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36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 运行线路运营与建设统计分析
    范全永
    2023, 36(4):1-5.
    [摘要](359) [HTML](0) [PDF 628.58 K](474)
    摘要:
    统计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建设和运营情况,介绍全自动运行线路及线路规模、全自动 运行等级、开通时间,分析近年来国内全自动运行线路建设和运营里程增长趋势、各城市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建设 规模、全自动运行等级情况,以及信号和列车供货商情况。数据表明,截至 2021 年底,国内共计有 24 个城市建 设全自动运行线路 65 条,建设总里程 1 913 km,其中有 15 个城市已开通全自动运行线路,数量为 29 条,运营 总里程 932 km。采用自动化等级 GoA4 的线路共 58 条,占总线路数量的 89.2%,里程 1 683 km,占总里程的 87.9%; 采用 GoA3 的线路共 7 条,占总线路数量的 10.8%,里程 230 km,占总里程的 12.1%。统计结果表明,GoA4 自 动化等级已成为全自动运行线路的优先选择。国内全自动运行线路已有选用的全自动运行信号供货商 11 家,列 车供货商 10 家,且多为国内供货商,表明已实现自主知识产权,这有利于我国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的创新,从而 推动交通强国目标的实现。
    2  南京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 发展互动思考
    蔡玉萍,黄 娟,常炳阳,徐亚琨
    2023, 36(4):6-12.
    [摘要](121) [HTML](0) [PDF 12.47 M](270)
    摘要:
    从规划和实施效果两个层面,研究南京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间的相互影响。首先,通过梳理南京历版轨 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互动关系,阐述各时期、不同城市形态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对轨道交通线网布 局的需求,显示轨道交通“依据总规、支持总规”的属性;然后,通过剖析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 响,佐证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反作用,展现轨道交通“超越总规、回归总规”的作用。南京地铁在引领城市空 间拓展、支持中心体系构建、促进城市立体化和集约化建设、引导城市人口与产业分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互动中的问题展开思考,提出下阶段轨道交通发展策略:合理响应片区发展需求、 强化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调建设及科学引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等。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城市空间发展
    3  北京市郊铁路与城市融合发展 规划建议
    兰亚京,张 研,杨志刚
    2023, 36(4):13-17.
    [摘要](89) [HTML](0) [PDF 2.62 M](269)
    摘要:
    市郊铁路作为一种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在支撑现代化都市圈发展、提高地区综合交通承载能力、保障 远距离通勤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市郊铁路与城市融合发展,一直是北京轨道交通工作的重点。 系统分析北京现状市郊铁路的运行特征,挖掘影响客流效益重要因素,分析得出线路起终点设置区位、站点与城 市交通网络的衔接关系、以发车频次为代表的轨道服务水平等主要因素;并从城市功能布局、运营服务模式、网 络衔接关系等方面,借鉴国外典型城市的市郊铁路发展经验。在基于对未来北京人口就业、城市功能、空间结构 等发展宏观问题的战略分析上,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郊铁路与城市融合发展,从市郊铁路发展路径、城市功能布 局、网络融合形式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北京市郊铁路规划提出重要建议。
    4  山地组团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规划要点及实践 ——以贵阳为例
    朱 兰,赵 亮
    2023, 36(4):18-22.
    [摘要](77) [HTML](0) [PDF 6.99 M](213)
    摘要:
    山地组团城市受到山体、丘陵、河谷等自然条件制约,其城市形态、路网结构及交通特征与平原城市有 较为明显的区别,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线网布局。以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例,针对山地组团型城市特征,对 线网规划常规使用的面线点要素层次分析法进行优化,并分析总结山地组团城市在线网规划阶段的规划要点,为 后续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山地组团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在“面” 的分析中应重点对关键交通截面的轨道供需关系进行量化分析,根据需求并结合网络形态提出轨道供给方案;在 “线”的分析中应充分考虑和利用竖向关系进行线路规划,增加轨道交通的可达性;在“点”的分析中提出站点 布设应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并做好与周边用地的衔接。
    5  轨道交通复合型快线线站位研究 ——以厦门地铁 9 号线为例
    田 飞
    2023, 36(4):23-29.
    [摘要](81) [HTML](0) [PDF 4.47 M](244)
    摘要:
    为满足都市圈快速出行的要求、量化研究复合型快线的功能与线站位,提出“圈层—结构—走廊—沿线” 的宏观到微观的分析理论体系。以厦门地铁 9 号线为例,分析城市圈层,并建立基于交通态势的可达性模型、空 间句法模型,确定线路承担功能;在功能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对沿线走廊各方式竞合关系、沿线组团分级、沿线覆 盖需求的研究,最终确定适宜的速度目标值、线站位方案、运营方案。结果表明,在前期分析中,引进空间量化 分析方法确定的厦门地铁 9 号线复合型快线既能实现同安区快速进岛的目标,又能兼顾沿线覆盖率。
    6  深圳地铁 6 号线绿色低碳建设 探索与实践
    周 超
    2023, 36(4):30-34.
    [摘要](118) [HTML](0) [PDF 2.73 M](230)
    摘要: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也面临建设成本不断增加、能源 消耗和碳减排压力与日俱增等现实问题。深圳地铁 6 号线在建设中倡导绿色低碳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 过综合选线、综合减振降噪、预制装配式和预留预埋等创新技术应用,其建设成本大幅低于同期建设的其他线路, 提升工程建设品质,实现轨道交通绿色建造;同时,通过应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海绵城市、云平台、再生制动能 量吸收、牵引网组合开关柜及空气品质提升等技术,大幅降低运营期能耗,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低碳运营。深圳地 铁 6 号线从设计出发,对建设、运营期进行诸多探索和实践,为城市轨道交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挖掘节能减排 潜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借鉴。
    7  厦门轨道交通建设数字化转型 实践与思考
    史永飞
    2023, 36(4):35-39.
    [摘要](70) [HTML](0) [PDF 2.61 M](318)
    摘要:
    数字化转型是轨道交通建设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通过深入分析传统轨道交通行业在生产经营 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厦门轨道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出发,阐述厦门地铁在建设过程中 的总体流程和数字化实践过程。厦门地铁建设探索传统工程建设与数字技术有机结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制定以 建设数字底座、开展数据治理、建设智慧地铁和完善企业管理的实施路径。同时,厦门地铁在信息模型、智能乘 客服务、智能运输组织、流量经济等方面开展数字化转型建设的初步尝试,不仅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和智慧 场景应用的进步,而且为企业和轨道交通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数字化基础。
    8  市域快轨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方法
    高国飞,杜港德,鞠 昕,郑 汉
    2023, 36(4):40-47.
    [摘要](85) [HTML](0) [PDF 887.22 K](338)
    摘要:
    基于市域快轨列车控制方式和运输组织模式,综合考虑列车长度、运行速度、制动距离、安全防护 距离及车站作业时间等影响因素,借鉴铁路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思路,归纳出市域快轨列车间隔时间类型及定 义,并针对不同越行条件下的各种间隔时间提出计算方法。以国内某市域快轨线路进行实例分析,计算结果 表明:区间追踪间隔时间为 45~52 s,起车附加时间为 22~56 s,停车附加时间为 19~46 s,列车到通间隔 时间为 45~51 s,通发间隔时间为 18~19 s。与 OpenTrack 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理论计算结果平均误差约为 0.21。列车间隔时间理论计算方法的提出,为市域快轨系统运输组织计划编制过程提供了关键参数选取的参 考依据。
    9  基于胎-梁耦合的湿滑跨座式 单轨梁面抗滑性能研究
    赵 阳,雷振国,陈柏坤
    2023, 36(4):48-53.
    [摘要](42) [HTML](0) [PDF 2.89 M](187)
    摘要:
    为了确保跨座式单轨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行车安全,针对跨座式单轨车辆在雨天、冰雪、潮湿环境下的 运行状态进行研究。基于流-固耦合算法(CEL)和有限元方法构建耦合关联的轮胎-梁面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 积水深度、不同行车速度条件下,轮轨垂向力和轮轨应力等参数的变化情况,解析水膜厚度与轮轨垂向力以及轮 胎应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接触参数数值变化受到梁面抗滑性能影响,这是引发行车安全问题的主要诱 因。车辆轮胎接触垂向力随着梁面积水厚度的增加快速降低,从而引起车轮漂移、瞬间打滑现象。研究成果可为 跨座式单轨制定行车安全的保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0  地铁停车线段大断面顶管工法的 论证与实践
    苏江川
    2023, 36(4):54-62.
    [摘要](34) [HTML](0) [PDF 6.89 M](151)
    摘要:
    地铁停车线通常与车站一起采用明挖工法施工,而随着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开发和完善,明挖方案因 施工占地大等问题,对周边环境影响越来越大。针对此问题,以福州地铁某区间为例,结合地铁停车配线选 型优化和施工工法比选论证,提出单停车线段区间采用矩形单洞双线顶管方案;并结合地铁各相关专业需求 和受力分析,确定外宽高为 10.8 m×7.5 m 的类矩形超大断面顶管。该方案已通过工程实践:顶管总长约 190 m, 覆土埋深约 10 m,平均月掘进长度约 54 m;顶管顶进施工过程最大顶力约 4 890 t;与理论最大顶力基本一 致;隧道纵向地表累计变形为–17~2 mm。上述论证与实践以期为超大断面顶管隧道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 参考。
    11  直线电机驱动的地铁车辆 防护曲线研究与验证
    徐恭德,苗 峰,马法运,刘 澳,崔 雷
    2023, 36(4):63-69.
    [摘要](41) [HTML](0) [PDF 1.01 M](222)
    摘要:
    直线电机驱动的地铁车辆在牵引或电制动时不受轮轨黏着的限制,将电制动介入紧急制动能提升制动 性能。出于安全性考虑,车辆依据防护曲线实时监测电紧急制动性能。为准确计算防护曲线,分析执行装置 的施加过程,对紧急制动性能建模;拟合并分析各执行装置的理论性能,得出瞬时理论紧急制动性能;结合 性能模型和瞬时理论性能,推导出电紧急制动性能的临界条件;从安全性和可用性角度出发,对临界条件进 行优化,求解出车辆的防护曲线。通过北京机场线车辆试验表明,车辆在 110 km/h 速度等级下,判定系数取 0.92,调整系数取–0.12 时,减速度安全余量为 2.7%,制动距离安全余量为 5.3%,验证防护曲线的安全性和 可用性。
    12  FAO 核心子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 评价方法研究
    仲伟强,刘 超,黄抗强,刘启洋,胡妃俨,龚韬懿
    2023, 36(4):70-74.
    [摘要](60) [HTML](0) [PDF 601.63 K](281)
    摘要:
    为探究如何更加实际地评价全自动运行(FAO)系统核心子系统功能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IL),通过研究欧 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标准中风险模型的构造,给出风险降低因素(RRF)的定义;通过定义的风险降低 因素,建立可容忍事故率(TAR)与可容忍危害率(THR)的换算关系,进而评估出 FAO 系统核心子系统功能次级危 害的可容忍危害率;最后通过其与安全完整性等级的对应关系,得到核心子系统功能的安全完整性等级。应用结 果表明:结合实际的 FAO 工程项目应用成果,给出风险降低因素中各要素的具体示例,可供借鉴;与直接采用 可容忍事故率保守估计安全完整性等级的方法相比,在考虑风险降低因素后评估得到的安全完整性等级更接近实 际情况。
    13  地铁基础减振地段钢轨异常波磨 治理方案研究
    杨广武,郭建平,彭 华,王 进,常素良
    2023, 36(4):75-81.
    [摘要](45) [HTML](0) [PDF 1.76 M](184)
    摘要:
    针对地铁线路产生的钢轨异常波磨问题,调研了某地铁线路的钢轨波磨情况以及基本特征,对轨道刚度、 钢轨廓形、轨距以及轨道动力特征进行测试,提出钢轨异常波磨的治理思路,并对波磨治理效果进行跟踪测试, 提出既有线以及新建地铁线路钢轨波磨的治理以及预防方案。研究表明:地铁钢轨波磨较为严重,波长在 25~ 100 mm 之间;轨道垂向刚度、横向刚度整体较弱,钢轨位移大,保持轨距能力差,轮轨关系恶化,在特定频段 范围内轮轨振动加剧,从而引起钢轨波磨的产生和发展。通过更换扣件及垫板、轨道精测精调、钢轨打磨措施可 以使车内噪声降低 5~10 dB,轨面不平顺显著降低,打磨周期延长至 1 倍以上;既有线路可通过“细调查、调参 数、精维修、动态检查”治理钢轨波磨,新建地铁线路应在规划、设计、运营维护、动态验收阶段严格把关,合 理采用减振轨道,避免钢轨异常波磨的产生和发展。
    14  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监测 智能预警装置研究
    马晓华,陈 鹏,曲 村
    2023, 36(4):82-85.
    [摘要](41) [HTML](0) [PDF 1.92 M](292)
    摘要: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噪声投诉多的现状,振动噪声问题亟须向“预警主动防控”模式转化,开发振 动噪声监测的智能预警装置迫在眉睫,通过此装置对敏感点位进行实时监测,掌握随着时间演变线路劣化状态。 此装置包含:振动噪声状态监测模块、振动噪声预警模块、预警数据信息共享模块。振动噪声状态监测模块完成 现状数据的采集,实时传送到服务器中,并将每个实时步序进行存储。然后通过振动噪声预警模块将测试数据和 类似工程历史数据报表对比分析,实现振动噪声状态的评估,将临近的振动噪声超标的点位进行历史数据对比和 模拟分析,对临近设定分级的阈值进行预警。预警启动后养护维修部门结合预警应对建议,调取异常监测系统相 关数据和现场踏勘,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最终实现轨道交通振动噪声投诉整治由“接诉被动补救”向“预警主 动防控”模式的转型。
    15  MJS 联合微扰动注浆在地铁隧道 收敛变形整治中的应用研究
    陈 璞,吴 勇,杨 康,张 霄,丁 智
    2023, 36(4):86-92.
    [摘要](67) [HTML](0) [PDF 938.71 K](234)
    摘要:
    为进一步提升运营地铁隧道收敛变形的综合整治效果,提出 MJS 联合微扰动注浆整治技术,并应用于 杭州某运营地铁隧道收敛变形整治施工工程。通过分析整治施工前后隧道变形动态跟踪的监测数据与隧道断面 扫描成果,探讨联合整治对于隧道变形的整治效果,总结微扰动注浆施工引起隧道收敛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 表明:MJS 联合微扰动注浆施工对于地铁隧道收敛变形整治效果显著,有效解决注浆结束后隧道收敛二次回弹 及注浆期间隧道产生附加变形的问题;微扰动注浆施工应重点保证前两次注浆的施工质量,并控制同一注浆孔 位间隔时间。
    16  软土地区地铁区间两侧深基坑 对称开挖影响分析
    蔡宗洋,张 戈,潘 毫
    2023, 36(4):93-98.
    [摘要](56) [HTML](0) [PDF 5.64 M](169)
    摘要:
    以杭州软土地区某紧邻地铁区间两侧对称开挖深基坑工程为背景,运用三维数值模拟及实测数据剖析等 手段,分析双侧对称开挖基坑对运营地铁区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开挖深度的前提下,两侧基坑平面 尺寸差异为既有地铁区间水平位移变形的重要影响因素;软土地区基坑拆撑、回筑阶段的变形增量不可忽视, 最大占比超过了总变形量的 25%;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围护结构及桩基工程施工对邻近地铁区间影响较为显著。 本工程采用分区对称开挖,加强围护体系刚度等变形控制措施总体保障了邻近地铁的运营安全,为类似工程的设 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17  矿山法隧道下穿高层建筑 锚杆基础影响分析
    李艳春,邬 泽
    2023, 36(4):99-106.
    [摘要](34) [HTML](0) [PDF 4.21 M](143)
    摘要:
    为保证矿山法隧道下穿浅基础高层建筑的安全性,确保高层建筑抗倾覆能力不被削弱,采用有限元分析 方法,结合规范要求,分析矿山法在隧道下穿浅基础高层建筑过程中建筑抗拔锚杆基础受到的影响;对比地层加 固前后锚杆基础的受力状态,分析地层加固的作用效果。有限元分析及规范公式计算表明:隧道开挖引起锚杆基 础周边地层向隧道方向位移变形,对锚杆基础起到拉力作用,导致高层建筑的抗倾覆安全系数降低;地层注浆加 固措施能有效减少隧道施工对锚杆基础的影响,注浆范围可根据隧道施工影响线进行优化。
    18  装配式空心钢管混凝土支撑技术 研究及应用
    欧阳冬,罗会平,陈剑伟,韩 旭,陈志军,段思远
    2023, 36(4):107-113.
    [摘要](48) [HTML](0) [PDF 4.20 M](195)
    摘要: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空心钢管混凝土支撑。为了研究其受力性能并将其应用于地 下车站深基坑工程中,设计并加工 2 个足尺寸空心钢管混凝土支撑试件,完成轴压加载试验,2 个支撑试件最后 均发生了混凝土压碎破坏,同时得到试件承载力指标。采用 ABAQUS 有限元软件建立空心钢管混凝土支撑的数 值模型,开展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的有限元分析,所得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有限 元模型的准确性。试验和有限元结果充分表明所提出的新型装配式空心钢管混凝土支撑满足常规工程设计要 求,已成功应用于“汤马区间”2 号风井工程,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和装配式钢管支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该新型支撑可以显著降低碳排放量和经济成本。
    19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与地铁车站 出地面口部整合设计研究
    刘文波,王红艺
    2023, 36(4):114-119.
    [摘要](38) [HTML](0) [PDF 3.41 M](177)
    摘要:
    结合城市发展中对地下空间集约化利用和改善地面景观环境的要求,在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与地铁同 步建设的过程中,有必要实现综合管廊节点与地铁车站出地面口部整合设计。整合设计避免地下空间利用出现矛 盾和相互干扰,有利于美化城市景观、增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提高城市综合 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首先梳理综合管廊节点、地铁车站附属设施分类,根据分类将管廊节点与地铁车站 附属设施进行组合。通过分析各口部功能,初步得出 48 种口部组合方式。在统筹考虑组合方式对通风功能及人 员进出功能影响的基础上,最终提出 4 类、共 14 种整合思路,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整合优势。研究成果能够为 后续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0  城市轨道交通超高速移动通信 冗余组网方案研究
    葛淑云,李慧娟
    2023, 36(4):120-124.
    [摘要](43) [HTML](0) [PDF 852.60 K](221)
    摘要:
    超高速移动通信技术(EUHT-5G)具有高带宽、低时延、高稳定、低功耗等优势,可以应用到城市轨道交 通领域的新一代超高速移动通信技术,并在广州地铁和北京地铁进行了商用。通过研究 EUHT-5G 系统承载的业 务和频率规划方案,在 EUHT-5G 系统架构基础上分析中心层冗余、接入层冗余和电源冗余方案。通过冗余方案 分析,为后续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改造或新建项目 EUHT-5G 冗余组网提供参考依据。
    21  轨道交通车站空调系统模型预测 控制方法及其节能性分析
    韩 星,陈 峥,熊泽宇
    2023, 36(4):125-129.
    [摘要](36) [HTML](0) [PDF 1.44 M](192)
    摘要:
    由于轨道交通的能耗增长迅速,因此节能已成为轨道交通行业的重要关注点。分析车站空调系统目前所 采用的控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对该方法的滚动预测、优化目标与约束条件、全局 寻优等进行描述,并对该方法的使用效果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模型预测控制轨道交通车站空调系统 后,能耗降低 12.7%,夏季用电峰值负荷降低约 35%。
    22  广州地铁 3 号线拆解改造 对客流的影响
    阮 莹,唐 清,李凯明
    2023, 36(4):130-135.
    [摘要](168) [HTML](0) [PDF 1.58 M](253)
    摘要:
    为研究广州地铁 3 号线未来客流演变趋势和客流压力缓解办法,首先分析 3 号线现状客流特征,从运输 组织层面探讨 3 号线 Y 型交路方案优化的可能性,然后立足线网规划中提出的 3 号线、10 号线拆解改造的设想, 基于广州市交通模型分析未来几年不同轨网供给条件下不拆解情形、拆解情形两种运输形式对客流的影响。结果 表明:当前 3 号线客流压力在运输组织层面优化空间较小,不拆解情形下 3 号线未来几年仍将面临较大的客流压 力,北延线最大断面满载率将达 140%以上,体育西路最大换乘量将超过 60 万人次/d,但随着平行线路近期的陆 续开通,客流压力将得到缓解;若 3 号线拆解,北段运能提升,高峰断面客流压力得到快速缓解,体育西路最大 换乘量亦将低于疫情前的最大值,但拆解期间有一定负面影响。应综合考虑拆解前后客流影响和施工期间的社会 影响,决定 3 号线未来是否拆解改造。
    23  市区线与郊区线贯通运营实践与思考 ——以北京地铁 1 号线与八通线为例
    徐成永,李天石,张小伟
    2023, 36(4):136-145.
    [摘要](82) [HTML](0) [PDF 4.59 M](207)
    摘要:
    为研究市区线与郊区线贯通运营的情况,以北京地铁 1 号线与八通线为例,总结贯通运营的条件、 技术标准、实施方案等。回顾 1 号线和八通线的建设历史,梳理一八贯通的规划条件,总结国外轨道交通市 区线与郊区线衔接的经验,借鉴东京案例,分析八通线在早期规划设计阶段的不足,论述一八贯通改造的必 要性,整合贯通改造技术标准,提出不低于既有线建设阶段设计标准的原则,并通过比选确定采用 4 组道岔 连接的贯通方案,方案兼顾贯通和分段两种运营组织模式,既能提供更精细化的客运组织,又能起到降本增 效的作用,最后为了在施工中保持线路运营和场段功能,采用三阶段方案逐步贯通,取得良好的改造效果。 新中国第一条地铁线——北京地铁 1 号线为优化线路衔接关系进行的成功改造,谱写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 史上新的篇章。
    24  城市轨道交通有砟轨道的应用 及养护维修探讨
    陈 鹏,谢家乐,井国庆
    2023, 36(4):146-153.
    [摘要](87) [HTML](0) [PDF 3.32 M](188)
    摘要:
    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围绕有砟轨道技 术在城轨线路中的应用及其养护维修进行探讨,可为城市轨道交通高效、高质量发展提供研究思路。基于对传统 铁路有砟道床服役年限的总结,通过线路年通过量计算不同制式城轨线路中的有砟道床服役寿命,并进一步针对 地面线及高架线城轨有砟道床开展结构选型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城轨有砟道床养护维修相关新型机械及 维修工艺进行介绍,为有砟轨道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25  国外地铁线网调度指挥模式 对北京地铁的启示
    禹丹丹,陈 文,徐晓波,程 浩,卢 恺
    2023, 36(4):154-160.
    [摘要](79) [HTML](0) [PDF 3.99 M](264)
    摘要:
    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控制普遍采用单线运行控制模式,在调度指挥管理成本、组织效率及建 设运营成本等方面的不足随着线网运营规模扩大而日益凸显。针对该问题,北京地铁尝试探索更为科学和经济的 集约化线网调度指挥新型模式。从运营控制和调度管理角度深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调度指挥模式特点,并 选取国外典型地铁“分散控制、集中管理”“集中控制、集中管理”的线网调度指挥模式为对象,详细分析其调 度指挥组织架构及其系统建设特点。最后,通过对比北京地铁线网调度指挥模式与国外典型地铁的差异,指导北 京地铁集约化调度指挥模式建设,为行业高效、集中、节约的调度指挥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