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0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创建“城市轨道交通学”的可行性探究
    于松伟,成 砚,贺 鹏,周 敏,胡映月,李 猛
    2021, 34(2):1-8.
    [摘要](497) [HTML](0) [PDF 565.30 K](1397)
    摘要:
    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战略性及复杂性入手,说明靠传统的工程思路解决问题的低效性,以及用新型的系统观念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继而在业内首次提出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有必要创建一门全新的交叉学科“城市轨道交通学”。随后,对创建“城市轨道交通学”的可行性,从国家学科设置管理、创建学科“三要素”及内外部条件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对城市轨道交通学的知识体系及创建路径,提出了初步设想,并重点论述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学”的方法论具有其理论合法性和实践合理性。期盼本文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学的知识体系及创建路径,能为行业提供一种思考方向。
    2  温州市域铁路发展现状及展望
    谢 军,杨介榜
    2021, 34(2):9-14.
    [摘要](269) [HTML](0) [PDF 955.90 K](575)
    摘要:
    温州市域铁路S1线开通运营后反映出客流水平不高、交通衔接不畅等问题,导致人们对S1线建设的质疑,进而对发展市域铁路产生困惑。结合国家对市域铁路的发展政策以及温州对轨道交通的期望与诉求,探讨市域铁路作为组团之间通勤化、快速度、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用地开发的支撑作用,为今后市域铁路建设提供思路,并针对温州市域铁路的未来发展,提出加快沿线用地开发、优化交通衔接方案、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合理制定技术标准以及优化轨道交通网络等措施。
    3  基于四网融合理念的青岛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对策研究
    王伟智,于春威
    2021, 34(2):15-20.
    [摘要](222) [HTML](0) [PDF 8.31 M](489)
    摘要: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及《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陆续印发,“四网融合”成为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总结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内涵功能和“四网融合”的实施路径。青岛都市圈作为新兴都市圈的典型代表,针对其大尺度、多阻隔的空间本底以及“圈层化、扁平化”的出行特征,以“建设轨道上的青岛都市圈”为目标,提出“圈层布局、差别配置”“打造轨道交通复合环湾通道”“构建多级枢纽体系”的发展对策,以扭转尽端式枢纽布局劣势,促使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体系的耦合,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都市圈陆路交通格局。
    4  市域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与特征探析
    吴赞阳
    2021, 34(2):21-28.
    [摘要](191) [HTML](0) [PDF 5.12 M](602)
    摘要:
    市域轨道交通从客流性质看包括城区客流、城郊客流和城区与辖县间的市域客流;从与地铁衔接看,有贯通运营、站点换乘等不同模式,其中,贯通运营模式将强化对市域客流及城郊客流的服务。为更准确地预测3类客流,支撑市域轨道运营模式决策,指出市域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需对传统“四阶段法”进行优化,应细分城区、城郊和市域3类客流,在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和方式划分等阶段进行分别建模,在流量分配阶段再汇总,进而应用国际流行的“拓展四阶段法”,新增反馈模块,将拥堵信息返回至前述阶段,以多次循环实现模型收敛平衡。以与无锡地铁1号线衔接的无锡至江阴市域轨道(简称锡澄线)为例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对站点换乘和贯通运营两种模式进行比较。预测表明,在贯通运营模式下,锡澄线本线远期日客运量增长16%、高峰小时断面增长7.8%。较好地支撑了锡澄线运营模式决策,所提方法可为其他地区都市圈市域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提供技术参考。
    5  市域D型车辆研制及其标准实践
    何丹炉,郭泽阔,李春峰,张冠男
    2021, 34(2):29-34.
    [摘要](219) [HTML](0) [PDF 703.56 K](728)
    摘要:
    域D型车辆是专为市域(郊)铁路自主研制的一款新型宽体客运车辆,车宽3 300 mm、25 kV供电,融高速动车组技术优势和城轨车辆运营特点于一体。针对市域铁路运营对车辆的要求,通过系统分析和优化设计,解决了大载客量与宽车体轻量化、快速运行与频繁起停、噪声控制等技术难题,创新研制了市域D型车辆;进而论述了温州S1线D型车辆的平面布置、编组形式、主要技术参数、主要系统技术方案。型式试验和运营统计表明,温州S1线市域D型车辆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从而印证了市域D型车辆相关标准的适用性、先进性。 关键词: 市域铁路;D型车辆;研制;标准;适用性;先进性
    6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形势和政策探讨
    江 永,明瑞利
    2021, 34(2):35-41.
    [摘要](242) [HTML](0) [PDF 1.19 M](525)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镇化和产业化的新形势将使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差异化发展阶段。从需求和能力两个角度,分析人口、财税、土地、金融等因素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影响,认为城镇人口增长、城市产业发展和政府财政能力将决定未来发展形势,中心城市及主要城市群将是主要市场,不同类型城市需求将有所差异,未来轨道交通制式将走向多元化以适应不同需求,客流效益、运营管理、投融资、综合开发等将更受关注,行业管理政策也应进行综合性、差异化、针对性的调控。
    7  5G通信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中的应用分析
    蒋海林,邵颖霞,赵红礼
    2021, 34(2):42-47.
    [摘要](228) [HTML](0) [PDF 591.99 K](489)
    摘要:
    中国国内5G系统已经开始商用,第一个5G系统演进版本的标准化已经完成。首先基于目前普遍采用的LTE-M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系统的概况和需求,分析了5G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在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环境中的适用性,最后讨论提出了未来5G通信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系统中的一些设计思路和方案,指出LTE-M加5G的NR-U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建设的可行方案。随着车地通信业务的发展,5G系统将可能应用于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中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8  城市轨道交通旅行速度影响因素分析及提升实践
    张知青
    2021, 34(2):48-53.
    [摘要](170) [HTML](0) [PDF 570.79 K](605)
    摘要:
    从不同地铁运营线路之间的旅行速度存在差异入手,分析影响旅行速度的主要因素及程度,包括平均站间距及最高运行速度、区间限速、列车运行等级、开关门效率、乘客乘降时间等,其中拟合了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的运营线路旅行速度与平均站间距之间的函数关系,为评价各线旅行速度的实际表现提供工具。最后结合运营线路旅行速度提升需求,从区间限速、列车运行等级、开关门效率、乘客乘降时间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思路,并给出了上海地铁的应用案例。
    9  北京地铁13号线运能提升改造综合实施方案剖析
    徐成永,贺 鹏,邱丽丽
    2021, 34(2):54-58.
    [摘要](354) [HTML](0) [PDF 3.67 M](624)
    摘要:
    从北京西北部轨道交通网和13号线运营现状存在问题出发,分析制约13号线能力提升的瓶颈。通过对“提升西直门站折返能力方案、基于拨线改造的列车扩编方案、基于车站扩编改造的线路拆分方案”的研究,提出13号线运能提升综合实施方案。采用线路拆分重组、新建+改造相结合、扩大编组(6B改为8B)等一系列改造,优化线网布局、破除13号线运营困局、提高线网服务水平和可达性。
    10  AFC系统互联网票务经济效益分析及探讨
    张瀛丹
    2021, 34(2):59-64.
    [摘要](172) [HTML](0) [PDF 664.33 K](440)
    摘要:
    从传统AFC业务模式和互联网票务业务模式分析对比出发,说明互联网票务业务的上线对于提高运营管理效率、降低运维及票务运作成本、提升乘客满意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有效地提升了地铁行业门户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整体服务质量。结合目前国内现状,重点探讨互联网票务上线以来的经济效益分析,旨在对既有工程运营进行总结,对后续工程实施进行指导。首先阐述了互联网票务相关业务及其流程,其次分析了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再次从设备、终端模块数量减少,票卡采购量减少,资源及能源消耗量降低、运营人力成本降低,设备故障率降低,无形收益等多方面多维度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给出未来指标上升空间的预测。研究成果对于后续互联网票务系统的建设和既有互联网票务业务的运营管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11  基于互联网数据挖掘的轨道交通车站步行可达性评估方法研究
    刘海洲,邵毅明,彭 挺
    2021, 34(2):79-85.
    [摘要](102) [HTML](0) [PDF 8.32 M](478)
    摘要:
    优化轨道交通车站步行可达性对于提升城市品质、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用地开发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既有研究在基础数据获取、评估技术方法等方面的不足,探索利用互联网快速获取现状步行网络数据的技术手段,并研究封闭小区背景下基于地块的可达性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所提出的轨道交通车站步行可达性评估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实现了基础数据获取与处理过程的半自动化,提高了评估工作的效率。基于地块的评估结果能够用于后期的相关空间统计分析等,延展了评估结果的应用场景。
    12  轨道交通快慢线平行运营条件下乘客路径选择行为研究
    张红健,韩宝明
    2021, 34(2):86-90.
    [摘要](147) [HTML](0) [PDF 983.47 K](637)
    摘要:
    基于快慢线票价一致的研究背景,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分线运营条件下乘客路径选择行为,按照乘客出行起讫点车站类型进行客流分类,考虑换乘时间和换乘次数对广义出行费用函数进行刻画,采用正态概率分布模型对案例中各类客流的路径选择概率进行求解。得出结论:快慢线列车开行比例较高情况下,当AB-AB类、AB-B类乘客乘坐慢车出行时间在21 min和41 min以上时,乘客将全部选择快车出行;而B-B类乘客在出行时间不低于52 min时才会考虑两次换乘方案。说明短距离出行时乘客倾向于选择直达方案;长距离出行时则更加倾向于选择能够实现快速出行的路径方案,尽管此种路径会牺牲一定的换乘次数,乘客会权衡换乘对总体出行时间的影响并选择最优路径出行。
    13  基于BC算法的地铁站台乘客分布建模及应用
    刘光通,孔德文,郑宣传,沈 瑜,董晓春
    2021, 34(2):91-98.
    [摘要](87) [HTML](0) [PDF 773.65 K](400)
    摘要:
    为定量化分析地铁站台客流组织方案的应用效果,实地收集乘客候车分布数据,统计分析候车位置选择的特性,研究发现乘客的候车位置选择具有集中性,并受行走距离、排队长度和候车区域容量影响。基于细菌趋药性(BC)算法原理,结合站台乘客候车位置选择特性,建立了站台乘客分布仿真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标定和验证。从实例站台的限流栏杆长度方面提出了优化方案,利用所建模型再现了实例站台的候车场景及优化方案,对优化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优化的限流栏杆设置方案实施后,站台候车区域客流平均密度在各客流条件下分别下降了0.02、0.07和0.09,可上车的人数分别增加了10、8及11人次,因此所提优化方案具备有效性,得到的模型及应用成果能为地铁车站运营管理方在站台客流控制策略的制定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
    14  轨道车辆健康评价系统设计
    陈美霞,吴 强,邓 然,宋小宁
    2021, 34(2):99-103.
    [摘要](92) [HTML](0) [PDF 905.10 K](408)
    摘要:
    随着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蓬勃发展,轨道车辆的使用规模不断扩大,对车辆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车辆健康管理作为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传统的人工定期检查已很难满足要求。首次提出了轨道车辆健康评价方法,包括子系统健康评价、车辆健康评价和线路健康评价,以牵引系统为例,从5个评价维度上,详细阐述了健康度的计算方法。由于采用车地实时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智能化、实时化和精细化的车辆健康评价系统,其评价结果和处理建议对车辆的运营和检修有着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
    15  圆砾地层深大基坑施工降水设计及应用研究
    连 正,申玉生,资晓鱼,游元明,王 进
    2021, 34(2):104-110.
    [摘要](87) [HTML](0) [PDF 3.36 M](288)
    摘要:
    在深大基坑施工过程中,地下水是影响深大基坑稳定性较为关键的因素,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深大基坑施工安全事故。目前,富水地质的大型基坑工程的降水设计及工艺要求严格,应用较少,因此需进行深入研究。依托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火车北站深大基坑的工程实例,结合车站周边水文地质特征,设计坑内降水井降水、坑外布置备用井的降水方案,并采用VisualModflow数值模拟软件对基坑降水方案进行模拟验算。计算结果表明:该降水方案能够满足基坑降水要求,同时基坑降水引起周边地表沉降在允许安全范围以内。同时,经现场监测数据进一步验证,火车北站基坑开挖期间,地下水位变化较为稳定,周边地表沉降符合规范要求。该降水方案对类似深大基坑降水设计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16  砂卵石潜水层回灌对临近同层降水工程影响研究
    肖双全,赵 刚,李凌宜,阚生雷,李大宁
    2021, 34(2):111-116.
    [摘要](92) [HTML](0) [PDF 2.91 M](410)
    摘要:
    回灌工程与降水工程结合是兼顾工程安全建设和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中心城区受到回灌场地和输水管线布设的限制,回灌区与降水区相距较近,回灌影响范围和降水影响范围有重叠,此时回灌和降水难免产生相互影响。以北京某地铁工程区间风井砂卵石潜水层降水回灌工程为例,结合现场试验、理论推导及数值分析,得出临近同层回灌使降水工程的基坑涌水量增加约40%,该研究对砂卵石等渗透性强潜水层回灌工程有一定工程指导意义。
    17  车辆段新型高等减振扣件应用研究
    黄 承,曾 飞,张文科,樊永欣,张用兵,马佳骏
    2021, 34(2):117-122.
    [摘要](63) [HTML](0) [PDF 753.60 K](391)
    摘要:
    针对当前轨道高等减振措施在车辆段应用中存在的不足,研制了一种施工维护方便、预紧力可调的车辆段库内高等减振扣件。为评估扣件使用效果,在某地铁线路车辆段进行了在线测试,测试内容包括隧道壁振动、钢轨位移、轮轨力、车内振动等。测试结果表明,在保证安全性和平稳性的同时,列车低速空载条件下新型扣件相比普通弹性分开式扣件减振效果可达8db以上,能够满足车辆段高等减振需求。
    18  基于现行规范的地铁应急照明设计探讨
    杜东平,陈 剗
    2021, 34(2):123-129.
    [摘要](73) [HTML](0) [PDF 1.04 M](394)
    摘要:
    针对应急照明现行规范在地铁上的设计差异及争议,通过对集中电源、区间疏散照明的配电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对电压偏差、应急照明照度的取值、公共区备用照明、区间方向标志灯、吊装标志灯等设置等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目前应急照明设计的一些具体方案及做法。对于集中电源的配电,建议根据消防负荷分布选择在车站两端设置消防小动力箱或疏散照明双切箱;消防应急灯具端子处电压偏差可按额定电压的20%核算;区间疏散照明建议选用10 W灯具,按10 m间距布置;公共区备用照明和吊装标志灯的设置,建议根据当地消防和运营要求决定;各场所的疏散照度值建议按较大值执行。
    19  基于TRNSYS的地铁车站公共区冷负荷预测模型
    马晓明,李晓锋,朱颖心
    2021, 34(2):130-136.
    [摘要](129) [HTML](0) [PDF 1.11 M](602)
    摘要:
    以地铁车站公共区负荷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继续完善地铁车站公共区负荷计算方法,用该负荷计算方法得到的数据作为输入参数,应用TRNSYS软件建立地铁车站公共区逐时负荷计算模型。以南方某屏蔽门地铁车站为例,用该站夏季某时间段的实测负荷数据对TRNSYS模型进行验证;并用该模型对负荷影响较大的因素做详细分析,挖掘该站的节能潜力,得到在关闭新风阀和提高车站控制温度时,该站公共区负荷可分别降低68%和42%。希望可以应用该方法为地铁车站公共区空调设计、运行和能耗管理提供一定指导。
    20  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设计的工程优化方案研究
    弓 剑
    2021, 34(2):137-141.
    [摘要](136) [HTML](0) [PDF 678.70 K](255)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FAO)根据自动化等级分为GoA3有人职守的全自动运行和GoA4无人职守的全自动运行。针对全自动运行系统“中心强化管控、故障快速恢复”的功能需求特点,阐述全自动运行的核心专业——信号系统,从GoA2级向GoA4级过渡中在系统架构和功能上优化设计方案的重要性。以中心直接管控列车为出发点,重点从中央集中管控、设备安全可靠、故障快速恢复等方面,提出了采用双活中心、全电子联锁、集雷达与视频分析技术于一体的智能探测设备的优化建议,为提高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提供参考。
    21  基于凸轮泵技术的地铁污水提升系统应用优化
    李 晓
    2021, 34(2):142-145.
    [摘要](26) [HTML](0) [PDF 583.65 K](403)
    摘要:
    通过对地铁车站传统污水池+污水泵技术、常规密闭水箱污水提升技术、真空污水提升技术的应用情况,结合运营需求,对基于凸轮泵污水提升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从解决痛点(如卫生条件差、清掏费用高)问题出发,以低维护和高可靠性(如高吸程、清底、双液位传感器控制和智能化)为目标,提出采用基于凸轮泵技术的地铁污水提升技术,从而解决污水池清底难题,改善运维条件,降低运维的难题和强度,结果显示整体运行效果良好,同时也给出今后进一步优化应用建议。
    22  突发事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弹性评估
    刘福华,殷 勇,陈锦渠
    2021, 34(2):146-151.
    [摘要](186) [HTML](0) [PDF 694.19 K](868)
    摘要:
    评估突发事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URT)网络弹性对于提升URT的运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考虑URT网络拓扑结构及乘客出行影响,提出能够反映URT网络运营服务质量的网络性能指标,并以突发事件下网络性能的恢复速率为指标衡量了URT网络的弹性,以成都地铁网络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URT网络运营服务损失与突发事件持续时间成正比,相比于非换乘站,换乘站运营中断将造成更大的URT网络运营服务损失;URT网络弹性与突发事件持续时间成反比,且换乘站具有比非换乘站更高的网络弹性。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分别提出正常运营情况下及发生突发事件情况下URT网络的弹性提升策略。
    23  英国曼彻斯特有轨电车规划建设运营经验与启示
    顾佳磊
    2021, 34(2):152-157.
    [摘要](170) [HTML](0) [PDF 6.19 M](519)
    摘要:
    介绍曼彻斯特现代有轨电车网络的建设背景、线网结构、运营组织、客流、票务、路权、车辆、多网融合等方面的情况。现代有轨电车作为曼彻斯特唯一的轨道交通模式,在其公共交通系统中承担着骨架线的作用,拥有英国最庞大的有轨电车系统。曼彻斯特有轨电车具有符合城市人口规模及城市布局的线网规划,高品质、差异化、多网融合的运营组织,其成功经验对于中国健康发展有轨电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