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城市轨道交通2016年统计和分析
    侯秀芳,左 超,李 楠
    2017(3):1-7.
    [摘要](876) [HTML](0) [PDF 2.37 M](46)
    摘要:
    截至2016年末,中国大陆地区共30座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4 152.8 km。2016年新增运营线路534.8 km,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60.9亿人次;48座城市完成年度投资3 847亿元,在建线路总长5 636.5 km;58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获批,规划线路总长达7 305.3 km。城市轨道交通整体客运效果良好,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经济性逐渐向好;网络化格局正在形成,线网规模化、制式多元化趋势明显;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良性发展的态势。为促进行业内相互交流、借鉴和学习,并利于政府部门统筹布局和科学决策,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效能评价及数据平台建设研究》的课题成果,通过对2016年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首次发布发展指数、效率指数、服务指数3项效能指标,并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提出4点思考和建议: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积极适应网络化发展、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强化经营能力。
    2  北京市高负荷交通走廊的复线研究
    李刚,徐成永
    2017(3):8-12.
    [摘要](880) [HTML](0) [PDF 1.50 M](41)
    摘要:
    通过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经验的总结,结合城市副中心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借鉴世界大城市都市圈的经验成果,提出北京长安街走廊修建复线解决高负荷交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修建复线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给出的建议。修建复线应根据客流和交通需求分析进行模型测算确定设站方案,合理分配两线的运输能力需求,缓解对既有车站及区段的冲击;根据工程条件和快捷性确定最高速度目标值,兼顾时间和效益;总结借鉴本轮建设规划线路结构深埋的建设经验和专题研究成果降低结构深埋的风险。
    3  南京地铁网络化运营集中式控制中心设计研究
    董晓春
    2017(3):13-16.
    [摘要](621) [HTML](0) [PDF 3.32 M](51)
    摘要: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的发展,线网运营控制中心集中式构架设计,结合控制中心协调指挥应急处理功能,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协调、资源共享,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确保轨道交通多条线路的列车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对其运营过程实施全面的集中监控和管理。分析网络化运营条件下集中式控制中心的建设模式、功能布局,提出所需的关键设计需求。结合南京地铁灵山控制中心工程方案设计实例,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控制中心的功能布局、设计思路,实现轨道交通控制中心统一调度指挥、信息共享以及协调应急处理的综合模式。
    4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贵湖区间调线调坡方案分析
    李志强,徐成永
    2017(3):17-21.
    [摘要](602) [HTML](0) [PDF 1.52 M](55)
    摘要:
    地铁施工中,因施工误差导致隧道轴线偏差超限,需要进行调线调坡。介绍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贵阳路站—湖南路站区间右线原线路设计方案和施工后第三方监测的偏差情况,提出两种调线调坡方案。方案一采用平面复曲线方案;方案二采用单一曲线和站端R1 800 m小半径竖曲线的组合方案。从平面曲线、最小竖曲线半径、最小限界、超高及限速等方面进行比选,同时考虑复曲线运营养护困难的问题,最终本次贵?-湖区间右线调线调坡推荐方案二。
    5  关于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思考
    陈冠儒,刘明敏
    2017(3):22-28.
    [摘要](660) [HTML](0) [PDF 2.42 M](45)
    摘要:
    通过总结国外大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经验,指出超大城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应基于既有城市轨道交通实施,并给出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系统制式、设计速度、线路运输能力、运营模式及收费方式等主要技术指标选择。以广州为例,提出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贯穿式”空间网络布局的设想方案,并通过与地铁线路互联互通,实现广州远郊区域快速通勤的目标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网效益最大化,为国内(超)大城市发展轨道交通提供借鉴。
    6  综合开发地铁车辆基地空间形态设计探析
    李翔宇,张继菁,苏效杰,胡 斌
    2017(3):28-34.
    [摘要](742) [HTML](0) [PDF 3.35 M](44)
    摘要:
    综合开发的地铁车辆基地在提升城市土地与空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对综合开发车辆基地的空间形态进行分类,以其空间形态为视角,归纳出典型的开发模式特征:平台模式、下沉模式、高架模式,平台模式避免了其他两种模式的劣势,方便管理运营,此种模式在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结合实际案例分别从空间布局、空间结构转换、形体组合模式3个角度提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能够对地铁车辆基地的综合开发实施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7  基于V模型的ATS软件验证方法研究
    梁鸿煜,燕飞
    2017(3):35-39.
    [摘要](804) [HTML](0) [PDF 1008.95 K](44)
    摘要: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必须经过严格的验证才能进入工程应用。以ATS自动列车监控系统软件为例,研究信号系统在生命周期V模型下的验证方法,把开发周期简要划分为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验证3个阶段,用以论述验证活动,阐述在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采用如评审、追溯分析、测试分析等不同验证方法,从而更大程度地保证系统的正确性。说明ATS系统的验证活动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产品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应执行充分的验证活动,收集足够的客观证据证明产品各个阶段的输出满足需求。
    8  富水圆砾地层盾构短套筒接收施工关键技术
    吴 琼
    2017(3):40-43.
    [摘要](549) [HTML](0) [PDF 1.14 M](48)
    摘要:
    富水圆砾地层因其含水量高、渗透系数大、化学注浆加固成形率差,增加了盾构接收进洞的施工难度。以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10标白苍岭—火车站站区间盾构接收进洞施工为例,运用“接长补短”理念,创新性地提出盾构短套筒接收施工工艺。在洞门环板前端通过增加短套筒的方式延长盾构机接收长度,使盾构机接收位置前移,盾构机在短套筒的保护下能够完全进入端头加固区,结合对盾构机主机尾部已脱出盾尾的管片二次注浆封堵或者地面降水井降水的措施,保证在盾构机接收过程中端头加固体内部水系与外界处于隔离状态,确保盾构机在接收过程中不发生涌水、涌砂,达到安全接收的目的。
    9  上部锁紧式双层非线性扣件在南昌地铁的应用
    尹华拓
    2017(3):44-49.
    [摘要](828) [HTML](0) [PDF 1.37 M](41)
    摘要:
    上部锁紧式双层非线性扣件是一种新型减振扣件,具有拆卸方便、预紧力可调节等优点。针对该扣件对南昌地铁1号线进行了现场在线测试,测试内容包括钢轨变形、道床振动、隧道壁振动、车内振动和噪声等。测试结果表明,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上部锁紧式双层非线性扣件相对于DZIII型扣件的垂向减振效果达到8 dB以上,使列车内噪声降低2.4 dB,减振降噪效果显著。
    10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及安全需求
    闫宏伟,燕 飞
    2017(3):50-55.
    [摘要](588) [HTML](0) [PDF 1.34 M](41)
    摘要:
    结合国内外全自动运行系统的运营与研究资料,介绍国际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发展状况,探讨全自动运行系统的系统功能结构。结合IEC62267与IEC62290等国际标准,论述全自动运行系统典型的系统功能与安全需求。以系统FAM与CAM模式转换为例,对运营场景进行分析研究,如实反映列车全自动驾驶系统真实的运营过程,在建模之前对系统的功能需梳理,实现需求到场景的追踪,以确保所建模型与功能需求的一致性,即此模型表达系统最终需要完成哪些功能,这些功能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系统完成这些功能需要与哪些外部参与者或系统实现交互。对全自动运行系统展开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对我国自主研发全自动运行系统的系统设计提出参考建议,为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11  苏州轨道交通警用传输上层网规划与实践
    陆海亭,张 宁,钱曙杰,赵圣娜
    2017(3):56-59.
    [摘要](331) [HTML](0) [PDF 763.25 K](38)
    摘要:
    分析苏州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警用传输上层网建设的必要性;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提出初期、近期、远期“三步走”的上层网规划方案,从而实现共享传输设备资源、方便新线接入、提高管理效率的目标。以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为例,介绍后续线路接入已建上层网的过程,对上层网规划建设进行归纳总结后提出建议: 警用传输上层网的建设应统筹规划、尽早考虑,最好在第一条线路建设时便着手规划,在第二条线建设时进行布局实施;另外建议在线路不断增多、带来业务增加的同时,分阶段、分步骤升级上层网带宽,这样既能保护现有设备投资,又能更好地适应轨道交通警用传输系统不断增长的业务承载需求。
    12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低压柜故障分析
    邱小梅
    2017(3):60-63.
    [摘要](190) [HTML](0) [PDF 878.14 K](48)
    摘要:
    针对变电所低压全所失电及低压柜部分抽屉被烧毁案例,从设备的继电保护设置及开关柜装配两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低压柜进线及母联继电保护的设置可以对各种形式的金属性短路进行有效保护;低压柜进线继电保护整定值与配电变压器35 kV馈线开关及低压馈线开关有很好的选择性配合;故障是由于低压开关触头与铜排接触不良产生电弧短路造成的。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工程解决方案:对低压开关触头与铜排连接的一次插件及断路器脱扣性能进行检查;增加母线间隔离板以提高开关柜的防电弧等级;适当减少继电保护动作时间;增加弧光保护;增加35 kV开关后备保护动作闭锁低压备自投启动的闭锁条件等。
    13  双线圈接入式中压能馈系统挂网试验研究
    王军平,周根华,卢国仪
    2017(3):64-71.
    [摘要](173) [HTML](0) [PDF 7.35 M](35)
    摘要:
    为解决地铁列车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再生制动能量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问题,通过对宁波轨道交通特点及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的需求分析,提出一种整流变压器1180 V侧双线圈接入式回馈型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方案。通过在宁波地铁1号线中河路站设置该能馈装置,基于现场实际工况运行验证能馈装置的吸收能力、对直流牵引网的影响情况等各项性能指标,在不同载客模式下,进行不同制动初速度进站、不同站点制动、减少能馈容量及屏蔽制动电阻等多项试验。试验数据表明,该能馈装置方案是可行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能达到要求,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及稳压效果;该能馈系统具备很好的节能效果及性价比。
    14  市域快轨信号机显示方案研究
    邓志翔
    2017(3):72-77.
    [摘要](169) [HTML](0) [PDF 820.25 K](43)
    摘要:
    作为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市域快轨在站间距、运行时速等方面与城市轨道交通有着明显的区别,分析城轨交通信号降级及后备系统的信号机“两显示”和“三显示”方案,应用于市域快轨中存在的信号机显示逻辑关系不明确、岔区信号机间距过小等问题,从而提出针对市域快轨工程特点的“三显示”信号方案,并给出各工况条件下信号机(出发信号机、进站信号机、区间通过信号机)之间的点灯逻辑关系。该方案可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降级及后备模式下的行车效率,更加适用于平均站间距大、速度目标值和旅行速度高的市域快轨公交化运营需求。
    15  下一代地铁车辆全自动无人驾驶信号系统关键技术
    翟国锐,刘宏伟,师秀霞
    2017(3):78-82.
    [摘要](483) [HTML](0) [PDF 1.12 M](50)
    摘要:
    结合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自动无人驾驶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现状及技术发展战略,参考IEC62279标准对列车运营自动化等级的分级定义,提出BiTRACON型下一代地铁车辆全自动无人驾驶信号系统解决方案,该系统由综合自动化系统、轨旁控制器、车载控制器、计算机联锁和通信系统等组成,除具备传统的列车驾驶模式外,新增全自动列车自动驾驶模式和蠕动模式,无需工作人员值守,可以进行全自动的列车运行控制;并且给出新增驾驶模式和既有驾驶模式之间的转换。BiTRACON系统解决方案相比于传统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在实现全过程的列车运行安全防护、灵活的运营组织、高效和节能、高度一体化和深度集成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16  轨道交通引进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风险分担机制
    邵剑明,周华,章圣佳
    2017(3):83-87.
    [摘要](197) [HTML](0) [PDF 1.12 M](43)
    摘要: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项目涉及的风险因素,并从PPP项目风险分担机制设计要求的合理性、可行性、动态性出发,以风险分担与控制力、收益匹配为原则,对杭州地铁5号线PPP项目进行风险分担方案进行设计研究,重点分析项目在融资、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面临的风险,并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将PPP项目总风险降低至可控范围,进而取得合作共赢。
    17  关于杭州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利用的思考
    朱秋林,陈杰,周庆伟
    2017(3):88-92.
    [摘要](247) [HTML](0) [PDF 782.91 K](49)
    摘要:
    阐明杭州实施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针对杭州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其他城市的主要做法,提出杭州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利用的思考与建议,包括加强沿线土地综合开发的规划研究,明确土地开发范围,明确地铁集团为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做地主体,明确专用筹资地块保障地铁建设,明确地铁上盖物业开发的取得方式,出台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利用政策,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监督等方面,以确保杭州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18  轨道交通企业应用集成方案设计与实践
    邢军伟,周光军,王斌
    2017(3):93-97.
    [摘要](186) [HTML](0) [PDF 1.77 M](39)
    摘要:
    轨道交通企业的业务比较复杂,需要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技术支撑。为避免产生“信息孤岛”,必须预先做好信息化规划和应用系统集成方案。根据杭州地铁信息化的经验,对轨道交通企业的应用系统进行层次划分,设计出可扩展的企业应用技术架构,以及面向服务的系统集成方案,主要包括数据、服务、流程、信息展现和安全访问集成等内容。同时,提出系统集成的技术规范,用实际案例进行说明。实践表明,本方案有一定的完整性和前瞻性,对轨道交通企业的应用集成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另外还分析了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应用集成方案的影响。
    19  杭州地铁车站节能现状与举措
    胡杭杰,严亚骏
    2017(3):98-101.
    [摘要](210) [HTML](0) [PDF 912.59 K](53)
    摘要:
    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何降低地铁车站设备耗能问题逐渐成为轨道交通行业运营单位研究的热点。首先,结合杭州地铁运营分公司现阶段所采用的新型节能设备和节能管理措施,探讨车站耗电量较大的空调通风系统、照明系统和电扶梯系统的优化方法。最后提出,在非运营时间用多联式空调机组代替冷水机组为小系统供冷,公共区域照明采用智能照明系统和灯具,根据客流量的不同限制站外电梯的开启时间和“人走灯灭”的管理模式优化节能管理。通过优化前后的设备耗电量对比,优化方案有效降低了车站设备耗能,为同行业的节能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20  杭州地铁4号线TD-LTE网络建设
    邵唐红,谢锡荣
    2017(3):102-106.
    [摘要](253) [HTML](0) [PDF 1.26 M](46)
    摘要:
    2014年杭州地铁4号线率先在业内通过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PIS)招标,使用车-地无线通信(TD-LTE)技术建设车地无线专网,用以承载PIS视频直播和车载视频监控业务。简述该项目的建设情况以及实际测试结果,在网络建设时,正线采用1785~1805MHz的20 MHz频率进行组网,上下行子帧配比设置为2:2,并与800 M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共用漏缆。经过测试,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完全可以满足PIS业务承载需求。2015年7月,杭州地铁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基于已开通运营线路的轨道交通车辆综合通信系统(LTE-M)综合业务承载测试。通过测试验证3、5、10MHz以及15MHz等多个不同频宽下的业务承载能力,为杭州地铁后续线路列车自动控制(CBTC)系统业务的承载提供参考依据。
    21  RFID技术在列车高精度定位中的应用
    刘小磊,黄璞
    2017(3):107-111.
    [摘要](283) [HTML](0) [PDF 1005.59 K](42)
    摘要:
    在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中,列车定位的精确性是保证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前提,而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的列车定位技术,是提供高精度列车定位的技术条件。从电子标签、读写器、系统高层3方面对RFID技术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并介绍基于不同设计标准的RFID铁路应答器的技术指标及工作原理;分析影响列车定位精度的列车位置不确定性产生的三种因素(测速误差、轮径误差和应答器校正误差),提出通过RFID铁路应答器消除列车位置不确定性,提高列车精确定位的方法,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RFID技术高精度定位的可行性,即在不同行车速度下,RFID技术均能准确完成列车定位,RFID应答器响应时间均在0.2 s以内,实际定位误差均未超过测量值的2%,可以满足轨道交通中低速CBTC列车辅助定位的需求。
    22  接触网供电分段状态信息共享技术应用及展望 杨瀚栋,袁晓亮,周伟英
    杨瀚栋,袁晓亮,周伟英
    2017(3):112-114.
    [摘要](148) [HTML](0) [PDF 501.30 K](56)
    摘要:
    介绍地铁接触网供电分段状态信息的形成基理及共享应用的意义,阐述接触网供电分段状态信息间接和直接检测的两种实现技术方案,并比照两种方案在硬件配置、系统复杂度、功能验证、可靠性、故障排查、运营维护方面中的优缺点。以杭州地铁为例,论述地铁接触网供电分段状态信息共享技术应用中存在的接口功能设计、功能验证及运营接管维护方面的问题,提出通过顶层设计、接口设计解决问题,并根据未来地铁各机电系统间集成化信息共享的发展趋势,对地铁接触网供电分段状态信息在综合监控集成系统和列车自动驾驶系统的应用及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23  电子支付方式在杭州地铁票务系统中的实现
    周晓燕,王岩,寿璐芸,陆杰钢
    2017(3):115-118.
    [摘要](186) [HTML](0) [PDF 795.59 K](42)
    摘要:
    杭州地铁票务系统电子支付项目分为银联云闪付购票和手机购票两个部分,首先从项目背景和可行性论证入手,简要说明该项目采取直接接入AFC系统模式的原因。在系统技术方案的介绍中,重点描述在原有ACC系统中新设的电子支付平台,与银联、支付宝后台系统的网络连接方式,以及在新设硬件平台上的软件设计及业务逻辑,包括AFC各层的交易数据传输、存储和异常处理,最后对电子支付项目上线运行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对该项目后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4  逆作法地铁车站钢立柱定位与安装关键技术
    宋跃均
    2017(3):119-123.
    [摘要](202) [HTML](0) [PDF 1.33 M](42)
    摘要:
    杭州地铁2号线中河北路站受交通条件限制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盖挖范围内设置了68根“一柱一桩”式永临结合的十字型钢立柱。详细阐述采用万能平台和全回转钻机后插钢立柱施工技术,即完成钻孔桩成孔及水下缓凝混凝土浇筑后,万能平台和全回转钻机精确吊装就位、调平,再将工厂精确加工的钢立柱吊放就位并用全回转钻机下插,下插时采用传感器进行钢立柱精确定位与调整。采用该技术,达到了施工高效、精准的目的,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25  日本市郊轨道交通发展模式
    蒋俊杰
    2017(3):124-128.
    [摘要](147) [HTML](0) [PDF 828.70 K](41)
    摘要:
    日本轨道交通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其市郊铁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更是占据重要比例。通过分析日本的市郊铁路建设与经营模式,并将其取得成功的原因归纳为3个方面:1) 经营主体多元化;2)主动创造交通需求;3)土地综合开发与主兼业经营策略。希望通过对日本的分析可以为我国发展市郊铁路建设提供借鉴,并有利于缓解目前的大城市病。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