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存在的有关问题及建议
    杨永平,赵 东,边颜东
    2019(2):1-4.
    [摘要](40) [HTML](0) [PDF 417.30 K](139)
    摘要:
    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存在与上位规划不符、建设规划项目执行过程中方案随意调整、与其他交通方式不能衔接协调、规划用地难以落实、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与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上位规划协调、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的论证、加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交通一体化工作、加强轨道交通及相关设施用地控制、强化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建议。
    2  轻轨交通轨道特点与设备发展研究——轻轨之器
    于松伟,周 敏,甘建文,张 辉
    2019(2):5-11.
    [摘要](53) [HTML](0) [PDF 564.88 K](160)
    摘要:
    从轻轨与地铁、有轨电车对比的角度,阐述轻轨系统的轨道、供电、弱电等系统的特点和研究重点,进一步完善轻轨系统合理的功能定位和技术发展目标。在走行系统方面,轻轨包括钢轮钢轨和橡胶轮胎两类,需要根据不同轮轨特征进行轨道设计;在供电系统方面,除了遵循当前设计规范外,在做好轻轨系统的外部电源规划的基础上,建议针对轻轨特点研究确定供电配置标准和负荷等级;在弱电系统方面,结合当前新技术发展,提出综合化、智慧化趋势;最后从提高乘客服务水平与环保节能效能角度,提出电扶梯、通风空调等的配置要求,以提高轻轨交通的出行吸引力。
    3  轻轨的可持续发展——轻轨之势
    王汉军,于松伟,周 敏
    2019(2):12-18.
    [摘要](20) [HTML](0) [PDF 560.92 K](88)
    摘要:
    从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困境和问题着手,提出轻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一是从政策层面界定清楚轻轨的概念;二是需要统筹好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土地开发、交通枢纽、市政设施等规划,并做好建设时序规划;三是应因地制宜,选择最合适的系统制式;四是提出轻轨建设应根据城市和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模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运营效率。最后提出以十九大报告 “交通强国”战略为指引,推动轻轨建设的健康发展。
    4  北京地铁14号线技术创新综述
    徐 东
    2019(2):19-28.
    [摘要](38) [HTML](0) [PDF 6.09 M](162)
    摘要:
    北京地铁14号线是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一条L型大运量级骨干线,汲取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成熟经验,贯彻安全、环保、节能、绿色、人文等理念,在工程设计、施工、机电设备集成及安装、安全、环保、节能等领域进行诸多创新。因地制宜设计大中庭同步开发物业车站、大直径盾构扩挖车站、洞柱法暗挖3层结构形式的车站等多种车站建筑空间形态,开发深基坑连续墙施工、盾构机站内平移接收、既有线上方转体箱梁合龙等施工新工法工艺,为国内地铁设计与施工提供良好的技术储备。
    5  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车站配线设计及能力计算
    顾海艇,吕永波,刘朝阳
    2019(2):29-37.
    [摘要](31) [HTML](0) [PDF 1.21 M](124)
    摘要:
    互联互通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趋势,互联互通车站是实现不同线路间互联互通必不可少的关键节点。互联互通车站按照联通方向数量可分为Y型车站和X型车站,并分别设计其配线形式。运用列车模拟牵引计算和图解法,计算不同车站形式下的列车通过能力,并从车站规模、行车安全性、客流组织、通过能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一岛一侧Y型车站相比双岛四线Y型车站规模较小,系统通过能力可达到30对/h;相比双岛四线X型车站,四岛八线X型车站在行车组织、客流组织、通过能力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缺点是车站规模大。
    6  燕房线车辆段全自动运行行车组织的实现
    方杰伟,韩永宏
    2019(2):38-42.
    [摘要](53) [HTML](0) [PDF 3.47 M](152)
    摘要:
    北京地铁燕房线车辆段实现列车全自动出入段、洗车,通过车辆段控制中心(DCC)调度员上传列车派班计划,列车按照时刻表自动触发进路、自动运行。停车列检库增设地下通道,实现对进入全自动运行区域作业人员的防护。信号系统设置行车综合自动化系统(TIAS),车辆配备休眠唤醒模块和辅助驾驶设备(AOM)达到远程控制目的。全自动运行减少了人工排列进路,不需人工整备列车,车辆段行车指挥人员减少8人,值守司机作业时间减少1 h。后续全自动运行车辆段建议在停车列检库A端与B端间平交道下建设地下通道,减少库内人员穿行对行车造成的影响。
    7  价值工程在地铁车辆段平面设计方案比选中的应用
    刘乃宗
    2019(2):43-48.
    [摘要](18) [HTML](0) [PDF 664.85 K](55)
    摘要:
    地铁车辆段平面设计多方案比选是设计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合理确定车辆段平面布置最优方案至关重要。为了克服以往常用的以方案优缺点定性分析为主的技术经济比较法的不足,结合天津地铁7号线大寺车辆段平面设计案例,探讨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对其进行综合性量化评价和比选的方法。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功能分析和功能评价,确定设计方案的功能值和成本值,计算得到方案的价值。应用价值工程方法能够量化反映地铁车辆段平面设计方案的综合价值,价值数值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8  从供需角度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的编制
    李 明,王海霞
    2019(2):49-53.
    [摘要](9) [HTML](0) [PDF 481.27 K](64)
    摘要:
    作为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获批建设的前提,编制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显得愈发重要。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从供需分析角度来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的编制方法。提出规划编制的需求分析和供给策略两大模块,对两大模块应该包含的二级模块进行说明,指出各模块应该包含的主要内容,对核心内容进行重点说明,期望用化繁为简的方式对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编制的方法进行论述,为行业谋求一个更舒适的编制环境,并指出目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编制的其他因素,以供同行业者参考。
    9  昆明市域东西快线系统选型研究
    张丽莉,贺方会,张 晋
    2019(2):54-58.
    [摘要](23) [HTML](0) [PDF 603.06 K](64)
    摘要: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对市域快线建设需求巨大,其中系统选型是快线规划建设中的焦点之一。以昆明东西快线为研究对象,总结国内城市市域快线选型经验,分析建设规划阶段客流预测及工程方案对系统选型的要求,提出以速度、运能、舒适度、景观、工程可实施性为评价指标,综合比选城市轨道车辆A型车、B型车及国铁CRH6型动车组,初步提出适宜东西快线的系统制式,以期为今后大城市和都市圈市域铁路的系统制式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
    10  基于前景理论的轨道交通乘客路径选择模型
    黄婷婷,朱海燕,杨聚芬
    2019(2):59-63.
    [摘要](28) [HTML](0) [PDF 619.42 K](132)
    摘要:
    研究有限理性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路径选择问题。从出行费用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同类型乘客的出行时间、换乘时间、换乘次数和列车拥挤度4个因素的权重分析,建立乘客广义出行费用模型;并基于前景理论,建立以出行费用为参考点的路径选择模型,从而准确分析出乘客的选择偏好。实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乘客出行路径的分析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11  客流模拟评价在复杂换乘站设计中的应用
    贺腊妮,董秋丽
    2019(2):64-69.
    [摘要](10) [HTML](0) [PDF 3.19 M](82)
    摘要:
    复杂换乘站是指多线换乘兼对外客运枢纽车站,由于其功能和客流特征的复杂性,需采用客流模拟手段来辅助方案设计。在车站客流特征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成都火车南站的实际案例,提出对多线换乘兼对外客运枢纽车站进行客流模拟时,应兼顾车站的各项功能需求,针对客流特征细化模型参数,从而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和优化。对于多线换乘站设计方案应适当增大付费区空间,合理组织客流流线,避免流线交叉。对于衔接对外客运枢纽的车站,枢纽换乘区域应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便于组织客流,并应根据客流需求配备购票和安检设施,适当增加人工售票设施,同时还应加强导向标识的设计。
    12  成都市域快线穿越中心城区的线站位研究
    吕 昭,雷振国,冀锐奇
    2019(2):70-74.
    [摘要](14) [HTML](0) [PDF 9.52 M](89)
    摘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区域化的进程加快,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这种发展形势下,介于城市地铁和干线铁路之间的市域轨道交通系统的出现可以很好地解决市域范围内中、长距离的出行需求。其服务半径大、运行速度快、服务水平高等特点,可加强中心城区各区域以及与外围组团间的快速联系。以成都市轨道交通13号线市域快线为例,在分析其线路特点、客流特点和速度目标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站间距和平面线形两个影响中心城区速度目标的因素,通过加减站分析、平面线形优化分析以及越行站分析,对穿越中心城区的市域快线线站位进行研究,总结穿越中心城区的市域快线线站位研究过程中应力求考虑的层面,确保方案合理可行。
    13  地铁站前交叉渡线折返能力探讨
    李 琼
    2019(2):75-78.
    [摘要](35) [HTML](0) [PDF 1.20 M](76)
    摘要:
    站前折返虽不是目前地铁终点站常用的折返站型,但在场地受限等情况下,亦是解决列车折返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单股道的侧进直出、直进侧出折返作业以及双股道折返作业的技术过程分析,总结上述作业的折返能力计算公式,认为折返能力大小均与进路办理时间和进出站时间有关,单股道折返能力还与列车的停站时间有关,同时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取值、计算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种折返站采用不同道岔号码的折返能力进行计算比较,对如何提升折返能力提出建议。
    14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喻 晶
    2019(2):79-84.
    [摘要](16) [HTML](0) [PDF 1.10 M](77)
    摘要:
    结合青岛地铁3号线建设情况,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构成及其投资比例,阐述政府鼓励政策、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规划及青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对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指出产业规划、产业结构层次和市场竞争等有待突破的问题,从而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和政策扶持、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外引内联和战略合作4方面建议,以期为推动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5  穿越湘江水下岩溶发育区地铁盾构选型研究与应用
    蒋 磊,钟 可,戴 勇,苏保柱,姜卫卫,章 怡
    2019(2):85-90.
    [摘要](30) [HTML](0) [PDF 2.37 M](113)
    摘要:
    长沙地铁3号线越江隧道穿越湘江岩溶发育区,盾构施工风险高。针对沿线砾岩夹泥质砂岩复合地层、断裂破碎带和复杂岩溶地层等特殊地质条件,考虑水下高水压等因素影响,对地铁盾构选型进行研究。考虑不同施工风险,对盾构各关键部分进行设计与改进;对岩溶地层进行注浆预加固处理,分析泥水盾构对穿越复杂岩溶地层的适应性。采用改进的泥水盾构成功穿越湘江水下岩溶发育区,掘进效果良好,表明泥水盾构选型对穿越湘江水下岩溶发育区隧道的施工环境是合理且适应的。
    16  地铁运营线路盾构隧道上浮病害整治技术
    陆永芳,张 亮
    2019(2):91-95.
    [摘要](10) [HTML](0) [PDF 1.62 M](133)
    摘要:
    介绍地铁运营线路盾构隧道整体上浮病害发生的背景,分析上浮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情况,制订病害整治方案,经双液浆及单液浆注浆整治,上浮隧道大幅下沉回落,监测数据显示隧道结构趋于稳定,列车正常运行。工程实例采取的整治措施针对性强、可实施性好、效果显著,既为运营线路病害整治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类似病害问题整治提供实际借鉴。
    17  软土深基坑施工配合抢险总结与研究
    龙喜安
    2019(2):96-102.
    [摘要](16) [HTML](0) [PDF 2.52 M](129)
    摘要:
    以佛山地铁3号线美旗站深厚软土基坑工程施工为研究对象,收集和统计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与支撑内力变化情况,并将统计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围护结构受力变形与理论值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针对现场连续墙开裂问题及时进行应急处理,合理调整设计施工方案,实现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切实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结合现场施工配合抢险经历,对地铁车站软土深基坑工程围护结构从设计和施工方面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了深厚软土区域地铁地下车站建设技术,推动地铁地下围护结构形式选取合理化,为今后类似地质条件地铁车站深软土基坑工程围护结构方案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18  南京地铁移动支付的模式选择与战略思考
    许巧祥,李 灏,徐建国,李延伟
    2019(2):103-108.
    [摘要](36) [HTML](0) [PDF 572.36 K](58)
    摘要:
    轨道交通移动支付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应用,既考验着各地轨道交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综合管理能力,更挑战着国有企业感应市场变革、回应民生需求的现实能力。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地铁都已实现移动支付。调研发现,地铁移动支付主要有手机购票与手机过闸两种技术形式;业主主导、商业巨头主导与新领域企业主导3种商业合作模式。经多轮实地考察,南京地铁移动支付选择“二维码过闸”与“NFC过闸”相结合的技术方案。该方案是南京地铁根据自身条件,勇于创新变革,确保乘客安全而做出的战略选择。为了更好地在地铁交通领域实现移动支付,提出6点战略性思考:确保票务与客流信息的主动权;探索实施公私合作(PPP);注重地铁公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新;有效使用大数据信息并控制风险;主动适应技术创新常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技术壁垒。
    19  基于GOOSE通信的智能保护装置在青岛地铁中压供电网络的应用
    王凯建,隋佳斌,陈海辉
    2019(2):109-115.
    [摘要](27) [HTML](0) [PDF 813.10 K](111)
    摘要:
    大分区环网接线的中压供电网络在建设投资和运营能耗两方面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在地铁供电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结合青岛地铁11号线工程实践分析指出,大分区环网接线对继电保护的选择性及速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继电保护方案依靠时间级差配合满足选择性要求,会造成保护动作延时过长、与城网变电站保护匹配性差、设备热稳定性要求高等问题,已难以满足大分区环网接线的要求。因此,推荐在大分区环网接线的中压供电网络中采用基于GOOSE通信的智能保护配置方案。智能保护方案通过组建专用的GOOSE网络实现本站及相邻车站各智能保护装置之间的数据快速交换,并根据交换的数据信息对过电流保护进行逻辑判断以确定实际的故障发生位置,从而使最靠近故障点的保护装置快速动作。智能保护方案可从根本上解决继电保护的选择性、速动性问题,能够更好地匹配中压供电网络大分区环网接线方案。
    20  无锡地铁AFC系统“降造优化设计”的总结与思考
    钱振宇,张义鑫,石俊峰
    2019(2):116-119.
    [摘要](14) [HTML](0) [PDF 939.31 K](86)
    摘要:
    为建设节约型地铁,无锡地铁在新线建设起始阶段提出“降造优化设计”研究。结合AFC系统“降造优化设计”工作的开展,针对性地对已运营线路的方案进行分析,从设备全过程出发梳理出“降造优化设计”的思路,总结互联网电子支付优化,多线路中心优化,云计算优化,培训、维修系统资源共享,自动检票机门机形式优化,取消顶棚导向设计优化等方案,为无锡地铁和其他城市AFC系统的新线建设提供参考。
    21  现代有轨电车工程轨道系统特殊设计要点
    李 平
    2019(2):120-125.
    [摘要](39) [HTML](0) [PDF 1.97 M](167)
    摘要:
    现代有轨电车是构建城市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结合广州海珠区现代有轨电车工程的建设情况,对现代有轨电车轨道工程的钢轨、钢轨护套、道岔以及平交道口轨道等特殊设计要点进行探析。有轨电车线路多为地面敷设,且在平交道口需与社会车辆共享路权条件,采用槽型轨优势明显,提出适用于该工程的槽型轨型号;钢轨护套能够对钢轨起到杂散电流防护、弹性过渡及减振降噪的作用,建议进行一体化设计;有轨电车道岔的选型需充分发挥其号码小、全长短、线型设计灵活等特点,提出选型及设计建议;对于有重型车辆通行的平交路口,通过有限元分析,提出预防措施。
    22  现代有轨电车狭小场地车辆场的平面布置
    刘少伟,廖秋林,张礼舜
    2019(2):126-131.
    [摘要](9) [HTML](0) [PDF 1.43 M](67)
    摘要:
    在现代有轨电车建设中,如何通过有效措施节约车辆场的占地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立足于青岛市城阳区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工程车辆场的设计和施工实践,详细分析该工程实现狭小场地满足电车运营和功能保障的特点和难点,针对性提出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单体功能合并、梳子型道岔的使用、优化平面布置、出入线位置调整等。工程实践表明,采取的措施科学合理,有效解决狭小场地大型公共建筑的场地布置问题,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23  车载超级电容储能式有轨电车的充电轨设计及应用
    黄齐来,张 维,郭志奇
    2019(2):132-137.
    [摘要](10) [HTML](0) [PDF 1.06 M](89)
    摘要:
    车载超级电容储能供电制式已成为现代有轨电车项目的重要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该制式采用的充电装置是通过充电轨(经受电弓)向超级电容快速充电。针对充电轨的载流量和截面尺寸进行分析,提出载流量为2 000 A的新型充电轨;基于刚性悬挂结构进行优化,采用带齿槽道配合T型头螺栓的形式,方便现场调节和定位;阐述充电轨标准段的平面布置方案,结合武汉东湖高新区有轨电车项目,给出每个悬挂点的跨距及拉出值,并以算例验证挠度满足规范要求;设计充电系统回流方案,根据车辆取流状态下前后车轮的范围,确定车站两端绝缘节的最小距离。根据工程经验,提出减小站台处坡度、绝缘节避开信号无金属区、预留电缆敷设孔洞等注意事项。
    24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组合定位技术在现代有轨电车的应用研究
    刘瑞豪,何 涛
    2019(2):138-141.
    [摘要](12) [HTML](0) [PDF 539.17 K](67)
    摘要:
    针对现代有轨电车定位系统实时性、高精确度等要求,结合有轨电车工程设计的需求,设计一种新的有轨电车定位系统。系统采用组合定位方式,以GPS定位为主、DR/RFID定位为辅,采用分段式组合定位技术,在满足有轨电车工程中造价低的特点的同时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利用坐标转换对数据进行融合,再通过卡尔曼滤波对定位数据进行优化,从而有效地提高有轨电车的定位精度。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有轨电车的定位误差,提高定位精度和系统稳定性,满足行车要求。
    25  国内地铁与英美重载型自动扶梯主要技术要求对比
    江锦涛,赵 松
    2019(2):142-148.
    [摘要](33) [HTML](0) [PDF 647.23 K](178)
    摘要:
    结合国内地铁设计提出的公共交通重载型自动扶梯技术要求相对现行规范《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步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已大大提高的现状,从自动扶梯运行要求、主要技术参数、梯级设计与试验要求、舒适性指标对比分析国内地铁设计与美国公共运输协会《重载运输系统自动扶梯设计指南》、英国伦敦地铁《地铁重载型自动扶梯规范》有关公共交通重载型自动扶梯的技术要求,对国内地铁公共交通重载型自动扶梯的设计以及电梯行业编制相关规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