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管理
    施仲衡
    2017(1):1-3.
    [摘要](4) [HTML](0) [PDF 720.09 K](23)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继续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为缓解城市客运紧张、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工程巨大、周期长、建设条件复杂以及网络化运营给城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带来更加艰巨的挑战,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与运营安全管理工作形势也较为严峻。为了适应“十三五”时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安全管理,今后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落实建设和运营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健全安全风险预防预控机制,推进建设和运营安全技术创新发展,推动建设和运营安全管理标准化、精细化。
    2  2016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统计与分析
    刘 宇,樊佳慧,贺力霞,雷丽霞,李若怡
    2017(1):4-6.
    [摘要](990) [HTML](0) [PDF 687.01 K](55)
    摘要:
    截至2016年底,中国内地共有29座城市拥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3832km,运营线路129条,其中新增运营线路28条(段),新增运营里程569km。统计运营线路的名称、里程等情况,并对统计口径和特别情况予以说明。给出2016年中国各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数量和里程排序。并对我国轨道交通总体发展情况做了简要分析。北京以19条线位居运营线路数量首位,上海以627km位居运营总里程首位。预测到2017年底,运营总里程将达到5000km,运营城市数量达到34座。
    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保障技术现状与发展
    吕培印
    2017(1):7-11.
    [摘要](658) [HTML](0) [PDF 16.26 M](52)
    摘要:
    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从建设全过程系统地总结安全保障的行业法规、技术标准、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安全保障系统和先进的监测技术。从完善新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物联网与大数据的应用、智能故障预警技术和基于BIM+GIS技术的应用4个方面提出建设安全保障技术发展的前景,为正在快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提供借鉴,以期对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所裨益。
    4  2002—2016年我国地铁施工安全事故规律性的统计分析(已提供数据)
    李皓燃,李启明,陆 莹
    2017(1):12-19.
    [摘要](2640) [HTML](0) [PDF 2.17 M](194)
    摘要:
    搜集2002—2016年(统计到3月)地铁施工事故246起,从时间、事故类型、施工工法、发生位置、站台形式、死伤人数等8个方面分析、描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结果显示,事故发生的总数呈上升趋势,但每千米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每年1月、5月、7月、11月,每天0:00-1:00、8:00-11:00和15:00-18:00地铁施工事故发生较为频繁;坍塌是地铁施工项目中发生最频繁的事故类型,占43%;明挖法施工数占地铁施工事故的31%;盾构法施工数占区间工程施工事故的62%;火灾爆炸是区间工程施工中较常发生的事故,而在车站工程中发生较少。最后,结合长三角地区主要特点,从技术、管理、政策3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5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病害检测技术综述与发展趋势
    杨玲芝,方恩权
    2017(1):20-25.
    [摘要](636) [HTML](0) [PDF 3.03 M](40)
    摘要:
    以近些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病害检测技术为对象,总结目前针对不同隧道病害所采用的常用检测技术以及新型检测技术,其中新型检测技术包括传感器检测技术、数字照相检测技术、激光扫描检测技术以及多功能集成的隧道检测车技术。详细介绍这几种新技术的原理,对比这几种检测技术的适用范围(检测病害类型)以及在环境条件、检测频率、处理速度、费用、人工依赖程度等各个方面的优势与劣势,表明自动化、实时化和集成化将是未来隧道检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传统人工+设备的检测模式将逐步转化为设备自动检测,技术人员的主观判别将逐渐被自动化检测代替;而集成化的检测设备也必将成为未来隧道检测设备的发展趋势。
    6  城市轨道交通ATC系统信息安全建设方案
    贾晓哲
    2017(1):26-28.
    [摘要](580) [HTML](0) [PDF 695.19 K](42)
    摘要: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程招标文件中对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提出了需满足信息安全等级三级的要求。以目前城市轨道交通ATC系统中主流的CBTC系统为研究对象,按照信息安全标准分析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及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根据分析结果,对系统中较薄弱的网络安全、主机安全等环节通过增加安全审计、边界防护、入侵防护的方式进行改进。
    7  贵安国家级新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与实践
    李红卫
    2017(1):29-33.
    [摘要](528) [HTML](0) [PDF 22.13 M](52)
    摘要:
    以贵州省贵安新区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例,分析跨越城市行政界线的国家级新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注意的两大重点问题,即如何合理确定规划范围以及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线网规划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从区域一体化角度研究提出以大贵阳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引导贵安新区发展,并通过构建市域快线和市区普线的双层次线网以加强贵安新区与贵阳市中心城的快速联系、支持贵安新区核心片区发展、支撑贵阳—贵安同城协调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8  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分类及适用性
    魏庆朝,潘姿华,臧传臻
    2017(1):34-40.
    [摘要](1447) [HTML](0) [PDF 2.61 M](61)
    摘要:
    多制式轨道交通协同发展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大趋势。从概念、特征、优缺点、适用性等方面对不同城市轨道交通制式进行对比,总结出我国目前轨道交通是以地铁为主的多样性发展结构,指出在制式选择过程中存在制式分类标准不统一、选择过程考虑不周等问题。建议对制式进行准确分类,完善不同制式技术标准,基于城市特征科学地选择轨道交通制式,实现多制式轨道交通优势互补、互联互通、协调发展。
    9  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新技术应用及展望
    王国富,王洪臣,刘海东
    2017(1):41-44.
    [摘要](1375) [HTML](0) [PDF 1.35 M](39)
    摘要:
    目前车票媒介主要有非接触式IC卡、二维码、电子车票(NFC)三大类。随着自动售检票(AFC)系统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轨道交通除了保留现金购票外,全自动售票机(TVM)扫码支付、云购票机、云闸机、刷银联卡直接进出站等多种实现方式开始推广普及。对于新建地铁的城市和已运营地铁的城市,在进行AFC系统新技术应用时,要做好总体规划设计和风险应对措施,以技术全面兼容的方式,上线互联网购票系统。未来可考虑引入信用支付方式和生物识别技术,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升级,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给乘客提供更方便和快捷的用户体验。
    10  地铁中庭车站防排烟设计的创新与应用
    孟 鑫,何 燕,张晓伟
    2017(1):45-48.
    [摘要](567) [HTML](0) [PDF 8.76 M](43)
    摘要:
    以杭州地铁1号线婺江路站为例,提出在车站公共区设置中庭时,针对防排烟系统设计采用在站厅层中庭上部四周的结构顶板下设置卷帘式挡烟垂壁,将中庭封闭成一个单独的防烟分区的方案。介绍车站公共区消防设计,包括防排烟系统,各防烟分区的排烟量计算、排烟风机的配置和排烟系统的运行模式等。通过理论计算及现场实测的方法,证明该方案在站台与中庭火灾工况时,连接站厅与站台的楼扶梯口部向下的风速满足规范要求。
    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重大变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初探
    周 鹏,谢永梅,刘 磊,袁彦婷
    2017(1):49-53.
    [摘要](215) [HTML](0) [PDF 861.66 K](34)
    摘要:
    对2011—2014年环保部审批的31座城市轨道交通变更环评项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其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变更情况。结合最新的变更环评管理要求,从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以及环保措施等5个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变更情况进行分类,并提出其重大变动的界定条件。研究并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变更环评的重点评价内容。最后,从国家和地方2个层面提出对策措施,并建议强化环境监理和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以期提高城轨交通的环境管理水平。
    12  城市轨道交通进站客流量短时组合预测模型
    李得伟,颜艺星,曾险峰
    2017(1):54-58.
    [摘要](221) [HTML](0) [PDF 1.99 M](46)
    摘要:
    高精度的短时进站客流量预测对城市轨道交通日常客流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客流预测结果在事前实施限流、疏导等措施,较事后控制更及时、先进。通过采集15 min间隔的地铁进站客流数据,利用上周同期进站量、本日上一时段进站量以及高峰和非高峰时段参数作为输入变量,尝试分别采用加权历史平均自回归模型、ARIMA模型及小波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短时预测,以获得精度最高的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种方法组合预测,探究组合预测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当考虑时段因素时,小波神经网络预测精度最高,为91.05%;ARIMA模型误差结构最好。当采用所提出的组合预测模型后,预测精度指标较独立预测模型均有提升,但误差结构没有得到改善。研究表明所提组合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进站客流的短时预测中。
    13  契合城市空间功能的地铁出入口布局
    高长征,赵辉辉
    2017(1):59-64.
    [摘要](202) [HTML](0) [PDF 4.03 M](56)
    摘要:
    以地铁出入口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所处的不同城市空间功能,将其周边的城市空间类型主要分为街道空间、建筑空间与开敞空间3种;通过分析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地铁出入口布局的主要问题,得出了以下结论:街道空间中的地铁出入口布局,应考虑与街道的不同位置关系、人流方向及大小来衔接街道空间;建筑空间中的地铁出入口布局,应注重与不同用途的建筑结合布置来融入建筑空间;开敞空间中的地铁出入口布局,应加强与景观小品等设施的协调关系以及与地下空间的连通。另外,罗列出相关的契合方法,为城市地铁站点出入口的布局提供研究思路。
    14  地铁换乘车站站厅公共区面积控制标准
    陈惠嫦,罗燕萍
    2017(1):65-69.
    [摘要](204) [HTML](0) [PDF 19.86 M](40)
    摘要:
    随着地铁线网的加密,以及客流的快速增长,在工程建设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客流大、编组长、换乘线路多的大规模车站,共用站厅超规范的5 000㎡不可避免。经过分析认为,地铁规范关于“换乘车站共用站厅不超5 000㎡”只适用6B编组的两线换乘车站,通过对不同编组、不同数量换乘线路的换乘车站站厅规模的研究,以及对其他城市实际案例调研分析,从保证消防安全的角度探讨更适应实际工程设计的规模标准,提出大面积车站应加强消防措施。
    15  复合式TBM在重庆地铁工程中的应用综述
    彭 辉,邹光炯,陈柏全,周 捷
    2017(1):70-76.
    [摘要](196) [HTML](0) [PDF 6.76 M](37)
    摘要:
    首先从重庆地铁工程的特点出发,介绍重庆地铁工程的TBM选型、复合式TBM的特点及其工程适应性;并通过分析认为在重庆地区块石性杂填土区和不良岩层地质带采用复合式TBM不仅难以发挥其优势,而且存在多种风险;接着结合笔者自身工程经验和类似工程经验,介绍重庆地铁工程复合式TBM的应用现状。
    16  深圳地铁9号线提升轨道平顺性的技术创新
    刘文武
    2017(1):77-81.
    [摘要](246) [HTML](0) [PDF 19.77 M](48)
    摘要:
    系统总结深圳地铁9号线全面提升轨道平顺性而研究实施的技术创新方案,主要包括:桁架双块式轨枕、高平顺地铁道岔及辊轮滑床板系统、预制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基础控制网建设测量技术(CPⅢ)等,可为地铁轨道系统解决传统现浇钢弹簧浮置板的种种问题和不足提供技术储备,并大大提高轨道铺设精度和平顺性,降低后期运营部门养护维修量。
    17  软土地层中地铁隧道透水事故处理及修复工艺
    曲腾飞,王媛
    2017(1):82-86.
    [摘要](227) [HTML](0) [PDF 6.35 M](42)
    摘要:
    依据某市软土地层中地铁隧道透水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及修复工程实际,系统阐述事故处理过程中隧道充填、明开区间、隧道接驳、既有线保护等具体工作的穿插安排及实施细节,重点介绍从最初的隧道保压填充到最终排水清淤各个施工工序的实施过程,以及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及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为我国位于软土地层中的地铁隧道透水事故发生后的后续处理工程提供强有力的参考及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18  宁天城际盾构下穿国铁地基加固设计方案
    庞振勇
    2017(1):87-93.
    [摘要](284) [HTML](0) [PDF 7.18 M](35)
    摘要:
    依托南京地铁S8宁天城际下穿宁启铁路工程,结合南京地质条件,一方面研究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线时,地铁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线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地铁施工时,为后期铁路复线扩建预留施工条件的方案。提出在既有铁路线下方采用注浆加固的方法以规避风险,采用“桩+板”加固的方法预留后期铁路复线施工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注浆加固时,地铁隧道双线贯通铁路线路最大沉降(6.9 mm)比不加固减小58.9%,铁路线路最大高低偏差(3 mm),比不加固减小51.3%,采用“桩+板”加固预留铁路复线扩建条件,桩板结构最大变形及内力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19  地铁长大过海区间隧道通风排烟方案
    朱祝龙,田 峰,陈 洋,张 宇
    2017(1):94-97.
    [摘要](228) [HTML](0) [PDF 1.41 M](35)
    摘要:
    针对长大地铁过海区间隧道通风排烟问题,结合青岛地铁1号线瓦贵区间工程,采用理论及对比分析、数值解算等方法,分析过海区间隧道区间风井设置、火灾工况气流组织等问题。介绍青岛地铁1号线瓦贵区间概况,然后提出区间风井设置的要点,参考国内相关城市过江工程实例,采用土建排烟风道,以保证灾害工况下两车追踪人员的疏散安全。阐述陆域段防排烟和海域段防排烟方案,对于陆域段,排烟方案可以按照常规地铁区间进行设置;对于海域段,需根据区间长度,采用全吊顶或者局部吊顶排烟方案。通过研究区间火灾安全目标,设定热释放功率为10 MW,隧道临界风速为2.1m/s,重点排烟量为80 m3/s,并绘制通风网络解算结果图,解算结果表明各风井区间的防排烟系统均满足规范要求。
    20  空气-水系统在郑州某地下车站的应用
    徐虹玲
    2017(1):98-101.
    [摘要](220) [HTML](0) [PDF 1.04 M](42)
    摘要:
    以郑州某换乘车站为例,阐述风系统设计中的公共区负荷计算、空气处理焓湿图、设备选型及系统运行模式,水系统设计的位置、原理等。对空气-水系统和全空气系统的能耗进行对比和分析,得出大系统无论是采用空气-水系统,还是采用全空气系统,冷冻水系统并没有受到影响,但空气-水系统的总耗电量约为全空气系统的89%,大大减少了输送能耗,节能效果显著。对空气-水系统和全空气系统的技术经济进行对比,得出空气-水系统能有效减少地下车站机房和风道面积,压缩土建规模,并能降低运行能耗,大幅度降低了车站规模和造价。但空气-水系统对于运行时间较长的地下车站来说其末端设备多且分散,运行维护工作量大,检修较为困难,因此对于土建规模受限的车站来说,空气-水系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21  地铁车站消火栓系统控制模式优化
    尉铭强,黄云峰,殷晓妮,杨晓娟,岳 辰
    2017(1):102-105.
    [摘要](212) [HTML](0) [PDF 854.18 K](37)
    摘要:
    阐述地铁车站消火栓系统的控制模式,分析消火栓系统的操作模式,对手动启泵控制模式和自动启泵控制模式进行详细分析,从启动时间、运营管理、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出手动控制模式在启动时间上具有优势,但存在人为误操作的可能,自动控制模式比手动操作模式增加了压力开关(流量开关)控制系统,投资会有所增加。优化两种控制模式,在设计手动启泵控制模式时增加自动巡检或其他线路故障报警功能,在设计自动启泵控制模式时,增设低流量或者低压力报警的流量开关或者压力开关,在消火栓系统出现小流量泄漏时,能及时报警,及时维修,避免消防泵在非消防状态下的错误启动。
    22  基于金融标准的移动支付技术在宁波轨道交通的应用
    湛维昭,张 森
    2017(1):106-109.
    [摘要](185) [HTML](0) [PDF 1.84 M](36)
    摘要: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快捷便利的支付方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广大乘客对运营服务水平的迫切需求。分析宁波城市轨道交通实现手机移动支付的基本条件,即:手机终端内置近距离无线通信芯片、AFC系统能够识别处理IC卡数据及清分中心系统与手机之间的数据处理,重点介绍SWP-SIM技术实现方式、AFC系统读卡器选型、交易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和基于金融标准的相关业务数据结构整体规划等工程实施关键技术及重难点,描述轨道交通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的基本业务流程。
    2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探讨
    张红欣
    2017(1):110-113.
    [摘要](258) [HTML](0) [PDF 1.04 M](43)
    摘要:
    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对比、分析北京、上海、广州等3家成熟地铁公司的运营安全管理模式、3种高职院校理论教材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细则,找出存在的问题,如:思考角度不同,模块划分不全面、安全管理与规划、设计、建设衔接不足,以及乘客未与参安全管理等。针对上述问题制定相应办法.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提出新的思考,包括运营前介入、运营中管理、运营应急等三个方面,即从规划、设计、建设阶段介入,通过机制与专项进行具体的管理和控制,形成良好的应急处置能力等。
    24  武汉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质量评估及提升对策
    刘 斌,周少雄
    2017(1):114-118.
    [摘要](238) [HTML](0) [PDF 1003.42 K](46)
    摘要:
    以武汉轨道交通2015年的运营情况为例,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系统的特点制订了乘客满意度调查问卷,通过建立结构模型计算乘客满意率和乘客满意度指数,得出乘客满意率为95.85%,满意度指数为67.07。数据证明:武汉轨道交通2015年的运营服务质量处于较高水平,但与世界一流的交通行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测评结果显示武汉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设备设施、乘车信息等方面有待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善对策,即:以确保安全管理为前提,通过完善服务管理制度,形成闭环的监管体系,结合各项具体措施,提高服务可靠度、乘车便捷度和乘客舒适度,以期进一步提升武汉轨道交通的运营服务质量。
    25  地铁运营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潘建杰,董鑫汇,王凯华,李俊明,陈耿森
    2017(1):119-124.
    [摘要](283) [HTML](0) [PDF 2.61 M](42)
    摘要:
    分析京港地铁运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该体系以资产全寿命周期为主线,引入阶段重视需求管理,维修替换阶段采用三级预防机制,全流程信息和风险管理,实现成本、表现及风险的最佳平衡。需求管理即是重视资产引入阶段的管控,使其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将运营需求灌输到资产设计环节,使接收到的资产最大限度满足运营需求,而无需再耗费资源进行变更;预防机制体现“前瞻性”管理理念,通过历史数据的分析和资产现状的评估,采取措施提前应对资产未来的变化,保证有效达成预期目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6  国外市域快轨实施经验及其对北京的启示
    鲁 放,朗 静,万传风,李 娟,卢 恺
    2017(1):125-128.
    [摘要](256) [HTML](0) [PDF 853.77 K](50)
    摘要:
    分析巴黎、伦敦、东京、柏林等国外典型城市在市域快轨实施方式方面的经验,包括3种线网结构形态、换乘衔接方式、车站形式、站线设置、运行速度等方面。结合北京的轨道交通线网特点,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市域快轨尽量深入市中心并多点衔接,选择较高速度的市域快轨车辆,注重车站的衔接设置,为灵活运营组织方式预留条件等建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