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TD-LTE与TETRA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对比分析
    岳晓东
    2018(5):1-4.
    [摘要](45) [HTML](0) [PDF 516.71 K](60)
    摘要:
    从数字集群通信建设情况切入,选取国内在轨道交通广泛应用的窄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TETRA体制)和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TD-LTE技术),对两种方式的系统特性、建设应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轨道交通行业现状和业务需求,详细对比两者技术参数和支持业务的能力。对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国内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做出分析总结,展望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为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的发展提供参考。
    2  LTE-U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
    青岚昊
    2018(5):5-10.
    [摘要](17) [HTML](0) [PDF 598.66 K](41)
    摘要:
    随着LTE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推广应用,授权频谱资源不足与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间数据传输需求的矛盾制约着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建设方案的选择,利用非授权频谱实现LTE的LTE-U新兴无线技术有望缓解甚至解决该问题。通过对LTE-U的技术研究,分析其在城市轨道交通应用中的技术优势:移动和切换性能优异、传输时延小、抗干扰能力强、覆盖半径大、QoS保障好、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等特点。通过搭建LTE-U测试网络,在实验室进行120 km/h、140 km/h、160 km/h典型速度下加载CCTV和PIS业务测试;在80 km/h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上,采用 A、B冗余组网测试,A网承载CBTC业务,B网综合承载CBTC、CCTV和PIS业务;选择在80~170 km/h的速度下搭建LTE-U网络,并进行CCTV和PIS业务测试。测试结果显示,LTE-U具有对城市轨道交通CBTC、CCTV、PIS业务的承载能力。同时,LTE-U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LAA技术的TAU有待开发、Standalone技术的多载波聚合产品不成熟以及其他非授权频谱产品的竞争等,最终提出在城市轨道交通中部署LTE-U的建议。
    3  LTE-M信号及信令接口监测系统设计
    蒋海林,朱 烨,赵红礼,唐 涛
    2018(5):11-16.
    [摘要](94) [HTML](0) [PDF 731.74 K](69)
    摘要:
    研究LTE-M信号及信令接口监测系统的设计,首先介绍LTE-M系统的网络架构及其互联互通需要开放的接口,分析对LTE-M信号接口及信令接口进行监测和分析的重要性。重点介绍LTE-M接口监测系统的信号接口的监测功能,S1、S5、S6a和S10接口的协议栈及接口监测的内容,详细描述LTE-M接口监测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实现方式,最后展现接口监测系统所监测的内容。接口监测系统的实现和应用,将在城市轨道交通LTE-M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  轨道交通车地通信LTE特殊场景覆盖分析与解决方案
    徐淑鹏
    2018(5):17-21.
    [摘要](13) [HTML](0) [PDF 1.23 M](30)
    摘要:
    在国内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正在向网络化发展。轨道交通的线路、车站、车辆段、隧道区间等建设情况日趋复杂,使基于TD-LTE技术的车地通信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维护难度越来越大。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应保证车地业务的安全、可靠,减少信号干扰,应用新的技术满足轨道交通不断增长的需求。基于郑州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LTE综合承载方案,结合前期建设、运营的经验,针对轨道交通线网中多种复杂场景的应用分析,结合1.8 G频率资源优化配置,提出特殊场景下车地通信LTE覆盖解决方案,并对不同场景下空间隔离、频率隔离、共基站覆盖等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为实际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与工程实施方法。
    5  EUHT在广州地铁知识城支线中的应用
    朱云冲
    2018(5):22-26.
    [摘要](19) [HTML](0) [PDF 1.75 M](48)
    摘要:
    随着城市高速轨道交通(120 km/h以上)的建设,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802.11ac、802.11n)组建车地宽度网络已很难满足列车高速、高带宽、低时延的要求。EUHT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推广为车地宽带网络的选型提供技术支持。对广州地铁知识城支线EUHT的系统结构、技术要求、EBU布点、信号切换、网络同步、设施安装、业务测试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广州地铁知识城支线的应用成果表明EUHT可实现120 km/h速度下单列车30路高清视频图像实时上传,动态带宽达到300 Mb/s,为保障列车安全提供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160 km/h以上的地铁车地无线宽带网络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6  国内外轻轨概念的发展研究——轻轨之道:什么是轻轨?
    于松伟,周 敏,李 颖
    2018(5):27-34.
    [摘要](44) [HTML](0) [PDF 562.86 K](92)
    摘要:
    针对国内“什么是轻轨”这一定义多种、概念模糊、理解不清的局面,从“轻轨”名称来源入手,梳理国内外轻轨概念变化发展历程,追本溯源,分析沿革,突出特征,并通过国内实际建设案例分析,提出广义轻轨和狭义轻轨的概念。广义轻轨是以高架敷设为主的各类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统称;狭义轻轨则主要指基于模块化铰接车以及新型C车,以高架敷设方式为主的系统,其发展方向应该是路权、编组、运营更加灵活。最后对我国轻轨的可持续发展,从审批政策、标准规范、车辆装备3个层面提出建议。
    7  基于功能定位和速度效率的市域快线速度目标确定
    高国飞,付义龙,沈景炎
    2018(5):35-39.
    [摘要](18) [HTML](0) [PDF 512.63 K](34)
    摘要:
    为指导市域快线的规划设计以引导市域快线健康有序发展,分析轨道交通的分层体系以及各分层的相互关系和所处的位置,并对容易混淆的地铁、市域快线、市郊铁路、城际铁路等制式进行技术参数的详细对比分析。明确市域快线的属性及适用范围,特别是市域快线位于市区的线路和市区外围的线路应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及技术特征。确定市域快线速度目标值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和步骤,首次提出速度效率的概念,且市域快线应根据速度效率和站间距、旅行速度的关系来选择速度目标值,并明确了市域快线最高运行速度与站间距、速度效率、旅行速度之间的制约关系,市域快线要提高旅行速度应提高速度效率,而不仅仅是最高速度。
    8  新建轨道交通城市的投融资方案选择——基于城市经营管理的视角
    江瑞源
    2018(5):40-43.
    [摘要](29) [HTML](0) [PDF 511.09 K](60)
    摘要: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财务特征,从城市经营管理的角度,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投融资目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发展阶段的投融资选择方案,有效保障建设资金和运营补亏等资金需求;并进一步提出提高项目综合收益、将外部效益内部化、构建项目可持续发展机制等若干建议,为新建城市轨道交通长远谋划和统筹部署提供参考。
    9  城市轨道交通标准车站公共区布局模式研究
    吴伟涛
    2018(5):44-49.
    [摘要](11) [HTML](0) [PDF 4.15 M](34)
    摘要:
    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定义和界定,通过分析占比较大的标准车站公共区常规布置模式存在问题,从客流特征和人类行为心理影响因素出发,得出影响公共区布局优劣的关键因素,在于增加有效进站点选择和提高服务水平,并提出针对较大客流、较小客流及较大进站客流这3种客流特征所对应的车站空间布局模式解决方案,从规模、空间、功能、结构等方面分析其主要布局特征和优劣。尤其是针对目前国内地铁愈加普遍的安检要求,从运营安全出发,分析应具有的公共区布局特征。通过分析,明确地铁标准车站通用标准设计应具有的基本属性。
    10  城市轨道交通融合云平台探讨
    王 皓,杨承东
    2018(5):50-53.
    [摘要](30) [HTML](0) [PDF 671.57 K](42)
    摘要:
    针对现有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存在的信息孤岛、设备分散、网络资源浪费、安全管控弱、运维体系失调等问题,结合云计算在城轨行业应用的政治环境、政府响应、技术环境、现象后的本质、内部推动力等方面,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融合云平台的方案。该方案基于线网化IT资源建设,为ISCS、ACC、CCTV、PIS等业务提供基于IaaS层服务,并伴有车站降级运行和异地热迁移等策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解决了IT基础设施统一化、线网化的相关问题。论述主要业务系统的部署要点和建议,如综合监控系统的主备切换、AFC的扁平化层级、CCTV的带宽计算、PIS系统软件的可移植性等方面。
    11  深圳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新探索
    杨 良,闫 铭
    2018(5):54-59.
    [摘要](7) [HTML](0) [PDF 4.81 M](53)
    摘要:
    客流预测工作是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支撑,尤其是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灵活的投融资模式、运营管理的创新、线路功能的多样化对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圳市基于多年轨道客流预测经验积累,在预测方法、研究范围和精度等方面深入探索和创新,在传统的规划、工程设计客流预测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投融资方案研究、线路开通初期客流特征分析、旅游景区轨道客流分析等的客流预测工作,支撑具体项目推进,完善和补充客流预测工作体系。
    12  地铁地面站与商业体衔接设计——以广州地铁1号线坑口站为例
    王 洋
    2018(5):60-64.
    [摘要](23) [HTML](0) [PDF 2.82 M](44)
    摘要:
    为了解决地铁地面站与商业体衔接设计的原则与思路问题,提高地铁与地面物业连接开发的设计品质,通过对地铁地面站与商业体衔接的发展趋势及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探讨其基本的设计思路,并以广州地铁1号线坑口站与其相邻物业“荔胜广场”项目内的商业的衔接设计为例,对其设计思路进行探析。其中,设计原则主要有:直达性原则、引导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安全性原则。设计策略主要涉及缩短衔接距离、强化引导功能、美化路径环境及消防设计措施等。希望能为将来的地铁地面站与商业体衔接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13  安全距离长度对站前折返能力的影响分析
    鲁秋子
    2018(5):65-68.
    [摘要](7) [HTML](0) [PDF 514.53 K](45)
    摘要:
    折返站是限制轨道交通线路运营能力的关键点,因此折返站的设置在地铁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鉴于目前建设过程中车站尾部常常受到建设规模的制约,从信号系统设计的角度就站前折返安全距离长度对站前折返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根据IEEE制定的CBTC系统安全制动模型,推导安全距离计算模型,根据计算模型得出安全距离缩短后对信号系统ATO控制列车运行的影响。其次,通过仿真模拟列车站前折返全过程,绘制折返时间图解,研究站前折返能力的受制因素,分析列车安全距离缩短后对折返时间间隔的影响。最后,从信号系统设计的角度提出在安全距离受限的情况下有效、合理的解决方案。
    14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轨道交通票务系统设计研究
    侯培国,马 灿,张航飞,严 晨
    2018(5):69-75.
    [摘要](7) [HTML](0) [PDF 803.77 K](33)
    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的增加,轨道交通承载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如今迅猛发展的物联网技术可为解决轨道交通出行提供新思路,现提出基于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的智能轨道交通票务系统设计研究。本系统主要由嵌有RFID标签的交通卡、进站系统、里程记录系统和出站系统构成,与数据库大数据完美结合可以为乘客乘车提供便利,同时完善轨道交通收费的合理性。为了提高RFID阅读器识别标签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帧时隙的防碰撞算法,通过动态调整帧长达到标签被快速识别的效果,来提高整个城轨交通系统的效率,缓解人们的出行压力。
    15  土质地层中隧道上覆荷载计算研究
    宋 艺
    2018(5):76-80.
    [摘要](5) [HTML](0) [PDF 558.87 K](33)
    摘要:
    在隧道结构计算分析时,如何计算确定作用在隧道结构上的上覆荷载的大小及分布是设计的关键。对于土质地层中的隧道,埋深较浅时上覆荷载计算时常采用全部覆土重量,而当土层较厚,隧道埋深较大时通常会采用太沙基公式、普氏压力拱理论公式及隧道设计规范公式等,这些公式在选用时尚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比隧道在土质地层中几种公式计算的上覆荷载规律,分析各计算公式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推导出了隧道在土质地层中竖向荷载的建议计算公式,并通过全国各地区实测数据加以验证。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16  基于信息化的地铁安保区隧道结构设施内外关联技术
    曹秀丽,方恩权
    2018(5):81-85.
    [摘要](17) [HTML](0) [PDF 1.40 M](37)
    摘要:
    现有的地铁运营隧道结构病害检查与地铁安全保护区隧道设施保护管理各自独立,洞内结构病害信息与外部巡检信息无法进行实时的交互与分析。基于Web Service技术和Java编程语言,以某地铁某安全保护区运营隧道为实例,通过研究隧道结构设施内外关联技术,研制了Web端管理系统及手持巡检终端,实现了隧道结构洞内外信息的实时关联与获取,进而为运营期的隧道整体结构安全与控制提供信息化手段。
    1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及应用
    陈素敏,王馨霆,袁真秀,左战旗,郁金龙
    2018(5):86-91.
    [摘要](24) [HTML](0) [PDF 1.95 M](36)
    摘要: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是通过不同预报方法,在隧道施工中探明不良地质,降低工程风险的有效技术手段。不同预报手段的有效组合成为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关键,为了避免预报手段的随意组合、效率低下的问题,结合预报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及Yaahp软件进行多层次组合评价,定量化各种预报手段对预报最佳方案的权重,合理选择出以超前钻探为主,地质雷达、地质分析、TSP为辅的综合预报手段组合。经过城市地铁预报工作的实际应用,在应对地质环境复杂多变、环境影响因素较多的隧道预报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18  集电靴与接触轨集电系统研究综述
    李鲲鹏,黄德亮,关金发,陈伟杰,冯 超,陈吉刚
    2018(5):92-100.
    [摘要](82) [HTML](0) [PDF 1.06 M](127)
    摘要:
    阐述集电靴与接触轨的结构改进、运行现状和标准建设,以及集电靴、接触轨和靴轨接口的测试与仿真技术,并展望集电靴与接触轨集电系统的发展方向。现有集电靴种类较多,尚未形成通用的力学模型,需进一步构建集电靴动态性能试验台获取其关键力学参数。集电靴与接触轨的动态测量装置尚需进一步标定,以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集电靴与接触轨的动态仿真尚需实际测量数据验证其有效性。集电靴与接触轨系统接口的标准尚需进一步完善。
    19  完全有组织排水技术在地铁车辆段中的应用
    何瑞兰,任盼盼,赵 辰,吴春光
    2018(5):101-105.
    [摘要](24) [HTML](0) [PDF 2.07 M](66)
    摘要:
    地铁车辆段在地铁运营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工程实践中地铁车辆段常被暴雨侵袭出现积水,影响车辆段正常使用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种现状,以某地铁车辆段为例,结合完全有组织排水技术理念,探究车辆段有组织排水技术的应用方式。在对大量车辆段暴雨特点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其排水体制,提出针对雨水系统的以源头减排来实现削减洪峰流量,采用虹吸雨水、调蓄池等行之有效的有组织排水技术。
    20  基于多元化支付的自动售检票系统终端设备配置
    梁 笛
    2018(5):106-110.
    [摘要](24) [HTML](0) [PDF 1.21 M](33)
    摘要:
    自动售检票系统终端设备在引入多元化支付后,终端设备功能较传统设备有了调整,售票机、取票机的功能主要呈现“购票”、“取票”2种功能及“网络购票、现场取票”、“现场购票、现金支付”、“现场购票、网络支付”3种支付方式,依据上述2种功能、3种方式对售票机、取票机的配置比例进行研究;在多元化支付方式全方位引入自动检票机后,自动检票机则是功能需求的汇聚点,因此弱化售票机、取票机的使用率;乘客自助终端的配置应满足乘客便捷处理票卡的需求。研究表明引入多元化支付后,终端设备间相互制约,不同工况影响其他设备的配置,因此需要从一体化的理念整体考虑不同工况下各类设备的配置比例。
    21  地铁设备智能维修管理研究及展望
    郑大威,马 琳,燕 飞
    2018(5):111-116.
    [摘要](15) [HTML](0) [PDF 638.03 K](103)
    摘要:
    由于不同城市地铁建设的时序不同,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尤为重要。在维修作业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将6S管理理念有效地导入日常检修管理工作中,不断促进整个团队管理水平和检修生产效率提高。同时学习国内外地铁设备维修管理的成熟理论和实践,尝试建立一套智能信息化系统,从而提升设备维修作业效率。最后以北京地铁的设备维修管理为例,对其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智能信息化系统进行分析,并对未来智能维修的发展进行展望。
    22  城市轨道交通Y型交路应用分析与建议
    艾文伟
    2018(5):117-122.
    [摘要](4) [HTML](0) [PDF 1.52 M](86)
    摘要: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Y型交路的形式,列举Y型交路方案、交路特点、适用条件及交路方案制定的影响因素。对Y型交路交汇站进行重点分析,通过对交汇站设计要求、行车组织、客运组织、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及交汇站常用站型的梳理,提出Y型交路存在相互制约、灵活性差、存在运营风险等问题。结合上海地铁11号线的运营案例,总结上海地铁运营经验提出Y型交路的应用建议,更好地提升Y型交路在今后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性。
    23  地铁单向加车小交路方案研究
    陈福贵
    2018(5):123-129.
    [摘要](46) [HTML](0) [PDF 10.14 M](31)
    摘要:
    从减少运营列车配置和运营成本的角度,探讨一种更经济有效的列车运行交路设计方案。基于深圳地铁3号线的案例,提出单向加车小交路方案,对其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单向发车交路方案在节约车辆购置费、运营成本、场段规模等方面均有优势,可以提高运营效率,是缓解局部高峰客流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总结采用该方案的若干适用条件(客流潮汐现象明显、场段分布及规模适宜等),希望能为业内设计及运营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
    24  广深轨道交通执法体制的实践和思考
    陈辉煌
    2018(5):130-134.
    [摘要](8) [HTML](0) [PDF 481.13 K](30)
    摘要:
    由于我国目前在国家层面对轨道交通并没有进行统一的立法,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纷纷出台了自己的管理规定,内容各不相同,特别是执法体制不尽相同。广州和深圳是轨道交通发展较快的城市,两地在轨道交通执法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探索,采取的执法模式也各有特色,广州通过地方立法,赋予轨道运营公司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执法的权力,深圳采用委托执法的方式,由运管办(轨道运营公司)代行政部门在轨道交通保护区范围内进行执法活动。通过对两地的实践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思考我国轨道运营公司在轨道执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于在今后的立法中采取适应我国国情的执法模式。
    25  日本大阪轨道交通系统简析及启示
    张临辉,韦权伦,袁胜强,李朝阳,张 毅
    2018(5):135-141.
    [摘要](68) [HTML](0) [PDF 5.02 M](49)
    摘要:
    简析日本大阪轨道交通在线网结构、服务特征和运营组织方面的经验。日本大阪轨道交通系统由新干线、JR铁路、私营铁路、地铁和新交通5个层次组成,不同层次的轨道交通具有不同的服务和技术特征。新干线服务都市圈对外城际交通需求;JR铁路和私营铁路服务都市圈内市郊通勤需求,一般采用多交路组织和跨线运营模式,运营班次根据需求有特急、快速、普通等多种类型;地铁服务大阪市内部的交通出行,平均站距在0.6~1.2 km之间,而且还具有强大的运力提升空间;JR铁路、私营铁路和地铁间可实现直通运营;大阪中运量新交通主要起到衔接补充地铁、JR铁路和私营铁路的作用。最后借鉴大阪轨道交通的经验,提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新一轮发展过程中急需进行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的创新,以期切实落实公交优先,破解大城市交通发展困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