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地铁运营反恐应急处置机制及反爆炸技术
    陈文彪
    2017(5):1-6.
    [摘要](245) [HTML](0) [PDF 1.28 M](68)
    摘要:
    恐怖袭击是目前地铁遭遇的最主要现实威胁,为解决此问题,结合当前地铁运营企业与公安、交通、通信、急救、防空、抢险等部门的反恐协同机制存在短板的现状,基于维护地铁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建立地铁反恐预警、情报信息、联勤联动等7个方面提出建立地铁反恐应急处置机制的思路。爆炸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大量热能, 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和杀伤力。因爆炸是地铁遭受恐怖袭击的最主要类型,所以提出建立地铁反恐应急处置机制思路的同时还着重强调反爆炸技术,该部分以地铁恐爆事件中的爆炸袭击为切入点,结合在国内公共交通区域发现和查获的涉恐自制爆炸装置,重点对爆炸装置与自制爆炸物提出处置技术。科学建立地铁反恐处置机制,对地铁的现实威胁以及反爆炸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最大限度地消除暴力恐怖主义,对打造平安地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基于多源数据的北京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
    李 臣,陈艳艳,刘小明,路 尧
    2017(5):7-16.
    [摘要](203) [HTML](0) [PDF 1.53 M](80)
    摘要: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成网条件下客流预测与运营管理水平,有必要对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进行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利用海量市政交通一卡通数据和移动通信定位数据对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属性特征、时空特征、接驳特征、票价调整影响特征等进行分析,最后对客流需求高增长的北京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北京轨道交通工作日主要服务于中低收入的中青年通勤族,77.25%的乘客轨道出行时间在10分钟到60分钟之间;轨道交通线路高峰客流有明显的潮汐现象,受职住分离现象影响,客流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突出;现阶段轨道交通网络发展较为成熟,但仍有部分区域轨道交通需求较大;轨道站点接驳设施的便利性和完善性程度影响乘客到离轨道站点交通方式选择;在可接受范围内,票价调整对客流影响短期明显,经过渡期后客流量呈增加趋势。
    3  共用站厅换乘车站的设计接口和施工接口
    彭 昊
    2017(5):17-22.
    [摘要](194) [HTML](0) [PDF 948.31 K](61)
    摘要:
    以长沙市轨道交通分期建设的1、3号线共用站厅换乘车站侯家塘站为例,从接口划分原则、设计和施工范围、工程预留接口等方面对车站土建、机电系统和装修专业的设计接口及施工接口进行分析,梳理出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减少分期建设的两条线路在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的相互干扰和影响。最后给出了换乘车站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城市轨道交通的旅行速度与列车拥挤度
    李更强
    2017(5):23-26.
    [摘要](159) [HTML](0) [PDF 829.63 K](86)
    摘要:
    从满足乘客出行需求的角度阐述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旅行速度、拥挤度两项指标的重要意义,并以当前我国典型的一线、二线城市轨道交通旅行速度、拥挤度的指标水平和提升过程为实例,分析这两项指标的计算方法、核心要素以及相互关系,从而提出运营新线开通前合理确定和开通运营后不断提升这两项核心指标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从优化司机站务人员站台作业标准流程、减少车辆开关门时间和同步延时时间、缩小列车区间运行时间余量等方面提高旅行速度;在开通初期可以通过增加上线列车数、中期可以通过提高旅行速度和折返效率的方法来降低列车拥挤度,而后期则需要研究采用大小交路套跑、上下行不对称运输、平行线路建设、新车增购等方式来从根本上降低列车拥挤度,不断提高乘客服务水平。
    5  空间阻隔视角下居住型地铁站步行可达性
    杨 焱,孙永青,刘立钧
    2017(5):27-33.
    [摘要](151) [HTML](0) [PDF 10.78 M](85)
    摘要:
    居住型地铁站的步行可达性是影响地铁站使用率高低的主要因素。首先,调查研究此类站点附近居民的出行方式,分析影响天津市地铁2号线翠阜新村站可达性的空间阻隔因子。其次,从附近居民到达地铁站的时间、距离2个方面对路网阻隔、土地利用阻隔、围墙阻隔、流线阻隔和天气阻隔进行步行可达性分析。最后,运用空间阻隔模型,基于现状和改善措施后得到的量化对比结果,提出优化步行通道、增加站点出入口与周边居住区连接度、加大站点周边街巷密度、拆除影响步行路线通行的障碍物等优化策略。以期对今后居住型地铁站步行可达性的改善提供具体措施和改进建议。
    6  地铁公共艺术设计整合脉络
    张 勤,邓艺梅
    2017(5):34-39.
    [摘要](146) [HTML](0) [PDF 1.01 M](67)
    摘要:
    在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系统的规划研究中,导入整合的系统理论。通过整理设计系统内部各要素与系统整体,利用多学科的研究视点和方法,从多角度分析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系统整合的脉络——地铁网络的设计主题整合和视觉整合;地铁站点内不同设计项目的整合;地铁地下公共艺术设计与地上城市周边环境的整合;地铁设计中文化与商业的整合;地铁不同设计、实施、后期阶段的整合管理。避免了传统设计研究方法重细节缺少全盘观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质量和品质;有利于更好地理清散乱的本土文化,衔接好城市现代文明与被高速建设发展所隔断的城市历史文化;真正能够从人和自然的角度思考,满足城市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构建起人性化空间体系,形成地铁空间所独有的艺术和文化魅力。
    7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评价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杜林林,刘维宁,刘卫丰,马蒙
    2017(5):40-45.
    [摘要](271) [HTML](0) [PDF 1.06 M](83)
    摘要:
    衡量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水平的指标是最大Z振级和分频最大振级。目前,关于评价指标的计算存在着诸多混淆,影响了评价指标的计算、评价结果甚至进一步影响线路的规划及设计。本文详细计算了重叠系数及计权因子对最大Z振级计算结果的影响,发现当重叠系数达到3/4时,最大Z振级计算结果基本稳定;采用ISO 2631-1:1997中的频率计权曲线更能综合考虑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对人体健康、舒适性及工作效率的影响,建议修订《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时采用此频率计权曲线。针对分频最大振级计算方法中的混淆问题,本文计算并分析了线性平均、峰值保持等方法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建议采用峰值保持法进行计算和评价。
    8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来源研究
    刘丽琴,李明阳,王忠微,沈 蕾
    2017(5):46-50.
    [摘要](140) [HTML](0) [PDF 961.19 K](74)
    摘要:
    随着国发[2014]43号文件的发布,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筹措以及投资项目筹融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针对平台类企业融资监管日益趋严,融资重要性日益凸显。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从政府主导的负债型投融资模式和市场化投融资模式两个角度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可能的资金来源。结合轨道交通行业具体融资实践,系统地梳理出政府主导的负债型投融资模式下三大政府资金来源和以银行贷款为主、多种融资产品组合的多元化债务资金来源,以及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投融资模式下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来源,希望能够为城市轨道交通融资工作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9  基于外部接驳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点分类研究
    陈艳艳,张糯,路尧
    2017(5):51-55.
    [摘要](149) [HTML](0) [PDF 854.25 K](66)
    摘要:
    城市轨道站点外部交通方式接驳的便利性,是影响轨道交通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但限于站点众多,逐一研究费时费力的现状,对站点进行分类分析是一条较为理想的研究途径。首先,借助各站点IC卡和AFC数据,通过客流时空特征及高峰小时客流量特征将轨道站点分为11类,即大中小客流下的右峰型、双峰型和左峰型站点,以及无峰型站点、首末站点。最后在站点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各类站点周边的用地性质以及进站交通方式特征,确定各类站点外部接驳方式的优先级。
    10  适用于120~160 km/h的地铁工程盾构隧道限界分析
    唐 云
    2017(5):56-59.
    [摘要](142) [HTML](0) [PDF 862.30 K](71)
    摘要:
    随着地铁运营速度的提高,乘客舒适度要求提高,目前国内传统地铁盾构隧道断面不再适合。通过对国内既有工程盾构隧道尺寸的调研,结合北京新机场线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速度对设备限界影响、隧道阻塞比对盾构隧道断面尺寸影响以及供电制式对盾构隧道断面尺寸影响等的分析,提出了制定盾构隧道断面限界的方式,并在相关工程中进行应用。
    11  长联大跨连续梁桥无缝线路布置方案
    杨新文,赵 亮,宫 寅
    2017(5):60-64.
    [摘要](138) [HTML](0) [PDF 680.13 K](68)
    摘要:
    西安机场线渭河特大桥采用长联大跨连续梁,主桥连续梁联长900 m,最大温度跨度715 m,具有温度跨度大且多跨连续梁相接的特点,需合理设计无缝线路。针对该工况提出5个无缝线路布置方案,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无缝线路附加力计算,从钢轨强度、桥墩受力两方面进行方案比选后,现场调研国铁类似工况,确定最终推荐方案。得出结论:(50+8×100+50)m连续梁两侧梁端布置单向钢轨伸缩调节器,满足钢轨强度检算的要求且能有效减小相邻连续梁固定墩受力,无需布置双向钢轨伸缩调节器。
    12  地铁与地下综合管廊统筹协调问题探讨
    王贺敏
    2017(5):65-69.
    [摘要](175) [HTML](0) [PDF 803.22 K](71)
    摘要:
    以郑州市轨道交通8号线工程为例,全面梳理地铁与综合管廊的空间关系,并按建设时序进行分类,深入研究各种条件下处理地铁与管廊工程的协调方案,从地铁区间、车站附属以及车站主体3个方面提出综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可实施的解决方案。综合管廊与地铁区间相交时,地铁设计在纵向上加大埋深;与车站附属相交时,根据建设时序选择双方上下层关系;与车站主体相交时,根据建设时序选择合建或者绕避。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思路。
    13  软土地区地铁矩形隧道长期沉降规律及预测
    张学华,王怀东
    2017(5):70-77.
    [摘要](108) [HTML](0) [PDF 1.02 M](64)
    摘要:
    针对运营中的软土地区某地铁区间矩形隧道的病害发展情况,从大量监测数据入手,分析研究隧道变形发展在各个时期的规律(结构自身应力平衡、土层固结、周边环境变化),发现该区域隧道变形主要受软弱地质条件及周边物业开发影响。同时,针对计算结果,分析该隧道各个区段沉降发展趋势,认为在无外部影响情况下,隧道沉降呈收敛趋势。为该隧道的沉降治理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4  富水含砂软土地层轨道交通盾构选型及施工效果
    王全华
    2017(5):78-82.
    [摘要](128) [HTML](0) [PDF 3.57 M](60)
    摘要: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盾构隧道主要穿越黏土、粉细砂土层,地下水位较高,选择合适的盾构机型式是实现洞通的关键。通过参考国外选型经验及国内盾构选型状况,根据2号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其工程特点,按照“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环保性”的原则,对加泥式土压平衡盾构和泥水平衡式盾构这两类型盾构进行比选,确定2号线区间隧道使用土压平衡盾构,最终成功穿越运营城际铁路风险较大的工程,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并按计划顺利实现洞通节点目标,相关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15  基于土压平衡的新建框架桥配重顶进法上穿施工关键技术
    李 玲
    2017(5):83-86.
    [摘要](148) [HTML](0) [PDF 4.01 M](64)
    摘要:
    以北京市东外斜街跨北环水系框架桥上穿机场线区间隧道工程为例,通过对框架桥周边环境、与机场线隧道相对位置以及地质条件的描述,分析工程设计关键点;针对配重顶进工法、压顶后明挖施工及普通明挖工法3种设计方案,采用地层-结构模型计算分析各方案对机场线隧道的影响;最后介绍配重顶进工法的实施情况,并总结上穿既有结构工程上浮变形控制技术的核心。
    16  测量机器人在黄土地区地铁结构安全保护中的应用
    胡自全,胡银林,姜雁飞,裴洪涛
    2017(5):87-92.
    [摘要](129) [HTML](0) [PDF 1.01 M](68)
    摘要:
    以西安地铁2号线安全保护区内施工的南门广场改造提升项目及南门隧道工程为依托,对永宁门车站及钟楼站--永宁门区间隧道进行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证明自动化监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代替传统测量手段应用于地铁结构的安全监测。研究显示,受上覆土体开挖的影响,盾构隧道会出现隆起及竖椭圆受力变形。
    17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低压负荷需要系数研究
    王德发,卢光明
    2017(5):93-98.
    [摘要](135) [HTML](0) [PDF 810.54 K](68)
    摘要: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变压器容量选择过大、负荷率低的问题,通过分析车站用电负荷计算过程,得知需要系数Kx与多种因素有关。基于武汉地铁秋季和夏季用电负荷实测数据,并结合设计手册中各设备需要系数的取值,通过研究螃蟹岬站实际用电情况,计算轨道交通不同类型用电设备的需要系数取值或范围。同时也提出,考虑到大功率风机的启动情况,地下车站变压器容量不宜小于800 kVA。该结果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负荷计算和变压器容量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18  多SCADA版本综合监控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杜 凡,陈洪茹,尹晓宏
    2017(5):99-102.
    [摘要](171) [HTML](0) [PDF 1019.36 K](112)
    摘要:
    介绍轨道交通多SCADA版本综合监控系统,围绕其相对于常规版本综合监控系统的特点,结合工程实际经验对两种版本的综合监控系统在软件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多SCADA版本综合监控系统与常规版本综合监控系统在工程实施阶段的区别,分别对软件修改以及贯通调试过程中的软件升级修改步骤、已运营工程的影响范围以及需各专业配合的工作方面进行对比,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探讨如何使多SCADA版本综合监控系统在轨道交通行业中有更深入的应用。
    19  市域铁路多网融合解决方案
    刘 魁
    2017(5):103-108.
    [摘要](188) [HTML](0) [PDF 3.82 M](71)
    摘要:
    市域铁路各无线传输系统独立建设,分别运营维护,增加前期建设投资和后期运维成本。通过分析市域铁路各业务承载需求,比选当前主流无线通信技术,提出基于TD-LTE技术的综合承载信号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系统、PIS(乘客信息系统)、无线语音调度系统、列车状态监测系统和AFC(自动售检票)系统手持终端在线传输等业务的多网融合解决方案,并介绍在工程实际中TD-LTE频率资源的选择和网络架构的搭建,为后续市域铁路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20  地铁信号与站台门接口故障分析
    周 茂
    2017(5):109-113.
    [摘要](427) [HTML](0) [PDF 3.65 M](84)
    摘要:
    分析地铁信号与站台门系统接口故障对运营造成影响以及地铁新线开通初期设备故障率较高的现状,对地铁信号与站台门接口的站台门状态未反馈故障及站台门不联动故障进行分析,阐述其发生的原因、处理办法。前瞻性地提出地铁新线建设时信号与站台门接口由于调试不完善、设备处于磨合期等故障的隐患防范措施和思路,减少设备故障率,最大程度降低信号与站台门接口故障对运营带来的影响,为新线正常运营奠定基础。
    21  深圳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成套设备技术改造设计与实践
    包纯一
    2017(5):114-117.
    [摘要](123) [HTML](0) [PDF 811.78 K](66)
    摘要:
    介绍深圳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自动售检票系统(AFC)设备硬件改造及软件升级的整个过程,包括设备现状分析,提出改造内容及目标,在车站现场进行工程实施的方法等。改造后的设备在性能、稳定性、可靠性、故障率等方面恢复到正常水平,功能有了很大扩展与提升,可进一步满足运营需求,延长设备使用年限。
    22  城市轨道交通超级电容储能装置控制策略
    叶兰兰,邹 凯,宋 立
    2017(5):118-122.
    [摘要](132) [HTML](0) [PDF 1.12 M](72)
    摘要:
    以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式超级电容储能装置为背景,针对空载电压波动下的储能装置阈值选择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分析城轨供电系统中空载电压波动对再生能量回收的影响: 1) 更改储能装置放电电压指令,可以改变储能装置和整流机组能量输出的功率比例;2) 传统恒定阈值放电策略将放电指令与放电阈值固定,因此储能装置放电时不能做到放电功率的控制;3) 在采用固定阈值放电策略时,空载电压值的变化会影响储能装置放电输出能量的大小。然后提出充放电阈值动态调整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空载电压,改进后的控制策略可以根据空载电压放电电压指令进行动态调整,使储能装置与整流机组的能量输出比例恒定,从而维持放电时放出的能量不随空载电压的波动而变化。
    2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辨识方法与应用
    袁春强,张炳森,张 宁,栾文波,徐 文
    2017(5):123-127.
    [摘要](144) [HTML](0) [PDF 858.12 K](68)
    摘要:
    风险辨识是风险评价和风险管控的基础,为更加科学准确地做好轨道交通运营风险辨识,结合南京地铁风险辨识过程,全体员工参与辨识的现状,综合国内外辨识方法整理出3种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方法:事故倒推法、事件树分析法、工作流程分析法。详细介绍各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骤,并用层次分析法对辨识方法进行选择,然后各职能部门按照选择的最优辨识方法进行风险辨识。最后以站务为例,分析得出事故倒推法具有最大的权重,运用该方法进行风险辨识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24  广州地铁网络化运营运能提升综合研究与实践
    彭 磊
    2017(5):128-133.
    [摘要](174) [HTML](0) [PDF 3.74 M](64)
    摘要:
    从广州地铁线网运营现状出发,分析既有运输组织存在的停站时间长、区间运行速度偏低、旅行速度低、折返能力不足等制约运输能力提升的瓶颈与问题。针对现状运营存在的问题,在压缩停站时间方面提出设备响应速度优化、压缩司机安全确认时间、站台客流组织优化等措施;在压缩区间运行时间方面提出提高区间运行速度、降低曲线限速、减少运行图冗余等措施;在提高折返能力方面提出压缩折返车站停站时间、提高道岔侧向通过速度及合理选用折返线配线形式等措施。从理论上分析验证综合运能提升措施的实施效果,经分析得出:客流压力较大的3、5号线车站追踪能力、区间追踪能力及折返能力采用相应措施优化后可满足正线最小行车密度2min的要求。
    25  巴黎RER线现状分析及对我国市域轨道交通发展的启示
    李得伟,李若怡,兰贞
    2017(5):134-139.
    [摘要](130) [HTML](0) [PDF 11.02 M](88)
    摘要:
    从巴黎区域快速线(RER线)的发展背景、目前的发展运营状况、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其特点等方面对RER线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其中着重介绍RER线目前所采用的线路形式和相关技术特征,详细分析RER线在基础设施系统、牵引供电系统、车辆系统、运营调度系统、通信信号系统以及维修布局与维修制度等的关键系统构成,并介绍RER线在提高能力、互联互通方面的做法。最后结合我国现状,提出RER线对我国市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运营等方面的借鉴意义。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