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7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武汉三阳路越江盾构复合地层 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李 鸿,吴惠明,王志华,罗赛楠
    2018(7):1-5.
    [摘要](129) [HTML](0) [PDF 4.35 M](45)
    摘要:
    详细阐述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工程越江盾构在粉细砂、泥岩与砾岩复合地层中所碰到的掘进困难和刀具 磨损严重的难题,通过对掘进困难、刀具磨损严重的原因分析,主要从盾构掘进参数、刀具配置、泥饼消除与防 治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与实践,形成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复合地层盾构施工关键技术措施,从而解决粉细砂、泥 岩与砾岩复合地层盾构施工的难题,同时也提出后续同类工程的改进方法。
    2  武汉三阳路越江盾构进洞施工技术
    何 昀
    2018(7):6-10.
    [摘要](57) [HTML](0) [PDF 2.30 M](42)
    摘要:
    文章从施工技术的角度,以武汉三阳路越江隧道工程为背景,分析了超浅覆土大直径盾构隧道进洞的工程风险,介绍了常规进洞施工的施工流程,以及进洞施工前地基加固、降水井布置、进洞接收基座制作和贯通测量等前期必要的准备工作,并提出了超浅覆土大直径盾构在加固区和接收工作井内两阶段常规进洞接收的施工安全控制技术。实践结果表明,文章所述的施工安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风险,确保盾构顺利进洞。可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3  武汉轨道交通 3 号线越江区间 穿越复杂地层处理措施
    李 刚,赵智博,陈 梁,何 李,刘御刚,陈剑波
    2018(7):11-15.
    [摘要](67) [HTML](0) [PDF 4.12 M](56)
    摘要:
    依托武汉轨道交通 3 号线王—宗区间工程,结合现场地质和环境条件,分析矿山法+盾构空推的组合工法 对穿越汉江复杂环境及地层的适应性。同时介绍王—宗区间组合工法的工法分界面的选取原则、组合工法盾构段 洞内盾构接收方案、空推段盾构反力不足管片无法顶紧的解决方案、由于初支内径远大于盾构管片外径导致的空 推段管片与初支的空隙填充的解决方案。武汉轨道交通 3 号线王—宗区间工程已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为类似的 越江工程提供参考。
    4  武汉越江隧道障碍物处理技术探讨
    夏站辉,叶 忠
    2018(7):16-20.
    [摘要](92) [HTML](0) [PDF 2.56 M](48)
    摘要:
    在掘进过程中如遇到地下障碍物将对盾构掘进造成较大影响,需要谨慎恰当处理。针对泥水平衡盾构在 掘进过程中遇到障碍物的技术难题,通过常规带压进仓和液氮冻结加固后带压进仓两种障碍物处理方案的比 选,采用液氮加固后带压进仓方案成功地进行障碍物的处理;冷冻加固处理障碍物的关键在于冻结体的形成质量, 工程施工中冷冻体温度保持在–10℃以下,整个冻胀融沉控制在 7 mm 以内,采用该工艺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供 类似工程参考。
    5  越江隧道泥岩段掘进技术研究
    赵 云
    2018(7):21-25.
    [摘要](85) [HTML](0) [PDF 998.03 K](42)
    摘要:
    以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穿越汉江段盾构掘进为背景,针对该泥岩段掘进速度慢、扭矩大、泥浆门堵塞、刀 盘结泥饼等技术难题,经过隧道领域专家论证及与高校技术合作,通过数据分析对比,针对性地采取进舱处理泥 饼、改良盾构机循环系统及刀盘冲刷系统、改良泥浆、优化掘进参数、优化掘进方式等措施,从而很大程度上解 决泥岩段掘进中遇到的问题,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6  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 穿越湘江施工技术
    李彦青
    2018(7):26-30.
    [摘要](62) [HTML](0) [PDF 1.09 M](51)
    摘要:
    在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江隧道施工中,为克服工程地质复杂、水压大、盾构掘进距离长等施工难点,通过 盾构机针对性设计、地质超前勘察、渣土改良、掘进参数优化、合理注浆管理等措施,总结出一套大直径土压平 衡盾构穿越湘江的施工方法,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7  高黏度泥岩中盾构掘进 综合技术研究
    林建平,骆超锋
    2018(7):31-36.
    [摘要](108) [HTML](0) [PDF 2.84 M](47)
    摘要:
    武汉地铁6号线十标琴台站~武胜路站区间是联系汉阳和汉口两个主城区的关键纽带,并下穿汉江。该区间盾构下穿汉江段具有地层复杂的特点,其开挖断面有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泥岩,泥岩矿物中黏土矿物含量高,这导致了在盾构掘进过程中刀盘易结泥饼,且由于微风化泥岩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已结泥饼的刀盘的磨损,严重影响盾构掘进。本文以此为依托背景,针对在高粘度泥岩土层中掘进时遇到的掘进参数恶化、刀盘过载跳停、仓压波动大等问题,采取了泥岩的X衍射实验报告分析和电子显微镜分析其组成成分等一系列手段,并结合整个施工过程系统地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之后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关于泥水平衡盾构施工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的高效组合方法,比如增加刀盘面部冲刷和优化泥浆的流变特性等。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有效的提高了掘进速度并节约了很多费用,这对类似盾构施工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8  直控式泥水盾构 江底浅埋段施工技术
    方东洋
    2018(7):37-40.
    [摘要](64) [HTML](0) [PDF 645.34 K](44)
    摘要:
    南宁地铁 3 号线青市区间越江隧道工程,盾构机在泥岩地层施工中存在刀盘结饼、渣土滞排等技术难题, 不仅降低盾构施工效率,更因渣土滞排导致江底段施工时易出现隧顶覆土击穿、盾尾密封失效等施工风险。通 过施工前对盾构机选型,针对泥岩地层段施工技术难题,对盾构机进行针对性设计、改造,在施工中控制及优 化掘进参数等,已有效缓解泥水盾构泥岩地层施工中刀盘结饼、渣土滞排等技术难题,提高泥水盾构泥岩地层 的施工效率,降低江底段泥水盾构的施工风险,对类似工程特别是泥水盾构江底浅埋段泥岩地层施工具有一定 的参考价值。
    9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 穿越建构筑物的沉降控制技术
    杨 燚
    2018(7):41-47.
    [摘要](70) [HTML](0) [PDF 3.94 M](64)
    摘要:
    分析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引起建构筑物沉降的机理,结合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工程施工实例,从穿越 建构筑物前、推进穿越中和穿越后 3 个方面应用沉降控制技术:在近距离侧穿重要建筑时进行隔离桩施工,增设 注浆管预处理;推进中合理调整切口压力、盾构姿态、管片间隙,严格控制盾尾油脂压注、同步注浆压力、注浆 量和浆液质量;穿越后复紧管片螺栓,采用特殊填充材料注浆加固。同时,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测数据分析管理和 信息化施工。现场实测数据表明,采用的沉降控制技术有效,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10  大直径泥水盾构长距离 下穿棚户区沉降分析及控制
    胡 浩
    2018(7):48-53.
    [摘要](82) [HTML](0) [PDF 661.86 K](45)
    摘要:
    大直径盾构长距离下穿老旧棚户区的沉降控制一直是地铁盾构施工的一大难题,本文以武汉地铁8号线Φ12.55m大直径泥水盾构长距离穿越长江隧道项目为工程背景,对大直径盾构下穿浅覆土棚户区沉降控制展开研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照沉降形成机理,首先对沉降控制方案进行分析,进而对现场4个试验段近40米的盾构施工现场监控反馈,分析沉降规律对实际施工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对泥浆、压力、克泥效、砂浆等关键步序的精细化施工把控,实现了下穿754m、460余座棚户沉降控制在2mm以内的目标,得到宝贵施工经验,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借鉴意义。
    11  泥水盾构钢套筒接收技术研究
    李 戈,代 兵
    2018(7):54-60.
    [摘要](43) [HTML](0) [PDF 1.07 M](41)
    摘要:
    本文以武汉地铁六号线琴台站~武胜路站区间泥水盾构左线接收为工程背景,针对武胜路站到达端头具有水位较高、埋深较大以及场地狭小等特点,泥水盾构到达接收过程容易发生漏水、涌砂等风险,选用素墙+钢套筒+辅助降水接收方案。对钢套筒进行了设计研究,包括筒体、后端盖、反力架等方面设计,详尽论述了泥水盾构法施工钢套筒接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确定端头加固的合理方法、钢套筒安装工艺流程、钢套筒各部件详细安装工法及流程、泥水盾构接收段的掘进工法等,可以为类似泥水盾构接收提供工程借鉴。
    12  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 潜水作业系统配套
    俞培德,苏志学,徐智良
    2018(7):61-65.
    [摘要](80) [HTML](0) [PDF 951.71 K](43)
    摘要:
    当盾构需要在4.0bar下进行带压作业时,选择哪种作业方式,整体效率取决于有效的工作时间与必需的减压时间。饱和作业突破了大深度条件下停留时间的限制,显著提升了带压作业的效率。本文着重介绍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饱和作业系统配套包含有盾构带压作业舱、地面居住舱、移动穿梭舱、氦气回收系统等严格按照国内外相关标准配套,保证人员带压作业施工安全。
    13  解除盾构刀盘泥包的 化学机理及实践
    乌效鸣,徐蓝波,魏林春,王 超,黄 源
    2018(7):66-71.
    [摘要](82) [HTML](0) [PDF 1.43 M](43)
    摘要:
    针对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工程中出现的刀盘严重泥包问题,运用表面化学理论分析泥包形成与解除的机理,聚焦在对2相界面亲和性的改变,来达到解除粘泥附着的目的。通过表面张力和润湿角测试,对比不同表面活性剂的脱附效能;采用泥饼粘附系数测定,评价综合浆材的实际效果,为盾构工程研配出高效的解泥包型泥浆体系。
    14  汕头市苏埃过海通道 泥水盾构针对性措施
    王杜娟,贺开伟,叶 超,王 静,苏志学
    2018(7):72-75.
    [摘要](69) [HTML](0) [PDF 3.89 M](42)
    摘要:
    结合汕头市苏埃通道的工程概况,分析出本工程存在高水压进仓作业困难、三段基岩凸起段掘进困难、浅覆土软弱地层压力控制精度要求高、刀盘结泥饼等工程施工重难点,提出相应的针对性措施。盾构机采用常压换刀刀盘设计,提高高水压环境下的换刀作业安全性及换刀效率;主驱动具备伸缩摆动功能,方便常压刀盘在硬岩地层中正面滚刀及边滚刀的更换;对泥浆循环系统进行针对性设计,降低盾构机堵仓滞排、刀盘结泥饼等风险。
    15  杭州市望江路过江隧道 大直径盾构施工风险控制
    陆鸿飞,李春军
    2018(7):76-79.
    [摘要](108) [HTML](0) [PDF 493.41 K](45)
    摘要:
    随着人们出行方式的提高,交通建设也在日益发展壮大,城市内的大直径盾构隧道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机遇,盾构法施工有着不影响地面交通、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噪音影响、施工不受天气气候的影响等优点,能够较经济、有效的完成施工,但要穿越江河湖海和地表构筑物,盾构施工安全风险的管控十分重要。本文以杭州市望江路过江隧道项目为例,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盾构选型、盾构始发、穿越钱塘江、盾构掘进、盾构姿态、盾构接收等风险的分析,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确保盾构顺利掘进,也为了今后的大直径盾构施工积累宝贵的经验。
    16  南京和燕路长江隧道 总体设计研究
    鲁志鹏
    2018(7):80-85.
    [摘要](91) [HTML](0) [PDF 10.96 M](40)
    摘要:
    南京和燕路长江隧道是国内水深最大、水压最高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也是首条一次性穿越强透水砂层、软硬不均复合地层、硬岩层、岩溶地层和区域断裂等多种复杂地质条件的水下隧道。本文结合工程建设环境条件、隧道施工安全与风险等因素,对工程总体设计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布置、疏散救援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合理的工程总体设计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7  杭州地铁 4 号线越江隧道设计 重难点与解决对策
    王 伟,蔡宗洋,张 戈
    2018(7):86-91.
    [摘要](112) [HTML](0) [PDF 4.32 M](60)
    摘要:
    杭州地铁4号线联庄站~水澄桥站区间隧道下穿钱塘江及两岸大堤,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法施工。由于受钱塘江潮汐、江水冲刷等影响,施工过程中需解决钱塘江大堤保护、高水压下盾构施工、江底联络通道施工以及有压气体等重难点问题。针对以上设计重难点,从多角度、分阶段地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思路,并通过现场实测结果验证了设计理论的正确性,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18  哈尔滨过江通道 公轨合建线路方案初步研究
    张 洋,张萌萌,马小龙
    2018(7):92-99.
    [摘要](185) [HTML](0) [PDF 11.96 M](39)
    摘要:
    哈尔滨日益增长的过江车流、客流以及城市过江发展要求,急需哈尔滨新增一处过江通道;经过对城市整体线网及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研究发现,轨道交通4号线与规划景阳街隧道在过江位置上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且两者在线由上基本一致,两者具备合并建设的条件;通过对合建方案的线位、建设形式、两者相互影响、与城市现状及规划的关系以及对城市交通服务功能的初步研究表明,哈尔滨轨道交通4号线过江隧道与规划景阳隧道合并建设是可行的合理,公轨合建方案具有快速联系江北新区、哈站区域、哈西区域;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的功能,起到“缓堵保畅”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江南区域与江北区域的联系,带动江北地区快速发展;从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角度具有重要意义。
    19  盾构法过江隧道埋深的确定方法
    张连才,张 洋,马小龙,何丽莎
    2018(7):100-104.
    [摘要](86) [HTML](0) [PDF 1.15 M](44)
    摘要:
    作为加速城市化进程和改善交通现状的重要途径,地铁线网日益密集,地铁建设进入高潮阶段,随之而 来的地铁区间穿江过海的情况逐渐增多,所以该类地铁隧道的设计技术问题需要重点深入研究。以哈尔滨地铁某 过松花江区间为依托,对过江隧道埋深的主要控制因素及过江隧道合理埋深进行研究。过江区间盾构隧道上方覆 土层过薄,可能会出现塌方或者涌水等严重事故。通过分析过江隧道埋深的主要控制因素,如两端车站埋深、隧 道纵向线路坡度、施工期间安全覆土、运营期间抗浮要求等,得出过江盾构隧道的设计埋深,总结出一套完整的 盾构法过江隧道埋深的确定方法,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20  含淤泥质土地层中地铁施工 引起地表沉降及防治对策
    郑志勇,陈文强,武明娟,徐海清
    2018(7):105-111.
    [摘要](94) [HTML](0) [PDF 625.69 K](45)
    摘要:
    随着大中城市地铁建设快速推进,在含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层的地区深入研究因地铁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能考虑多层地层分布情况的改进Peck经验公式方法,以武汉地铁2号线某区间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提出的改进Peck经验公式方法和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该区段地表沉降情况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软弱土层对于地铁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量最为明显,数值分析结果与地表沉降实测资料吻合程度较高;提高软弱土层的抗剪强度参数有益于改善地铁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情况。最后,本文针对研究区间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几点相应的软基处理防止地铁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防治措施建议。
    21  海底盾构隧道双层衬砌 柔性垫层研究
    何一韬,吴炜枫,罗泽军
    2018(7):112-117.
    [摘要](76) [HTML](0) [PDF 2.20 M](42)
    摘要:
    针对大连地铁5号线工程梭鱼湾南站单洞双线盾构区间隧道施工建设问题,探讨岩溶发育区海底隧地铁盾构隧道支护技术。考虑岩溶发育地区工程地质情况复杂及在特殊工况,如地震作用下,结构发生附加变形时的隧道安全,提出使用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及柔性柔性垫层,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方法,分析一定强制位移条件下,不同厚度及密度的柔性垫层对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内力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材料密度的增加,隧道外衬所受最大弯矩先减少后增加,而内衬所受最大弯矩先增大后减小。相同密度情况下,随着材料厚度的增加,外衬最大弯矩逐渐增大,内衬最大弯矩逐渐减小。当柔性垫层材料性能适中能提供充分的协调变形空间时,隧道内外衬砌能合理分配结构附加变形产生的内力,从而大幅提高隧道支护的安全性能。
    22  青岛地铁跨海隧道 泥水盾构机的改造应用
    孙 文,王 海
    2018(7):118-123.
    [摘要](113) [HTML](0) [PDF 4.58 M](42)
    摘要:
    青岛地铁八号线过海段区间段东大洋站~青岛北站,位于胶州湾东北部红岛东湾湾口海底。本项目为青岛地铁八号线的重要节点工程。该隧道全长7926m,具有距离长、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和不明障碍物等难点和风险。通过对砂性土和复合地层中隧道面稳定和地表沉降控制、粉质粘土和泥质砂岩中的刀盘结泥饼、岩层中刀具和刀盘的磨损、多处断层破碎带等工程重难点分析,本文阐述了如何根据复杂的水文地质和项目条件进行盾构机的针对性改造和风险控制,保障项目的工期和安全。
    23  复合地层下超大直径泥水盾构 刀具寿命分析及预测
    孙 晗
    2018(7):124-128.
    [摘要](74) [HTML](0) [PDF 2.61 M](38)
    摘要:
    在复合地层中采用盾构法进行隧道施工,由于缺少有效、直观的刀具磨损检测方法,存在着刀具使用不足或磨损严重的问题,而刀具更换是否及时合理,直接关系到施工进度及工程经济效益。结合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复合地层的地质特点和所使用盾构具备常压换刀功能的特殊性,对盾构刀具寿命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各类刀具在不同工况条件下使用的环数,以此对盾构刀具更换提供合理依据。
    24  梯度硬度滚刀刀圈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于庆增,左婵苗,张家年,喻中孝
    2018(7):129-133.
    [摘要](84) [HTML](0) [PDF 4.45 M](45)
    摘要:
    盾构和隧道掘进机(TBM)施工对盘形滚刀的设计及制造要求较高,特别是对滚刀刀圈的材料和热处理工 艺的要求更高。随着盾构和 TBM 施工工程增多,复杂地质条件难以准确预测,特别是在上软下硬地层中,普通 工艺的滚刀刀圈易出现刀圈崩块、断裂现象。针对上软下硬地层的地质条件,进行冷作模具钢刀圈材料成份和刀 圈刃型的设计,对滚刀刀圈梯度硬度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并通过项目现场试验,检验热处理工艺的效果。
    25  管片错台对盾构隧道接头 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
    杨战勇
    2018(7):134-140.
    [摘要](83) [HTML](0) [PDF 6.23 M](38)
    摘要:
    为分析管片错台对隧道结构受力性能影响。本文以某越江地铁盾构工程为依托,建立了管片接头三维精细化数值分析模型,结合等效荷载施加方式,重点分析了管片不同错台状态下接头螺栓、管片接触面的受力演变规律,揭示了管片错台对对盾构隧道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得出的主要结论有:随着错台量的增大,接头螺栓与螺栓孔间接触关系发生连续改变,影响接头螺栓受力性能;错台量越大、接头螺栓受力越大,受力集中部位从螺栓中部向螺栓两端转移,且接头螺栓所受剪应力明显增加;随着管片错台量的增大,管片接缝面混凝土实际应力发生了重分布,受力较大区域均向螺栓孔处汇集,最大、最小主应力极大值均处于螺栓孔内壁处。研究成果为盾构管片结构设计及整体安全性分析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26  隧道管片试验装置 被动土压力模拟系统研究
    杨 正
    2018(7):141-144.
    [摘要](78) [HTML](0) [PDF 1009.06 K](45)
    摘要:
    隧道管片整环试验加载装置用于模拟管片在土体中的受力,所施加荷载通常采用静态加载,均不考虑因管片变形而产生的被动土压力。为了更好地模拟实际工况,在原有试验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被动土压力模拟系统。试验中通过激光传感器实时测量管片形变量,并依据该形变量在液压闭环系统中完成试验荷载的实时调整,以模拟管片变形后产生的动土压力对管片结构受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很好的模拟出管片变形后对土体挤压产生的被动土压力,在本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下,试验所需的加载压力稳态误差不超过千分之五,更精确地反应出管片的实际受力状态。
    27  拱北隧道明挖基坑 富水软弱基底加固方案研究
    孟 鹏,崔 硕
    2018(7):145-150.
    [摘要](95) [HTML](0) [PDF 2.45 M](41)
    摘要:
    拱北隧道是建设在建筑物密集区的软土地层中的宽体隧道。以该隧道海域明挖段超大基坑的基底加固方 式为研究内容,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满堂、裙边及抽条 3 种不同加固方式对基底沉降变形及围护结构受 力变形的影响,为隧道的基底加固方式比选提供参考。计算表明,所选节段满堂加固对基底的沉降及隧道结构的 变形控制效果更佳,对围护结构的受力影响不大;裙边和抽条的加固效果相近。因此,在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节 段可以通过数值计算较好地模拟比较不同的隧道基底加固方案对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结合经济性指 标,选择最合理的加固方案。
    28  武汉地铁王-宗区间矿山段 拱顶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
    陈 梁,陈剑波,李 刚,刘御刚
    2018(7):151-156.
    [摘要](95) [HTML](0) [PDF 7.16 M](41)
    摘要:
    矿山法已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武汉市轨道交通3号线王家湾站-宗关站区间矿山法左隧道塌方事故为研究对象,经过现场诊断分析,认为拱顶塌方主要原因为:拱顶上方的10-2黏土层受裂隙水的浸泡,发生软化变为流塑状,进而引发涌泥突水造成塌方。本文重点介绍了塌方前后采取的处理措施:稳定左线塌方土体,加固右线已开挖段及左右线之间的土体。经过多方案比选,最终得到较为合理可行的复工方案。最后,本文针对地铁王-宗区间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总结,得到相关结论,可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29  越江隧道现浇混凝土 二次衬砌监理质量控制措施
    王敬波
    2018(7):157-163.
    [摘要](114) [HTML](0) [PDF 1.79 M](75)
    摘要:
    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越江隧道,是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中首次采用现浇砼复合二次衬砌的越江隧道,现浇混凝土复合衬砌结构,工艺复杂、工序繁多、特别是在隧道掘进过程中各工序之间交叉作业多,隧道内交通压力大;合理、科学的施工组织是做好施工质量的关键,做好内部结构的质量控制,既是工程本身的要求,也为今后越江隧道工程积累相关的经验。
    30  拱北隧道多台阶分部 暗挖方案研究
    张 军,程 勇,刘继国,魏龙海,熊昊翔
    2018(7):164-169.
    [摘要](98) [HTML](0) [PDF 2.85 M](59)
    摘要:
    拱北隧道暗挖段开挖断面约337m2,在管幕-冻结复合帷幕作为超前支护下,进行多台阶分部开挖。原设计采用5台阶15部开挖工法,结合科研成果和现场可操作性,通过方案比选,对暗挖方案进行了优化,推荐采用5台阶14部竖撑方案,并采用台阶法进行开挖。本文利用数值分析软件对五台阶15分区方案,五台阶14分区斜撑方案,五台阶14部竖撑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各工况下隧道结构受力规律及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三种开挖方案均能满足结构安全要求,但五台阶14分区斜撑和竖撑方案更有利于机械化开挖施工;2)斜撑方案相对竖撑方案受力较大,且拼装难度大,精度要求高,施工安全性低;3)采用台阶法相对于侧壁导坑法,边脚部的初期支护变形更小,有利于冻土与管幕的协同变形,提高复合帷幕的封水安全。
    31  内衬施作时机对双层衬砌 盾构隧道内力的影响
    刘恩奇,何一韬,巩一凡,李硕标
    2018(7):170-176.
    [摘要](85) [HTML](0) [PDF 1.31 M](41)
    摘要:
    双层衬砌是盾构隧道一种相对较新的结构形式,其被用来以期解决单层衬砌隧道在防水和受力等方面上的一些问题。但由于其结构相对更为复杂,目前工程界并无统一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本文以大连湾5号线火车站站到梭鱼湾南站跨海段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本双层衬砌隧道进行了2维荷载结构法有限元分析,研究内衬不同施作时机对于内外衬砌内力的影响。同时考虑到跨海隧道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还对卸载过程对于内衬的影响做了分析。结果显示,如果隧道承受的外荷载在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内外衬体现为协同受力,施作越晚,内衬承载越小。另一方面,若在施作内衬后外部荷载发生了卸载,会使得内衬产生拉应力,尤其是周期性的加载和卸载会使得内衬首先压应力和拉应力循环,这会对防水产生不利的影响。综上,内衬的施作时机对于两者之间的荷载分担有着巨大的影响,且内衬施作后如果卸载会对结构有较大不利影响,因此内外衬之间相互作用不宜过强,本文依托项目也改变了原有设计构想改为考虑采用柔性垫层的结构形式,未来相关设计与研究可就此问题予以必要的关注。
    32  武汉轨道交通 8 号线 越江区间通风系统研究
    李香凡
    2018(7):177-181.
    [摘要](95) [HTML](0) [PDF 2.61 M](41)
    摘要:
    介绍了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大直径盾构越江区间隧道的通风设计方案,特别对火灾工况,从排烟模式、风道漏风、风机配置等方面,比较了分段纵向通风和半横向通风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最终选定了分段纵向排烟方案。在火灾规模取值10.5MW条件下,利用SES软件对区间内典型火灾工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区间两端风机联合动作,采用集中设置排烟口的分段纵向排烟方案,可满足越江区间内火灾排烟临界风速及人员疏散要求。
    33  三阳路越江隧道中地铁与公路 BAS 与 FAS 设计方案
    丁 赟
    2018(7):182-185.
    [摘要](99) [HTML](0) [PDF 598.67 K](45)
    摘要:
    从目前实施的隧道项目出发,根据公铁合建隧道项目中的地铁与公路在隧道结构、房建、机电设备设置等方面的关系,结合疏散方案和运营模式,研究两种交通制式下FAS/BAS系统的独立或合并设置方案的优劣,确定方案为公路及地铁FAS系统之间互通信息,共用设备由公路FAS控制,发生火灾时,由地铁FAS系统通知公路FAS执行地铁火灾模式。地铁及公路BAS系统之间独立设置,不设置接口。该方案接口界面清晰、调试、维护方便。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