加宽方法;通过控制变量法,同已有的线性插值加宽方法进行对比,验证该计算方法在一定参数范围内的线路条件下,相比于既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隧道土方的开挖量,提高工程效率以及降低工程成本和施工周期。
    15  关于地铁领域脉冲事件的记录研究
    李芳芳,郑博胜
    2015(3):65--68.
    [摘要](319) [HTML](0) [PDF 1.48 M](33)
    摘要:
    随着地铁领域对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实时性记录地铁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告警信息,完整地采集保持信号和脉冲信号,更全面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基于Modbus通信协议,提出采集脉冲信号并形成事件顺序记录的3种方法,即脉冲信号保持、事件信息逐个上传及事件信息统一上传。结合宁波二期地铁实际运营案例,对3种方案在查询时间、数据信息完整性等方面进行探讨及性能比对,说明事件信息统一上传这一方案在保证信息完整采集的基础上可以节省33%的查询时间,更适用于地铁事件信息的收集。
    16  地铁下穿黄河线路工程设计探讨
    沈增涛
    2015(3):69--73.
    [摘要](355) [HTML](0) [PDF 3.87 M](35)
    摘要:
    兰州地铁1号线两次盾构下穿黄河为我国首例下穿黄河工程,具有地层复杂、河道演变规律不确定、线位靠近桥位等特点。根据桥梁基础资料,进行上游、下游和双侧下穿方案比选,进一步结合桥墩迎水面冲刷坑坡度、最大冲刷线以及安全覆土要求,确定线位与桥墩的平面距离关系和纵向隧道埋深,同时对主河槽下线形、线间距、隧道下穿河堤埋深及区间联络通道和风井、废水泵房、盾构检修井的设置等线路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提出穿黄工程线路设计的一般性规律。
    17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配线冗余设计研究
    王媛
    2015(3):74--77.
    [摘要](440) [HTML](0) [PDF 857.58 K](33)
    摘要:
    结合配线设置原则与依据、典型城市已运营线路配线布置和故障情况,从辅助配线布置形式、救援方式等角度分析配线设置与故障发生的关系并反思配线设计的不足,提出后续线路配线设计中应坚持运营功能为主的原则,并给出提高配线冗余设计的相关建议。
    18  基于BIM的城市轨道交通运维模型交付标准研究
    赖华辉,邓雪原,陈鸿,楼葭菲
    2015(3):78--83.
    [摘要](913) [HTML](0) [PDF 2.00 M](40)
    摘要:
    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现状,并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尝试与实践,阐述轨道交通交付信息标准化的重要性,提出了轨道交通设施设备BIM模型数据库的初步架构。以轨道交通运营维护管理需求为导向,调研分析轨道交通交付的设施设备对象及其信息,在21类轨道交通设施设备中确定了15类交付对象,并将交付对象的属性信息分为两大模块,即基本模块和外部链接模块,规范BIM模型建制单位提交的BIM模型成果内容。最后,探讨轨道交通建筑信息模型的交付形式,对BIM模型交付的数据格式、模型拆分与组合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19  南京地铁机场线车站总体装饰设计研究
    苏华,马天生
    2015(3):84--88.
    [摘要](441) [HTML](0) [PDF 5.01 M](38)
    摘要:
    针对南京地铁机场线车站的总体装饰设计,从南京城市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形象出发,提炼机场线现代、简约、大气的设计形象定位,并以“线路为基本变化单元”的“一线一景式”的设计原则,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施工工艺为指导,重点分析设计要素中的色彩视觉及造型手法。通过对本线路宝石绿标识色的确定,以及对墙面、柱面、地面、顶面、艺术墙等的设计要素分析,实现机场线车站的总体装饰设计成果。
    20  桩基后压浆技术在地铁盖挖车站中的应用
    有智慧
    2015(3):89--93.
    [摘要](371) [HTML](0) [PDF 1.99 M](30)
    摘要:
    结合无锡地铁大型盖挖车站工程,采用自平衡静载荷试验,对软黏土地基中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端压浆前后承载力性能进行对比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硬塑黏土层桩端压浆效果明显,压浆后桩极限承载力增强比例达9.9%~54.6%,桩端阻力增强达30%以上。对压浆后桩承载力实测增值与现行规范理论计算增值比较,结果表明:实测结果能较好地符合规范,可为同类地区地铁桩基后压浆施工提供借鉴。
    21  地铁施工过程的地表建筑物裂缝宽度
    曹仁文,牛大川,刘文峰,杨鹏,郭兴玲
    2015(3):94--98.
    [摘要](319) [HTML](0) [PDF 3.12 M](36)
    摘要:
    在地铁开挖过程中,由于受不均匀沉降和沉降速率变化的影响,容易造成建筑物结构出现裂缝,当裂缝宽度变化超出容许值时将严重危及建筑物安全,因此对地铁施工期间建筑物裂缝宽度变化进行全天候、连续、准确的监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先进的物联网传感技术,通过裂缝传感器实现裂缝宽度变化全天候、连续性在线监测,并结合云计算平台服务器实现数据实时存储,可对数据进行快速的量化分析,实现高效、动态监控,从而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22  谐振式浮轨扣件在高架桥上应用分析
    段勇奇,王志强,魏军光
    2015(3):99--104.
    [摘要](353) [HTML](0) [PDF 2.20 M](40)
    摘要:
    为减少因地铁列车运行时钢轨产生的振动及其噪声辐射,研发一种改进型谐振式浮轨扣件系统,它充分利用其谐振质量及弹性元件的动力吸振和隔振特点,能有效地减少钢轨及道床的振动。介绍该系统试验中采用的轨道道床及钢轨的振动测试方法,以及在南京地铁1号线高架桥上分别采用DTVII2型扣件和谐振式浮轨扣件的轨道系统的减振效果。对比试验表明,谐振式浮轨扣件具有较好的吸收钢轨振动的能力,有很好的钢轨减振及道床隔振综合效果,就道床的振动水平而言,谐振式浮轨扣件道床相比DTVII2型扣件道床降低13dB左右,谐振式浮轨扣件的钢轨波磨也得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
    23  软土地区既有地铁车站地下结构改造研究
    张立明,郭一斌,赵超颖,苏烨
    2015(3):105--108.
    [摘要](348) [HTML](0) [PDF 5.02 M](32)
    摘要:
    基于天津地铁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改造工程,对大型地铁车站地下结构的改造方案进行研究。提出沿车站长度方向隔跨跳仓改造、沿深度方向自上而下分层改造的方案。在地下车站结构改造过程中,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既有地下车站结构、新设置的地下连续墙的内力与变形,在此基础上对改造方案进行了优化。改造工程实施效果良好,实测的变形与数值模拟吻合较好。
    24  河内地铁地质条件分析与地基处理技术
    彭友君,周默,高振鲲,周孝宇,阚生雷
    2015(3):109--113.
    [摘要](368) [HTML](0) [PDF 1.60 M](34)
    摘要:
    针对越南第1条轨道交通线路——河内轨道交通2号线,分析工程勘探场地、土地管理模式、语言、项目管理方式等方面对勘察工作的影响,总结与该工程相关的地层分布和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计算桥桩的承载力,提出地基处理方案。结果表明:该工程勘察周期长、成本较高,其主要地层为软土,工程性质很差,大直径桩长需要45 m以上,大面积地基处理可采用塑料排水板联合真空预压、堆载预压和管桩等处理方法。
    25  北京地铁信号系统综述及其发展建议
    张志力,王春强,张文强
    2015(3):114--119.
    [摘要](463) [HTML](0) [PDF 1.23 M](40)
    摘要:
    北京地铁发展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技术水平先进,对北京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及设备进行了全面调研和分析,包括信号设备、维修维护、备品备件、人才培训等。分析北京地铁在线运营的信号系统特点,如多制式并存,多家供货厂家并存,多数线路开通时信号系统不能实现全功能开通,信号系统故障不可避免等。特别提出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目标是:自主研发信号系统并实施工程应用,建立信号系统的统一制式和设备标准,培养和储备优秀的专业维修人员队伍。
    26  一种改进的综合监控系统体系结构
    许涛,李冰
    2015(3):120--123.
    [摘要](410) [HTML](0) [PDF 1.27 M](35)
    摘要:
    通过讨论服务器与工作站之间的交互模式,阐述当前综合监控系统体系结构及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型综合监控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案,并依托国产综合监控软件RT21-ISCS实现该方案。该体系结构的应用,可提升综合监控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保证轨道交通运营的高效性。
    27  地铁车站循环冷却水系统节能节水方案优化研究
    朱玉平,周炜,赵林凌
    2015(3):124--127.
    [摘要](316) [HTML](0) [PDF 1.31 M](36)
    摘要:
    根据地铁车站的特点,结合多年的建设及运营经验,对地铁车站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分析,从系统形式、水处理方案和水泵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提出一整套的循环冷却水系统节能节水优化方案。同时结合复八线某站循环冷却水系统改造实例,论证优化方案的节能节水效果。
    28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乘客信息系统集成方案
    林宝锋,温晋峰
    2015(3):128--132.
    [摘要](348) [HTML](0) [PDF 1.56 M](32)
    摘要:
    分析以往乘客信息系统结构,结合工业以太网技术及其网络控制和多媒体传输技术在轨道车辆乘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提出基于以太网技术的乘客信息系统的信息控制和传输框架,改善以往乘客信息系统构架复杂、系统资源利用不充分以及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差的问题;拓展系统与不同类型信息的接口,以满足系统多元化信息的需求,提高系统数据传输的效率,可节约成本。
    29  基于以太网的车载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孙永才,温晋峰
    2015(3):133--135.
    [摘要](338) [HTML](0) [PDF 1.03 M](41)
    摘要: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载通信系统由广播、视频监控等多个子系统构成,存在车辆总线多、系统可靠性低等问题,提出车载通信系统的以太网解决方案:所有网络设备连接到车载局域网上,子系统之间的联动由系统主机控制,并可将各设备的状态传送至TCMS系统,实现智能化列车功能。
    30  曼谷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朱红锋,李得伟,李华
    2015(3):136--140.
    [摘要](387) [HTML](0) [PDF 1.93 M](33)
    摘要:
    从基础设施、运营模式和安全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曼谷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分析其基础设施设计、运营模式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特点,从基建设计、运营模式、票价策略、广告经营策略、安全管理等几个角度,提出对我国地铁的启示。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